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海
(甘肅省臨夏縣先鋒學區(qū)丁韓小學)
小學被譽為是打開小學生語言智能的“鑰匙”,也是我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交流工具。但是,小學生心智發(fā)育并不健全,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來探索祖國文字、經典文學的奧妙之處,而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出合理的、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例,從備課先行、探究為主、情感為保三個層面來介紹筆者的教學經驗。
備課是基本的教學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師預估課堂教學方向、促進生成課堂出現(xiàn)的基本依據(jù)。新課改下的備課與常規(guī)的備課活動不同,常規(guī)的備課是教師按照教參、教案來思考如何在一節(jié)課內擴充信息容量,學生的學習責任是照單全收。然而,新課改下的備課需要教師將小學生看作是教學的第一位,教師在備課中所選擇的教學方法、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等都應該以發(fā)揮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中心,保證語文教學活動可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長期的備課活動中,筆者發(fā)現(xiàn),備課并非是一項可有可無的教學活動。從教學效果來說,備課的充分與否決定著筆者對學生、教學任務的了解程度,決定著筆者處理教學意外以及課堂事故的應變能力。如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中,筆者分析了這篇課文的特點:內容極具條理與情趣性,描繪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作者利用大量的說明方法來保證文章的層次性與豐富性,探究價值較高。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使其無法分析這些知識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文學內涵,部分小學生也不喜歡說明文這種體裁。為了避免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出現(xiàn)興趣低迷的問題,筆者在備課中準備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景象的視頻、圖片,準備以此引發(fā)學生的好奇。果不其然,在語文課堂上,在視頻與圖片的引導下,許多原本對課文內容不感興趣的學生重新燃起了學習熱情,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景象感到贊嘆。筆者再以景觀解說的形式來展示課文內容,也就可以實現(xiàn)激趣教學。
探究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主流方向,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能力、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教學,可使其親自生成語文知識,獲得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再次提出問題的能力。在筆者所設計與實施的探究性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就像是科學家、探險家一樣來摸索未知的世界,這種新奇、新鮮的教學活動必將引發(fā)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這三首古詩的教學中,筆者將6個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每首古詩由兩個學習共同體負責,就這些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背景知識以及古詩本身所包含的文學、文字知識進行課前自學。各個學習共同體應在本小組內合理分工,比如有的學生需要借助本地、本校的圖書館,有的學生需要在網絡中進行搜集查詢,有的學生需要匯總本組組員收集的資料,分析古詩內容與主旨,然后與另外一個學習共同體進行資料交換與補充。在語文課堂上,筆者也會安排學生展示。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可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而教學實踐證明,探究可加深與延展小學生的知識記憶。
情感為保是指教師應注重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感受,盡可能營造出讓小學生感到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其在積極的情感取向下喜歡上語文。有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改善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新課改因此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情感因素作為保障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
筆者認為,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做到愛孩子、愛教育,因為一個人的眼神、舉止、表情會“泄露”這個人的內心想法,教師對學生的愛也可通過教師的行為表現(xiàn)傳遞給學生。實踐證明,在筆者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小學生逐漸開始親近老師、感恩老師,還有許多學生主動向老師分享“秘密”,而這也讓許多小學生自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善了消極、被動的教學問題。不僅如此,在設計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也會綜合考慮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小學生的興趣特征融入語文教學中。比如《小英雄雨來》一文,筆者便將課文內容編排為劇本,組織小學生表演情景短劇,讓小學生在表演中分析雨來的人物特征。
總而言之,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結合自己、其他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來展開積極的語文教學探索,學會從經驗中汲取教訓,在反思中優(yōu)化與更新自身的教學認知,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為構建一個促進小學生情智意行綜合發(fā)展的語文課堂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
參考文獻:
[1]樊春桂.漫談交流小學語文教學經驗[J].課程教育研究,2017(6):220.
[2]王成英,李為國.論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經驗[J].中華少年,2016(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