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
2017年11月13日,英國著名律師杰瑞米·哈欽森(Jeremy Hutchinson)于家中逝世,享年102歲。
對于很多中國人甚至法律界人士而言,杰瑞米·哈欽森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這一點從哈欽森逝世之后的報道上可見一斑——與許多資本顯貴鋪天蓋地的訃聞不同,我們在中文世界甚至搜索不到這位律師的名字。當然,這都無礙于這位擁有傳奇經(jīng)歷逝者的榮耀,哈欽森是1960年至1985年這四分之一世紀中,英國最為重要的刑事律師,他為自己國家言論與出版自由所作出的貢獻早已載入史冊。
一次關于文學的審判
1915年,杰瑞米·哈欽森出生于英國的一個顯貴之家。他的父親是一位御用大律師,母親則是當時著名的布魯姆斯伯里團體成員,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據(jù)說就是以其母親為原型創(chuàng)作而成。不用多說,哈欽森從小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氛圍之中成長,他一方面接受著來自父親職業(yè)圈子的法律氛圍熏陶,另外一方面又和藝術界名流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牛津大學畢業(yè)之后,哈欽森子承父業(yè),于1939年獲得律師資格。此時正值“二戰(zhàn)”,年輕的他也自愿應征入伍,成了“凱利”號驅逐艦上的無線接報員。
結束軍旅生涯并返回英國的哈欽森,曾有過短暫的從政生涯,但可惜并不順暢。心灰意冷之間,哈欽森決意重操舊業(yè),寄希望通過法律來傳達他自由派的理念,實現(xiàn)改革社會的理想。不過,在律師界實現(xiàn)抱負也并非易事,等到他在1960年因《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審判而真正成名時,他也已經(jīng)45歲了。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英國作家D.H.勞倫斯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也是這位英年早逝作家的代表作品之一。然而,這部最早出版于1928年的作品,因為有著大膽的性愛描寫、對機器時代的控訴以及對階級對立的暴露,從誕生之日起就如作者本人一樣命運多舛。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一直被當局視為洪水猛獸。
在勞倫斯的祖國英國,這本書也并未得到善待。自誕生之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全本就從未在英國正式出版過。1960年,也就是美國宣布解禁該書一年之后,企鵝出版公司順勢在英國推出了未刪節(jié)本。但令出版社始料未及,這次本意只是為了紀念勞倫斯逝世30周年的行動,卻讓自己成了涉嫌傳播“淫穢書籍”的書商,坐上了英國法庭的被告席。
案件進入審理程序之后,杰瑞米·哈欽森加入了為出版社辯護的一方。對于他來說,加入辯護一方可謂順理成章,這不僅是因為他自己一向支持出版自由與藝術自由,也是因為家族的開明傳統(tǒng)。實際上,早在20世紀20年代,他的父親就曾經(jīng)以辯護律師的身份,挽救了幾幅勞倫斯的所謂“淫穢”畫作。
根據(jù)1959年英國的《淫穢出版物法》,一部涉嫌淫穢的作品,除非被認定為非故意傳播,或者是為了公共利益,否則都屬于違法。正是因此,為企鵝出版社辯護的一方要想獲得勝利,就必須證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所在。與文藝圈結交甚廣的哈欽森顯然了解這部作品,也知道應該找誰來為其作證。最終,他說服和安排了《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的作者E.M.福斯特以及文學評論家理查德·霍加特等人出庭,這些文學界人士的權威證詞有力回擊了控方的相關指控。
哈欽森在此案中的另一貢獻,在于成功增加了陪審團之中的女性人數(shù)。在他看來,男性對于性的態(tài)度往往過于嚴肅,而這顯然不利于出版社一方,相反,女性對于性的感知更為合乎情理。在他的要求之下,陪審團的女性增加為三名。
經(jīng)過六天的激烈辯論,法庭最終宣布對企鵝出版公司的指控不成立,哈欽森一方獲得全勝?!恫樘┤R夫人的情人》一書得以公開出版,一時間洛陽紙貴,200萬冊在數(shù)星期內銷售一空。當然,這次審判的結果遠遠超過了一本書的解禁,實際上它對整個英國社會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對于持有積極開明觀點的人而言,這次審判吹響的無疑是一個寬容社會的號角,然而在某些持有傳統(tǒng)觀點的人看來,這次審判卻是“英國道德、風俗乃至家庭生活墮落的開始”。
為蘇聯(lián)間諜辯護
1961年,哈欽森步其父后塵,獲得了英國律師界的最高頭銜。與此同時,他的職業(yè)生涯也進入了輝煌期。由于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案中的成功表現(xiàn),哈欽森成了此類案件的行家里手。在法庭上,他成了《芬妮·希爾回憶錄》、電影《巴黎最后的探戈》以及學術書籍《口腔與口交》等作品的辯護者。
1982年,哈欽森成為《羅馬人在不列顛》的辯護人?!读_馬人在不列顛》是一部關于濫權及帝國主義的舞臺劇,于1980年初次公演,但是其被人廣為所知,卻是因為道德活動家瑪麗·懷特豪斯指控該劇中存在同性性交的行為。這項指控最終由于證據(jù)不足而被撤銷,哈欽森也再次證明了他在此類案件中的影響力。
除了言論自由,哈欽森還涉獵多種刑事案件,為形形色色的人提供法律服務。例如,他曾經(jīng)為一位退休的公交司機提供辯護。這位司機的罪名是從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偷走了一幅名畫,而他偷盜的理由,據(jù)說是因為不滿自己收入微薄,卻還要繳納不菲的電視執(zhí)照費。哈欽森覺得這樣的人特別有趣,并給他提供無罪辯護。不過未讓哈欽森滿意的是,這位偷盜者最終被判處了三個月的刑罰。
最令哈欽森惱怒的失敗并非在此,而是來源于他為間諜喬治·布萊克的辯護。喬治·布萊克原是英國間諜,后被蘇聯(lián)策反,成為一名克格勃成員。他潛返英國后不久便被抓獲,被國家安全機關送上了審判席。哈欽森面見了這位間諜,并且被他“半宗教”式的共產主義理想所感染,遂決定為他提供辯護。但這次辯護是一次徹底的失敗——間諜罪最長是判14年,但布萊克被判多次犯罪,因此遭到了42年的牢獄刑罰。有趣的是,幾年之后布萊克在他人協(xié)助下越獄逃回了蘇聯(lián)。這反讓當時稱判決“慘無人道”的哈欽森頗感釋懷。
除了盜竊犯、間諜,哈欽森為之辯護的還有陷入政治丑聞的舞女、火車大盜、大毒販。我們很難判斷哈欽森選擇案件的理由,但顯然當事人本身是吸引他介入的重要原因。有人曾經(jīng)評價哈欽森,說他很愛自己的客戶,他對此回應道:“你很難不愛啊,很多人都是非凡的人,都很值得喜歡。” 哈欽森會和許多客戶保持長期聯(lián)系。
布魯姆斯伯里的遺風
與職業(yè)生涯相比,哈欽森的個人生活充滿浪漫色彩,甚至可以說,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布魯姆斯伯里團體的古典遺風。
哈欽森的第一任妻子佩吉·阿什克羅夫特是一位莎士比亞劇的演員,比他大7歲。1940年,剛剛入伍的哈欽森還只是個25歲的毛頭小伙子,而那時的佩吉已經(jīng)名滿天下,并且結過兩次婚。但充滿激情的哈欽森卻展開了旋風式的求愛。據(jù)說有一次,穿著水手服的他,直接跑到佩吉演出的后臺傾訴愛慕之心。也許正是這身戎裝起了作用,在短暫交往六個月之后,佩吉便和哈欽森走入婚姻殿堂,之后又為他生育了兩個孩子。
第一場婚姻維持了20多年。1966年,這一對業(yè)已成為“權勢夫妻”的伉儷宣布和平分手。離婚不久,哈欽森迎娶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一位前戰(zhàn)時護士。當然,這位護士也同樣系出名門,她的父親就是可可·香奈兒的情人。
20世紀80年代之后,哈欽森逐步淡出法律業(yè)界,轉而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他所鐘愛的藝術事業(yè)上。年輕時候的他為了換得一套房子,曾不得不出售一幅家藏的莫奈作品,老年的他卻成了一家美術館及其分支的主要負責人。
當然,這位資深大律師偶爾也會表達自己對英國法律體系的不滿。在最近幾年,英國一直在削減對貧窮被控者的法律援助,哈欽森對此十分擔憂。“這樣做的結果顯而易見,以后的刑事法庭只會為那些能付得起錢的人服務了?!?/p>
哈欽森的故事成為后來著名律政英劇《法庭的魯波爾》的靈感來源之一,劇集中老律師的神情姿態(tài),據(jù)說就是借鑒了哈欽森的布魯姆斯伯里式風格。正是使用著一種古典而略帶腔調的言語,哈欽森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刑事辯護;也正是借著這種腔調,表達出他對精英群體的不屑甚至是嘲弄。然而,正如有人所指出的,諷刺精英派小雞肚腸的哈欽森,在大眾與精英越加分裂的年代成就了自己,但他后來也不小心成了精英派的一員——1978年,哈欽森成為了享受“全額國家補貼”的上議院成員,而眾所周知,英國的上議院是由貴族和神職人員以及其他精英所構成。這樣的指責不免讓我們心生好奇:要是哈欽森在世,他會為自己做怎樣的辯護?
(作者為媒體從業(yè)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