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潔(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333000)
清代《景德鎮(zhèn)陶錄》記載:“民間青花瓷,是指民營手工作坊生產(chǎn)的、供民間使用的青花產(chǎn)品,又叫民窯青花瓷,以日用飲食器皿為大宗?!弊运未?,瓷器就有了官民窯之分,歷經(jīng)了元代與伊斯蘭教文化的融合,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在明代不僅奪得皇帝的賞識,在為百姓所制的瓷器,由于其商品的性質(zhì),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
在明代前期由于官府對民窯的把控,以及當時官窯的強盛,對于高質(zhì)量的原材料管理嚴格,使得當時在民窯青花瓷在胎質(zhì)、釉色、料色上都相對粗糙,紋飾單一。明中期由于官搭民燒的制度,紋樣趨于官窯化,原材料流向民間,使得民窯漸漸出現(xiàn)了質(zhì)量極高的青花瓷。明末,由于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的訴求下,造型與紋樣走向了多元化,在國內(nèi)外獨樹一幟。
民窯青花與官窯青花瓷截然不同,因為其商品屬性,在民窯工場里“流水線”的制作,其紋飾粗疏豪放,構圖簡潔,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律。其次是為民間百姓所供應,紋飾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影響。
在《天工開物》卷七載,“共計一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庇纱丝梢娒窀G瓷器制作分工的細密。這大大提高了熟練程度和專業(yè)技巧。提高效率,節(jié)約成本。形成了簡約、粗放的特點。從表象的形象來看,民窯青花瓷的紋飾含有一定的吉祥寓意,主要有:諧音寓意紋飾、吉祥寓意紋飾、文字寓意紋飾。
在漢民族文化的心理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求吉避險,使其語音與表示心理希求的詞語同音。這種現(xiàn)象在民窯青花瓷上表現(xiàn)十分明顯。通過諧音,形成了多種寓意。諸如此類,下表列舉了關于植物的諧音寓意。
菊 居(蟈蟈-“官”)官居一品(鵪鶉)安居樂業(yè)(獾子)居家歡樂荔 利(蔥、紅菱)聰明伶俐柑橘 吉(柿子)事事大吉(靈芝)吉祥如意(鲇魚)年年大吉
在青花瓷上出現(xiàn)的圖案紋樣基本都有一條定律:“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庇绕湓诿窀G青花中這種現(xiàn)象十分明顯,而且這些吉祥寓意大都來自民間。眾所周知的牡丹紋樣頻頻出現(xiàn)在青花瓷中,以主題紋樣出現(xiàn)在盤心、瓶腹部等大面積空間中,或以纏枝牡丹、折枝牡丹作為邊飾、底紋等形式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是因為牡丹有著富貴、吉祥、的寓意。
在青花瓷裝飾中,書法與之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在工匠的筆下,把繪畫與文字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亦或是將一些有寓意的文字裝飾在陶瓷表面。一是起到了裝飾的效果,二是美好寓意的文字更加貼近百姓生活。在民窯中最常見的裝飾是將文字裝飾在碗盤的內(nèi)心。如將兩個“喜”字并排裝飾在器物上,寓意“雙喜并連”??梢哉f,青花瓷裝飾是工匠獨特的心理與審美的結合,才造就了這獨樹一幟的器物。
民窯青花瓷生產(chǎn)的很大一部分為日用瓷,所以實用性是其最主要的一個方面,而造型決定了它的實用功能。明代初期,由于政局的不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都在恢復階段,此時的民窯瓷器品種少,質(zhì)量低。到了明中期、明后期,官搭民燒以及海外訂購量的增加,使得民窯造型越來越多元化。
明代碗的形制已經(jīng)成熟,杭間的《手藝的思想》這本書中,分析了碗的適用尺寸。碗的口徑的1/2值小于手掌(16-20cm)的范圍之內(nèi),則手可以把持住碗。碗的高度必須小于“拇指和其余幾指所能鉗住的尺寸(極值20cm)”。下表采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窯青花瓷碗的口徑和高度,可見其數(shù)值都在可承受范圍內(nèi)。并且具有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
高 6.8 6.6 7.3 7 7.4 8.8 6.8口徑 12.9 14 14.5 16.1 17.1 17 18
在日用器中盤、碟的尺寸與前朝相比縮小了很多,這是由于當時人們的飲食習慣所改變。并且隨著工藝的完善、經(jīng)濟的發(fā)展,日用盤子的造型走向多元化,盤口從單一的圓形增加至葵口型、菱花形。盤造型也不僅僅限于同心圓,還有異型盤子造型的出現(xiàn)。雖然制作工藝簡陋,以及使用的原材低廉,但是其造型卻不失實用性的法則。人們通常取拿盤子時,將會食指中指拖住盤沿外側,這使得盤沿垂直于盤底的高度則要大于兩指的寬度(約2cm)。在經(jīng)過對明代民窯盤碟的尺寸數(shù)據(jù)收集中,可以清晰看出盤子的高度都大于2cm。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法則。
口徑12.1 18.3 16.2 21 16.5 12.1 25 13.8高 3.5 4.3 3.6 5 3.8 3.4 7.5 3.5
從上述內(nèi)容中可以看出民窯青花瓷從民用的角度出發(fā),提倡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無論是碗、盤、碟,在高度、口徑的制作,體現(xiàn)了對市民階級的高度關注,在造型的多元化中,也可看出市民思想的開放,并且從物質(zhì)滿足上升到了精神的滿足。
一件器物的美感通常由造型與紋飾來決定。造型是裝飾的基礎,裝飾又從屬于造型,所以紋飾在造型中的布局就顯得格外重要。作為日用瓷的民窯青花,在裝飾上,則更加依托造型,講究實用性,而不僅僅是對美的表達??v觀明代民窯青花瓷,其紋飾無所不包,但在器皿的裝飾上卻井然有序。裝飾的方法主要有開光布局、分層布局、通體布局。通過分析,基于造型,將紋飾分為主題紋樣及輔助紋樣。
主題紋樣大多是在大面積的空間中呈現(xiàn)。主要出現(xiàn)在瓶子的腹部、盤、碟的內(nèi)心、碗、杯的的外側。這些部位在整個造型中為主題部位,對眼部的沖擊力較強,繪畫時有充分的空間來表達事物。對于裝飾有以下幾種手法:開光裝飾、分層裝飾、通體裝飾。裝飾主題紋樣主要出現(xiàn)在開光布局的最內(nèi)側,如在盤內(nèi)側進行開光,則盤心為主題紋樣的呈現(xiàn)部位,分層布局大多靠近器物的中心,對瓶的分層,主體紋飾將會在瓶的腹部分割出大面積空間。
主題紋樣大多具有寫意性、繪畫性、故事性、場景性。人物類紋樣基本會以主題紋樣的形式出現(xiàn)在器皿中,常見的有訪友圖、高士圖、八仙圖、嬰戲圖,這些紋飾都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來襯托,所需空間大,成為主題紋樣。動物類紋樣則多為孔雀紋、龍紋、鳳紋、獅紋等紋樣,而類似蝶紋、蜂紋、魚紋則多與其他紋樣組合,構成主題紋樣。植物花卉類紋樣的靈活性很大,可作為主題紋樣,也可作為輔助紋樣。
主題紋樣的作用不單單為器皿起到了裝飾的作用,更多的是突出造型特征,使器皿在造型美的基礎上有更近一步的藝術效果。
輔助紋樣主要為除過占有面積最大的主題紋樣以外的紋樣,起到了襯托主題紋樣的作用,大多出現(xiàn)在口、頸、肩、足等部位,每個部位的紋樣的裝飾都有不同的手法。在經(jīng)過資料的整理,發(fā)現(xiàn)輔助紋樣會以圖案的形式出現(xiàn),并且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
碗盤的內(nèi)部采用單數(shù)圈或雙圈來繪制出裝飾部位,紋樣以單獨紋樣為主。如寶杵紋、月華紋、文字紋,文字紋常見為“?!弊?,兔紋、海螺紋等也會出現(xiàn)在碗盤的內(nèi)心,但大多都寥寥幾筆而代之。
器物的口沿大多采用簡單的單獨紋樣、或二方連續(xù)的紋樣進行排列成圈。在明代民窯常見紋樣有梵紋、錦紋、卷草紋。這些紋飾在工匠的筆下不廢吹灰之力,就能使得器物的口沿更加精致。
瓶罐類的頸脛部位是拉長整個器物的關鍵部位,所以這些部位的造型都偏向細長。進行裝飾的紋樣要隨著結構走,用紋飾來更好的體現(xiàn)其結構。主要紋飾有蕉葉紋、蓮瓣紋等。在脛部還會出現(xiàn)海水紋、渦線紋等具有動感的紋飾來體現(xiàn)其造型特點。
輔助紋樣使整個裝飾具有了完整性,并且經(jīng)過工匠的手,整個紋飾繁而不亂,分布有秩,獨具其藝術魅力。尤其民窯青花瓷的輔助紋,因為其商品的性質(zhì),在紋飾上減而又減,每一筆都有其作用。加之造型,更好的勾勒了整個器皿。
造型與紋飾之間相互依存,又相對獨立,造型為紋飾提供了繪畫的基礎,紋飾又更好的突出了造型的特點。而造型與紋飾又各自體現(xiàn)了審美的特征。明代民窯青花瓷的出現(xiàn),實用是第一目的,所以造型與紋飾都共同為實用性而服務,簡練的造型、瀟灑的筆法,在提高生產(chǎn)效率與節(jié)約成本的同時,滿足其藝術審美。
[1]陳曉俊.中國陶瓷的人文精神[J].電影評介,2006(10).
[2]林梓波.中國陶瓷藝術裝飾美探微[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