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華
【摘要】 小學生天真無邪,如白紙一般純真,對于他們我們應該悉心呵護他們成長,讓我們在充滿愛的氛圍里茁壯成長,對于德育方面,班主任要做好榜樣,在言行舉止給學生做好榜樣,與家長積極溝通,緊密聯(lián)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搭起學校和家庭,學生和家長的橋梁,完善教育聚到,從多領域、多渠道,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營造和諧的德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愛的氛圍里學習、生活、成長。
【關鍵詞】 德育 “愛”的教育 小學生 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1-217-01
0
一、當代小學生現(xiàn)狀
很多老師都說現(xiàn)在的班主任難當,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想要教育都無從下手,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針無法實施,要么就是家長阻擾,要么就是學生不配合,最后對于教育只剩頭疼,只能讓學生放任自由,留下一堆教育難題,和社會斡旋,和家庭斡旋。現(xiàn)在的學生,往往讓教師不知該從何處教育。
當代學生鮮明的特點,他們生活在網(wǎng)絡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虛擬和現(xiàn)實的距離不斷縮小,他們的世界和他們的視野都十分廣大,視野的擴大,讓他們活動的范圍也隨之增大,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人還沒開始讀書,就已經(jīng)先學會了玩手機,有很多小學生學齡很小,網(wǎng)癮已經(jīng)很大,究其原因要么是家長過于溺愛,一心想著給孩子最好的,缺乏科學的引導,要么是忙于工作,疏于管教,漸漸地對孩子放任自由。而歸結起來就是孩子缺乏正確愛的教育,愛的缺乏,讓他們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如何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1)愛是一種本能
每一個人都有愛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如果孩子們愛的能力沒有顯現(xiàn)出來,那只是孩子們的這種能力還沒有被挖掘出來。而老師要做的就是挖掘出孩子們愛的能力,通過營造愛的氛圍,讓孩子感受到愛,從而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下成長。
(2)挖掘愛的潛能
挖掘孩子愛的能力也是一種技巧,結合自我的教學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處理,一作愛得使者,向?qū)W生傳播愛,要挖掘?qū)W生潛在的愛,首先自己要學會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對于自己的事業(yè)要熱愛,對于教育的對象,孩子們無私地愛,要讓學生懂得愛,我們要先學會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愛,然后喚醒自己內(nèi)心對世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
三、關于“愛”的措施
(1)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家訪,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橋梁,通過對學生家訪,了解小朋友的家庭情況,通過與家長溝通交流,能夠了解到家庭教育的程度,從而在學校教育可以加以調(diào)節(jié),比如有些許家庭爺爺奶奶對孩子溺愛對于教育,造成孩子學會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好習慣,還學有些孩子父母比較忙,對于孩子的陪伴很少。了解情況之后,與父母溝通,一起彌補教育上的缺失,讓每個家庭都注重家教,抽取一些時間陪孩子,多跟孩子參加親子活動,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她是在一個“愛”得氛圍里成長。
(2)借助外界的影響,給予“愛”感染和啟發(fā)。小朋友喜歡都喜歡看故事,聽故事,可以借助故事書,給孩子以愛的啟發(fā),可以借助班會的時候,給孩子看關于愛的動畫片,在故事的渲染下,讓孩子感受愛的力量,可以先讓學生觀看,老師可以適當?shù)倪M行講解,告訴動畫片里故事的原因,讓小朋友能夠更好的了解動畫片,同時,將深刻的道理通過故事地形式傳遞給小朋友,讓他們在感受中,感受人與人之間如何友好相處,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梢越Y合家庭教育,孩子在家里的時候,將愛的含義深刻化。
(3)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愛”的力量,不把孩子局限于課堂之內(nèi)。讓我們的課堂應該與時俱進,在我們的課堂里,盡量給孩子們鏈接國內(nèi)外各行各業(yè)的新聞,或者具有文化價值的各種小故事,讓學生們意識到,愛是一種力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暢游其中。孩子事業(yè)的開闊,不僅能讓孩子感受愛的力量,感受不同種類的愛,還能讓孩子們更活波開朗,愿意娶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在愛的氛圍里健康成長。
(4)散發(fā)思維,融匯貫通,讓“愛”融入進我們的生活。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中是充滿愛的,父母是愛自己的,老師是愛自己的,同學是愛自己的。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感受到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愛,不僅讓他們知道有這么多人愛著自己,也要讓孩子意識到,我們不僅被別人,也要學會愛別人。學會愛父母,體諒父母的不容易,感受來自同學之間的友誼,一起建設和諧有愛的班集體。孩子能理解愛,懂得愛,才是最好的愛的教育。來自父母、老師言傳身教的愛,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感受到,而對于同年人之間的優(yōu)質(zhì)品質(zhì),孩子也能夠?qū)W習。
小結
小孩子是天真無邪,充滿童真的,她們哪怕帶著不符合年紀的敏感和脆弱也掩蓋不住她們內(nèi)在的善良。作為老師,我們需要更有耐心,用愛去感化她,讓小朋友感受到她是在愛的氛圍里成長,同時,這種“愛”,既有父母對孩子的愛,老師對于學生的愛,同學之間的友愛,任何一種愛都不能缺失,哪怕小朋友們沒有感受到這種愛也要想辦法給孩子補全,讓他們在一個健康環(huán)境里成長,才能養(yǎng)成健全的性格,才能對別人,對社會釋放善意。什么都可以缺失,但是“愛”的教育不能有失,應該從小抓起,這樣我們的德育教育才真正得做到位了。
[ 參 考 文 獻 ]
[1]張雪梅,吳吉惠,杜學元,弗洛姆愛的理論及啟示—淺析中國少年兒童愛的教育,2007,《西部教育發(fā)展研究》.
[2]王洋,淺析裴斯泰洛齊“愛的教育”對我國幼兒道德教育的啟示,2014,《赤子旬刊》.
[3]王靖雅,李斌,付靜,淺談“愛的教育”——樹立崇高職業(yè)理想,2011,《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
[4]王韌農(nóng),高等院校軟環(huán)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淺析大學生的愛的教育,2006,《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5]袁傳明,楊漢麟,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愛的教育”淺析,2010,《教育探索》.
[6]齊夢慧,王金香,關于“愛的教育”的四個問題——淺析夏丏尊“愛的教育”與語文教學的結合,2017,《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