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潛江市熊口小學 湖北潛江 433136)
新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下冊76 頁“試一試”。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閱覽室》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對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通過生動的情景,理解比較背景下的退位減法,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鞏固豎式的算法,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比多少是學生的難點,難點在有相對性,所以,讓學生多了一些操作過程,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從表象理解到解釋理解最后溝通聯(lián)系。
通過近一年的學習生活,學生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參與精神,有一定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欲望。在研究這一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已經明白相同數(shù)位對齊相減的道理,在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里,也基本掌握了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因此,如果為學提供一定的學習情境,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來掌握這部分的內容。
1.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明白退一當十的道理。
2.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鞏固豎式的算法,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3.溝通算法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鞏固豎式的算法,溝通算法之間的聯(lián)系。
難點: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明白退一當十的道理。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閱覽室》,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個內容的試一試。你們看,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在幫家里干農活,他們剛剛干完活。 (出示主題圖)
師:從這幅圖上,你們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小熊妹妹收了35個玉米,小熊哥哥比小熊妹妹少收8個玉米。
師:你們能不能根據這兩個數(shù)學信息提出一個問題呢?
生:小熊哥哥收了多少個玉米
(1).畫圖
師:你能不能在學習卡上試著畫一畫,做一做。
(根據學生做的情況選擇作業(yè)展示)
師:同學們剛才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觀察到主要有以下幾種,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是康云熙同學的想法,請他上來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第一排畫35個圓圈表示小熊妹妹收的35個玉米,第二排畫8個圓圈表示小熊哥哥少收的8個玉米,用小熊妹妹收的減去小熊哥哥少收的8個,剩下個數(shù)的就是小熊哥哥收的。
師:說的真好!
師:我們請李紹恒同學來說一下他的想法。
生:我是用大圓圈表示十,小圓圈表示一,小熊妹妹收了35個玉米,就畫3個大圓圈,5個小圓圈,先劃掉個位上的5個小圓圈,再劃掉一個大圓圈變成10個小圓圈,再從10個小圓圈里劃掉3個小圓圈。
師:你也說的很好!
師:這個是馬士雅同學的畫法,我們請她來說一說。
生:我是用計數(shù)器來表示的,個位畫5個珠子,十位畫3個珠子,個位減不夠,就劃掉十位上的一個珠子加在個位上,再劃掉個位上的8個珠子,剩下的就是小熊哥哥收的。
師:她是這樣想的,個位上減不夠,就十位退一個十,把它變成十個一,這樣個位上就變成了15-8,還剩7個一,十位上退回去了一個十,還剩兩個十,所以是27。
(2).豎式計算。
師:淘氣和笑笑用了跟大家不同的方法也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計算的對嗎?
(出示錯誤的豎式計算方法)
生:不對。
生1:淘氣錯在借位沒有打點。
師:為什么要打點?
生:個位上5減8減不夠要向十位借一,打點表示向十位借了一個十。
師:借表示什么意思?
生1:借就是把一個十變成十個一。
師:個位向十位借了一個十之后變成15-8=7,十位借走一個十還剩兩個十,所以應該等于27。
師:笑笑的錯在哪里?
生2:笑笑錯在向十位借了一個十,卻沒有把這一個十減掉。
師:十位借走一個十之后一定要把這個借走的十減掉。
師:我們一起來把正確的豎式寫一遍。
師:豎式里借位打點的方法和前面的畫圖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嗎?
生3:都從35的十位上借了一個十。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3:劃掉一個圓圈是把一個十變成十個一和借位打的點也是把一個十變成十個一。
師:你的意思是說,豎式里借位打點和畫圖的方法里劃掉一個大圓圈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從十位拿走一個十把它變成十個一,也就是借一當十。
(3).數(shù)線圖
師:這里的數(shù)線圖,你們看懂了嗎?誰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出示數(shù)線圖)
生4:先算35-5=30,再算30-3=27 。
師:為什么要先減5再減3?
生4:先減掉個位上的5個,變成整十的數(shù),再減剩下的3個,就等于27。
師:你真聰明!我們到底在解決什么問題呢?
生:小熊哥哥收了多少個玉米?
師:那這幾種方法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5:它們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從35里面減掉8個。
師:雖然這三種方法形式都不一樣,但它們都是從35里面再去掉8個,求剩下的是多少?那么這樣的問題我們都要用減法來做。所以,求小熊哥哥收了多少個玉米?我們就要列式為?
生:35-8=27(個)
師: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你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暢所欲言)
師: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閱覽室》(試一試)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時,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采用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收玉米的完整情境,體現(xiàn)數(shù)學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得有趣,感受到數(shù)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
1.注重語言習慣的培養(yǎng)。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即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應該有獨立思考意識?!罢l能再說一說他是怎么想的?”,這樣邀請其他同學重復方法的過程,既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傾聽的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見解能夠被班內更多的成員理解并表述出來。
2.用問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基礎之上,深入思考,加深理解。如提出“為什么要借位打點?”,而這正是退位減法的關鍵,此時此刻它已經變成學生內心渴望解決的一個問題,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需求。
3.利用課堂交流,促進知識的數(shù)學理解。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匯報時機,引導學生將不同方法進行梳理、歸類,讓學生從表象理解到解釋理解最后到溝通聯(lián)系,促進學生數(shù)學理解層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