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麗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泰美中心小學 廣東 惠州516000)
傳統(tǒng)的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是一課一講、反復閱讀,不僅會使學生感到冗雜無效,興趣減退,而且教學模式狹隘單一,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在教材的基礎(chǔ)上,可以進行每個單元的整合,還可以根據(jù)同一主題補充多組多篇文章進行閱讀的教與學。在這種群文式閱讀中,學生可以通過文章間的對比和總結(jié)來較好地掌握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有助于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群文閱讀是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探索性的閱讀教學,是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一課一講的突破,它有利于教師靈活組織教學。在群文閱讀中,通過多組文章的分析和感悟,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能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課堂趣味性和寫作素養(yǎng)。“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群文閱讀中,學生能夠了解課堂以外的豐富知識,可以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自發(fā)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中,課堂充滿了趣味。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我們在單元整合閱讀的同時,讓學生們收集平時各自所閱讀的關(guān)于父母之愛的文章,選出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課堂群文閱讀,對比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習作仿寫,題目為“父母的愛”。此舉能整合學生的閱讀積累,博眾眾長,大大增加學生閱讀的效率,也能提高寫作的質(zhì)量,能加深學生多角度、多側(cè)面描寫的寫作素養(yǎng)。教師只需通過從旁引導,讓學生自主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取得的效率和效果則不是傳統(tǒng)課堂可以比擬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決不能借口要完成教學任務(wù)而剝奪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
有些教師在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有時會提出太多問題,發(fā)起太多討論,或者還是按部就班地從句式、篇章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探討進行教學,甚至要求學生一遍又一遍漫無目的地朗讀,從而導致學生自主閱讀時間的減少。例如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組、第八組課文的教學,課本要求學生有感情閱讀并背誦相關(guān)課文,還要進行資料收集。其實學生在這兩組文章的整合閱讀時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其中字里行間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才能萌發(fā)民族自豪感,過多的問題討論以及多遍毫無指導的朗讀占據(jù)了學生閱讀及思考的時間。倘若有時間真正用心感受了,沉浸其中,這飽含感情的的閱讀或許只需要一兩遍就能感動學生自己,進而感動別人,引起共鳴。
(一)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教學一定要有明確的方向意識、目標意識。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要抓住重點難點,要舍得放棄一些次要的知識點。例如:主題為借景抒情的多篇文章,對景物的描寫以及人物情感的抒發(fā)是重點難點。主題為歌頌父愛、母愛的多篇文章,對比父愛、母愛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是閱讀的重點。至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其他方面的內(nèi)容則可以暫時忽略,突出重難點才會更高效。
(二)群文閱讀的文章選擇。選什么文章組成“群文”,這考驗著教師的閱讀視野、閱讀品位以及閱讀教學的理念。教材中的課文,主題往往是明確的、正面的,語言規(guī)范,篇幅不大。群文閱讀的選文自由度很大,選文應保持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復雜性,不必進行刪改。群文閱讀的精髓就在一個“群”字,即結(jié)構(gòu)線索明確,意圖明顯,如同一位作者的文章,同為詩歌,同為借物喻人的文章等。群文閱讀的文章“相似處”和“不同點”都顯而易見,都可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特別是不同的文章的相似之處更容易讓學生思考及借鑒,在今后的同類型寫作中也會猛然想起信手拈來。
(三)群文閱讀課堂時間的把控。群文閱讀是多篇文章進行閱讀學習,時間較緊,同一主題的課文可以進行單元整合閱讀。教師沒有必要像往常一樣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只需點撥啟發(f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自讀自悟,多閱讀,多比較,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學習,要舍得留時間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四)群文閱讀的方法。閱讀也要講方法,講策略。朗讀本來也是很好的一種方式,但在群文閱讀中,更要要求學生讀得快,追求閱讀的速度,讓學生讀得快其實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為了達到快讀,我們可以選擇默讀、速讀、跳讀以及瀏覽式閱讀等方法。圈點批畫也是群文閱讀的重要方法,不動筆墨不看書,在閱讀過程中動筆寫一寫、記一記,有助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
總之,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出適合學生體驗和感悟的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為此,教師應對閱讀教學進行積極思考,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讓閱讀教學充滿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