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萍,徐善如,繆永梅
(1. 南通三榮貿(mào)易有限公司,江蘇南通 226001;2. 江蘇華創(chuàng)檢測技術(shù)服務有限公司,江蘇南通 226601)
竹(漿)纖維是一種將竹片做成漿,然后將漿做成漿粕再濕法紡絲制成纖維,其制作加工過程基本與粘膠相似。竹纖維面料具有優(yōu)良的吸濕性和透氣性能,而且手感柔軟、舒適涼爽。近年來,竹纖維家紡面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1-3]。雖然竹纖維的化學結(jié)構(gòu)與粘膠纖維和棉纖維的化學結(jié)構(gòu)相似,但由于纖維原料的不同以及制作過程的差異,使得竹纖維與棉纖維在形態(tài)上和聚集態(tài)結(jié)構(gòu)方面不完全相同。竹纖維面料的聚合度和棉相比要低得多,結(jié)晶度也低,約為40%,結(jié)晶尺寸也較小。此外,竹漿纖維的取向度也較低,使得竹纖維面料更易起皺,縮水率更高[4-7]。為了克服其易皺、縮水率高的不足,本課題選用超低甲醛樹脂對其進行防縮防皺整理,并優(yōu)化了整理工藝。
實驗材料 :竹纖維云緞染色面料(淡黃色),規(guī)格:9.75tex×9.75tex,681根/10cm×492根/10cm。
藥品:超低甲醛樹脂(工業(yè)級,南通海匯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滲透劑JFC、柔軟劑618N(工業(yè)級,南通日成紡織助劑廠),氯化鎂、檸檬酸(分析純,汕頭市西隴化工有限公司)
儀器:EL303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PHS-3C精密pH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PB1型橫式壓染機、R-3型自動定型烘干機(廈門瑞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YG(B)541E型智能式織物折皺彈性儀、WSB-3A型智能數(shù)字白度計(溫州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YG065H/PC電子織物強力儀(萊州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等。
1.2.1 工藝處方
工藝處方見表1。
表1 工藝處方
1.2.2 工藝流程
配置整理液→二浸二軋(軋余率80%)→預烘(100℃,2min)→焙烘(130℃ ~170℃,2min) →放置24h→性能測試。
1.3.1 撕破強力
參照GB/T 3917.2—2009《紡織品 織物撕破性能第二部分:褲形試樣(單縫)撕破強力的測定》,在YG065H/PC電子織物強力儀上進行測試。每種試樣經(jīng)向測3塊樣,取平均值。
1.3.2 白度
參照GB/T 17644—2008《紡織纖維白度色度實驗方法》,在WSB-3A智能數(shù)字白度計上測試。每塊布樣測試4次,取平均值。
1.3.3 折皺回復角
參照GB/T 3819—1997《紡織品 織物折痕回復行性的測試回復角法》,在YG(B)541E型智能式織物折皺彈性儀上進行測試。每種實驗經(jīng)向、緯向各測五塊,取平均值。經(jīng)向、緯向平均值的和即為測試布樣的折皺回復角。
1.3.4 織物縮水率
參照GB/T 8629—2001《紡織品 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測定。
經(jīng)向水洗尺寸變化率 = [(水洗后長度-水洗前長度)/水洗前長度] × 100%
緯向水洗尺寸變化率 = [(水洗后寬度-水洗前寬度)/水洗前寬度] × 100%
1.3.5 織物上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
參照GB/T 2912.1—2009《紡織品甲醛的測定第一部分:游離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測定。利用乙酰丙酮顯色法制作甲醛標準曲線,通過標準曲線求得織物上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
織物上甲醛的萃?。簩⒄砗蟮拿蘅椢锛舫?.5×0.5cm碎片,稱取2g織物放入250mL的碘量瓶中,量取100mL的蒸餾水,在40℃的水浴鍋中萃取1h。
吸光度測量:取5mL乙酰丙酮及5mL的甲醛萃取液于試管中,在40℃水浴鍋中顯色30min,常溫避光保存30min,然后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
織物上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通過甲醛標準曲線得出甲醛的濃度,根據(jù)式(1)換算出織物上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用mg/kg表示。
式中:F—從織物樣品中萃取的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mg/kg;c—從甲醛標準曲線得到的甲醛質(zhì)量濃度,ug/mL;m—樣品質(zhì)量,g。
利用樹脂整理工藝,在催化劑用量為15g/L,整理液pH為4,焙烘溫度為140℃,焙烘時間為2min的條件下,改變樹脂用量,測得不同用量的樹脂對整理織物性能的影響如表2所示。
表2 樹脂用量對整理織物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樹脂用量對整理織物的白度和撕破強力影響不大。隨著樹脂用量的增加,整理織物的折皺回復角逐漸增大,縮水率逐漸降低。當樹脂用量超過120g/L后,變化不明顯。這是因為隨著樹脂用量的增加,樹脂與織物的交聯(lián)程度提高,從而導致防皺性能得到提高,縮水率下降。當樹脂用量達到120g/L時,交聯(lián)反應接近飽和,繼續(xù)增加樹脂用量,并不會使折皺回復角增加,縮水率降低。因此,選擇樹脂的用量為120g/L。
氯化鎂是樹脂整理常用且性能穩(wěn)定的催化劑,其它條件不變,改變催化劑氯化鎂用量,測得不同用量的催化劑對整理織物性能的影響,如表3所示。
表3 催化劑的用量對整理織物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織物的白度變化不大,撕破強力逐漸降低,縮水率減小,折皺回復角先增大后減小,在催化劑用量為15g/L時織物的折皺回復角最大。這是因為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樹脂的交聯(lián)程度提高,織物的折皺回復角提高,縮水率降低。但催化劑氯化鎂是一種釋酸劑,在整理液中,鎂離子會不斷結(jié)合氫氧根離子,從而使整理液的酸性不斷增加,在焙烘過程中,隨著水分蒸發(fā),纖維上整理液的酸度不斷增加,導致了纖維素大分子的水解,強力下降。因此,催化劑的用量選擇為15g/L。
實驗中用檸檬酸調(diào)節(jié)整理液pH,固定樹脂用量為120g/L,催化劑用量15g/L,焙烘溫度為140℃,焙烘時間為2min不變,改變整理液的pH,測得不同的pH對整理織物的性能影響如表4所示。
表4 催化劑的用量對整理織物性能的影響
由表4可知,隨著pH的增加,織物的白度變化不大,撕破強力有所提高,而折皺回復角是先增大后減小,縮水率增加。這是因為樹脂與纖維的交聯(lián)反應要在酸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但是強酸會對織物產(chǎn)生較大的損傷。因此,選擇整理液pH為4.0。
焙烘時間與焙烘溫度對樹脂與纖維交聯(lián)程度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固定樹脂用量120g/L,催化劑用量15g/L,整理液pH為4.0,焙烘時間為2min不變,改變焙烘溫度,測得不同焙烘溫度對整理織物的性能影響如表5所示。
表5 焙烘溫度對整理織物性能的影響
續(xù)表5
由表5可知,隨著焙烘溫度的提高,整理織物的白度和撕破強力呈下降趨勢;織物的折皺回復角增加,縮水率下降,但焙烘溫度超過140℃后變化不明顯。這是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樹脂在織物上的交聯(lián)程度不斷提高,但溫度過高,織物的表面會發(fā)生泛黃,白度和強力下降。因此,選擇焙烘溫度為140℃。
從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固定焙烘時間2min,以折皺回復角為考核指標,進一步優(yōu)化整理工藝。正交實驗的條件和結(jié)果如表6所示。
表6 正交實驗方案及結(jié)果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各因素對折皺回復角的影響由大到小順序為:樹脂用量 > pH >催化劑用量 > 焙烘溫度,最佳整理工藝為:樹脂用量125g/L,催化劑用量15g/L,pH4.5,焙烘溫度145℃,焙烘時間為2min。按此工藝整理織物,與未整理布樣進行比較,實驗結(jié)果如表7。
表7 樹脂整理前后織物性能比較
由表6可知,整理前后織物的白度變化不大,折皺回復角和撕破強力明顯提高,縮水率明顯減小。撕破強力提高一方面是由于整理液中添加了柔軟劑,使織物重紗線間的摩擦系數(shù)減小,紗線在織物中的移動性提高。另外一方面,整理后織物發(fā)生了收縮,撕裂時有更多的紗線來共同承受撕力。
配制系列質(zhì)量濃度甲醛溶液,根據(jù)各個濃度溶液的吸光度做出標準曲線,標準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甲醛標準曲線
測得整理織物萃取液顯色后的吸光度為0.227,通過甲醛標準曲線及計算公式(1),計算出織物上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為54.68mg/kg,符合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chǎn)品基本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中的B類紡織品小于75mg/kg的要求。
(1)竹纖維家紡面料防縮防皺的最佳整理工藝為:超低甲醛樹脂用量125g/L,催化劑氯化鎂用量15g/L,pH4.5,焙烘溫度145℃,焙烘時間為2min。
(2)整理后竹纖維面料的折皺回復角提高了80°,水洗尺寸變化率減小3%以上,白度變化不大,撕破強力提高,織物上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低于75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