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廣饒縣丁莊鎮(zhèn)中心初中 李曉霞
《帶燈》,是借朋友的一本書,放在宿舍床頭時常捧讀?!皫粼瓉砭徒形?,似螢火蟲般微小,在晚上,它發(fā)光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光,像帶個燈一樣?!睍兄饕宫F的是基層社會工作者的酸甜苦辣,然而,女主人公“帶燈”給我最多的卻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女中學教師的共鳴和思索。從“帶燈”身上,更加堅定了我“為師者需自帶光芒”的品格堅守,教師這個行業(yè),自古就站在社會高點,生來就自帶職業(yè)印記,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唯有盡力發(fā)光發(fā)熱,唯有盡力讓光向高處擎舉。
那么怎么才能讓自己熠熠閃光,怎么才能將心靈和智慧之光傳遞給學生,又怎么才能讓更多的師之螢火聚成照亮全校學生,進而聚成照亮民族未來的社會燈塔,我想唯有以下幾個途徑。
修己,使自己靈魂發(fā)光。一位醫(yī)院老前輩說過:“我給病人開處方從來都是兩張,開的第一張?zhí)幏绞顷P愛?!彼@句話震撼了我。試想,在對癥的藥方之中融入了療愈的信念和溫暖的力度,是不是遠遠勝過單純的藥物治療?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作為老師也是同理:愛是主打藥,缺失了愛是不會有療效的。在教給學生知識過程中揉進愛,就像沐浴陽光雨露播下的種子,必將在學生身上生根開花。在進修、培訓中,吸收能量和光芒,在師長、楷模的熏陶下,帶領我走出職業(yè)倦怠泥沼。在社會群體中自帶光芒,那就像天鵝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勤學善思,勉力修身,不斷使自己的個體光芒達到最亮。
修業(yè),傳遞和播撒光芒?!敖探o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先有一桶水”。我認為,這里的“水”,是指老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源源不斷的理論觀點,更要有常用常新的學識修養(yǎng)。當上了老師,就要有一顆持續(xù)學習、終身學習、自我凈化、自我革命的準備之心,否則,教師的這一桶水就會成為“陳年老水”。教育界的大師陳寅恪先生奉行“三不講”主義:“書上有的不講,別人講過的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這樣的老師才能使自己永葆“源頭活水”。老師要時刻保持“空杯心態(tài)”,不斷將自己的一桶水更新為鮮活的“深山礦泉”、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紅牛脈動”才行。 這就要求自己不停地進德修業(yè),不停地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寶庫,滿足學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高端的知識需求。
教育事業(yè)的偉大動力來自于天下所有教師的光和熱。只有教壇同仁都有懷有“不畏月明見陋質,但畏風雨難為光”的螢火精神,才能“囊螢成火炬”“舉光成燈塔”,校方真正將教師視為學生一樣需要培育澆灌的花木,關注和滿足教師的成長需求,才能使教壇成為教師成就幸福教育人生的樂園,成為教師追求職業(yè)幸福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