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中壩中心校 趙 曉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近幾年來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在一定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它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與速度,更關注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群文閱讀教學研討的目的是有效地更新教師閱讀教學的意識,改革閱讀教學的模式,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群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在40分鐘左右閱讀4篇左右的文章,讓學生在多篇同一主題或同一作家或同一體裁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與綜合,從而提高學生敏捷的閱讀思維。群文閱讀教學,重視默讀的教學與快速瀏覽的質量,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和閱讀習慣,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基礎性條件。
語文單元教學主題教學近年來語文教程安排的一大突破,它打破了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單純的以篇章為主的教學模式和教程安排模式,避免了重復教學、全面教學。同時也注意到了教學的點與面的結合,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到有序、有效的閱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為單元安排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選編幾篇課文,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一定的方便。
在中國的詩史上,屈原是把自然美的描繪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結合起來的偉大詩人。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岳飛的“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滿江紅》)等都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fā)揚;毛澤東的詩詞繼承了這一優(yōu)良傳統。毛澤東的詩詞既是一幅幅歷史的畫卷,又是毛澤東偉大政治抱負的真實寫照,體現了他對人生的深沉思考,對國家自強不息、人民勇于抗爭的肯定,是革命現實主義與自然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下面就通過閱讀他的兩首詩詞來分析他的這一藝術思想。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對紅軍戰(zhàn)士長征戰(zhàn)斗過程高度的藝術概括,是中國革命偉大的歷史史詩。詩歌語言鏗鏘有力,朗朗上口,具有很強的音樂韻律感。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的對仗又十分嚴謹、工整,如“五嶺”對“烏蒙”“金沙”對“大渡”“暖”對“寒”。此外,全詩又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出紅軍戰(zhàn)士藐視困難、戰(zhàn)勝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其詩詞中大都寫及歷史與戰(zhàn)爭,《沁園春·雪》可謂寫得最為出色的一首,形成了雄渾的詞風與寬闊深厚的境界。這首詞一直是眾人的最愛,每次讀來都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又看到了那個指點江山的偉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
“體裁表示一門藝術內部分類的概念。因為體裁是在各門藝術內部形成的,所以這個概念具有一般美學性質。在每一種體裁中都可以看到內容的某種共同牲(生活聯系和關系的特殊性)以及方向性、生活現象取舍及其藝術體現、思想和審美評價、感染作用特點的某種共同性……體裁同藝術形象結構的各個方面,首先是同主題、情節(jié)和布局相關,體裁的各個要素(其外在的、物質的標志)可以歸入藝術形式,但它在整體上體現著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闭Z文文章體裁一般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下面就以說明文來說明同一體裁的群文閱讀。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文章。說明文中《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大自然的語言》都是比較經典的說明文,教師要借助這幾篇文章的群文閱讀,教會學生從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方面來獲取知識:《蘇州園林》在全面介紹蘇州園林知識的同時,學生也能從中獲得一些欣賞園林藝術的方法。在閱讀本文時應重點讓學生準確理解舉例子、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引用等說明方法,品味準確、嚴密的說明語言;《中國石拱橋》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獨特的創(chuàng)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本課閱讀重點是讓學生認識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進行閱讀時側重體會作者是如何借助趙州橋、盧溝橋來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讓學生認識舉例子、列數子、作詮釋等說明方法并存的“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從具體、生動的物候景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了物候現象的特征、成因和意義。閱讀本文應重點幫助學生理清邏輯順序,體會根據說明中心確定文章的詳略,使得文章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這三篇文章體現著說明文的共同特征,又各具特色。通過文章的比較閱讀,培養(yǎng)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群文閱讀時可先進行事物說明文的閱讀,后進行事理說明文的閱讀,繼而過渡到課外的說明文閱讀。最終學生能順利地完成閱讀練習和說明文寫作的目標。
群文閱讀教學意味著不能單純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子、文章結構、內容探究為順序的進行教學,意味著不能將朗讀無限放大,積極鼓勵泛讀與快速瀏覽。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更多地嘗試默讀、略讀、跳讀等閱讀方式。群文閱讀也是對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相似文章,就意味著教師要讀更多相似的文章,為此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要不斷豐富閱讀積累。
小學階段的閱讀對于閱讀能力的形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閱讀與人的思想成長緊密相關。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閱讀,我們老師都應該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采取各種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多閱讀,閱讀不止是閱讀文章,也是在閱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