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康復學校 浙江 313000)
聾校學生在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也因此鍛煉了他們強大的視覺觀察和機體模仿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深度挖掘課程資源,以豐富體育教學形式。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集成性特點,也即是能夠將文字、圖片、圖像、視頻等元素有機融為一體,在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能夠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思維,并將他們的聽力缺陷影響最小化,從而增強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聾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說教、示范教學模式,運用新時期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增添體育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科學分析學生體育動作的不足,幫助學生規(guī)范動作,同時教師也需要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逐步豐富自身的體育素養(yǎng)體系,最終顯著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全面推動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進程[1]。
聾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強大的模仿能力,基于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教學時,可充分發(fā)揮多媒體信息工具的作用,以圖形的移動和色彩的變換來生動展現體育活動的細節(jié)。例如,在學習三級立定跳遠體育項目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循環(huán)播放有關跳遠的視頻,對于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可適當調整播放的速度,如此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便可逐步領悟動作的要領:預擺、起跳、騰空和落地緩沖。在后期的體育實踐課堂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的詮釋體育動作,打破之前“體育教學流于形式”的局面,讓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中完善身心素質的發(fā)展。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教育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讓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聾校體育教學活動也需要圍繞興趣教育開展,教師可根據學生日常的表現,推理出他們所喜愛的體育游戲和體育運動項目,然后借助多媒體工具呈現這些活動的圖片或者是視頻材料,幫助學生更深入了解該體育活動。例如,學生對于“跳皮筋”、“石頭剪刀布”等民間體育游戲較為喜愛和熟悉,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現游戲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充分了解游戲的規(guī)則,為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教師還可分別將“跳皮筋”游戲和跳高、側手翻等體育項目融合在一起,同時將“石頭剪刀布”游戲和立定跳遠體育活動整合在一起,讓學生真正在“玩”中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魅力。
講解和示范是體育教學活動中兩種重要的手段,但是應用于聾校體育教育中就難免存在一些不足,教師如果直接運用啞語一邊講解理論知識,一邊示范體育動作,不但會花費大量的教學時間,而且最終的教學效果也不容樂觀[2]。對于聾生而言,他們需要更加直觀的方式,來加深對體育知識、動作的理解和把握,多媒體的信息工具則可較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在多媒體的協助之下,教師利用課堂中的電子白板設備,將體育活動圖片和視頻投影到大屏幕中,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運用啞語為他們分層講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明晰重點,逐步消除體育學習中的困惑。
在聾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掌握動作要領后唯有通過反復的練習,才可準確連貫地將體育動作展現出來,這個過程教師需要引領學生不斷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尋找與標準動作的差異,從而更快速的提升體育技能水平。為此,教師在體育實踐課堂中,可以利用錄像設備全程記錄學生的動作,過后將視頻上傳到計算機設備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工具規(guī)劃出學生動作的運動軌跡,并計算出學生身體各部位的角度、速度和位置等參數值,然后與優(yōu)秀運動員的標準運動軌跡進行對比,科學的分析出現存的差異,并積極的尋求改進策略。在往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則可有針對性的指出學生動作的不足,并耐心引導學生完成規(guī)范的體育動作[3]。
教學的終極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聾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藝術。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海量的信息資源高度公開共享,為使學生具備更深厚的體育知識儲備與能力,教師可正確引導學生運用多媒體信息工具來自主獲取知識,強化自身的體育素養(yǎng)。與此同時,聾校也可借助多媒體信息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育仿生情景,以新鮮趣味的形式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感官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我國的聾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的轉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切不可生搬硬套。由于聾校學生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必先深入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大多存在聽力缺陷,然而卻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借助于多媒體信息工具將體育教學內容濃縮在圖片和視頻之中,則可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和掌握體育活動的要領,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逐步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推動我國特殊教育的長足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