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鶴
(青岡縣第三中學 黑龍江青岡 151600)
微課是近幾年來比較常見的教學手段,有課前微課、課中微課和課后微課,我以“課前導入式”微課—《三角形內角和》這一課為例,闡述一下我對微課的認識?!罢n前導入型”微課,是指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需求,利用各種方法導入新課內容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以此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濃厚學習興趣的教學微視頻。以下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11.2.1三角形的內角》教學設計
教材: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探索和運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驗證。
教學重難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理過程及其添加合適的輔助線。
教學過程:
利用前一天晚上兩分鐘的微課,讓學生在視頻中快速了解第二天要學習新課的內容,微課中利用小學學習過的平角的概念,通過教師視頻中演示剪拼法在頂點處形成一個平角,引導學生在家獨立思考出將三角形內角和轉化成平角的其他拼法,成功翻轉課堂。課上直接利用小組匯報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出學生的拼法。[設計意圖]利用課前微課導入壓縮課堂時間,給本節(jié)課的重點—如何證明定理提供更多的空間。
小組展示微課成果,教師引導學生只憑借實驗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正確,數(shù)學中重要的結論都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來證明其正確性。在證明之前畫出幾何圖形,寫出已知、求證。前兩名同學的拼法為例,教師展示動畫。學生在看完動畫后就會發(fā)現(xiàn)輔助線的做法,三分鐘梳理證明過程,學生臺前匯報展示證明過程。學生敘述教師板演,在板演過程中教師強調輔助線的做法和寫法。將概念的形成過程呈現(xiàn)給學生,并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自己將概念總結出來,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利用課前拼圖,探討其他拼法。小組合作,探究證明方法。學生展示教師微課中的拼法,臺前匯報,證明過程展臺展示。讓學生觀察這兩種證明方法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總結出都是過頂點作對邊的平行線,通過內錯角和同位角證明結論。之后再引導學生是否可以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利用同旁內角來證明定理呢?總結:證明三個角的內角和為180°,用轉化思想把三個內角轉化為一個平角或同旁內角互補。教師繼續(xù)引導還有哪些證明方法?學生總結可以用課前同學展示的把三個內角都剪下來,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的拼法證明(證明過程大屏幕展示)。
通過填空題、選擇題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完成,考察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理解,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
(學生總結,教師補充)
帕斯卡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發(fā)現(xiàn)者,教師講述帕斯卡學習數(shù)學的故事,通過故事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的形式是自主學習,目的是最佳效果,設計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形式是流媒體,內容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是簡短的,本質是完整的教學活動。因此,對于老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在教師的角度去制作,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我覺得微課就是把很多課堂知識濃縮,用最精煉的語言來表達出來。微課雖然小,但都是精華。微課能夠體現(xiàn)出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讓你用很短的時間,很小的篇幅去交代清楚一個知識點或解決一個問題,這做起來很不容易。要想用好微課這門新型的教學方式,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接受新事物,全身心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