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第一實驗小學 張 凱
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從系統(tǒng)的角度全面了解寫作,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如何完整地敘述一件事,通順地將個人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生活,整理收集各式各樣的寫作素材。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訓練學生將收集到的各種素材,與日常習作的要求結合到一起,幫助學生把各式各樣的素材進行分類,并對各種素材中折射出來的生活哲理進行說明。
例如,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要求學生寫家鄉(xiāng)的景物。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家鄉(xiāng)”這一詞匯相對抽象,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各種景物,并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景物統(tǒng)計下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個表格,表格的中間寫著家鄉(xiāng)的景物,表格四周第一圈寫學生觀察到的各種景物的名稱,第二圈寫這些景物在外形等不同方面的特征。之后教師選出大部分學生能夠想到的景物,與全體同學共同補全這些景物的異同點。同時將少部分學生觀察到的家鄉(xiāng)的景物介紹給全體同學,幫助學生開拓寫作思路。通過這樣的方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收集各種寫作素材,并且能夠在與學生的探討之下,對寫作素材從細節(jié)化、形象化的角度做出分類與整合。為學生寫作打好基礎,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收集寫作素材的寫作習慣。
很多小學生即使能夠根據教師提出的話題找出合理的寫作素材,在真正的書寫過程中,寫作思路也相對混亂,不能按照一定的條理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逐條敘述下來。此時就需要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多角度地引導學生分析習作要求,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示范如何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圍繞一個中心,逐條地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敘述完整和清晰。再讓學生將自己所要敘述的事情,根據個人的理解制作成思維導圖。由教師幫助學生做出順序、內容上的調整,引導學生寫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寫清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例如,當學生記述一件事時,教師需要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角度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而當學生想要描繪一個人物時,教師則需要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五個角度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如果學生想要寫景、物,則需要從表層和深層,景、物所象征的意義三個角度,引導學生完成寫作。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將需要學生寫出來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找出相對應的答案,并將這些答案連成段落,組合成一篇相對完整的文章。學生的寫作思路清晰化、規(guī)范化,才能夠確保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寫作,逐步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自身具有較強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這一特點,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合理地聯想和想象,寫出天馬行空的、具有個人色彩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確定主題,讓學生隨意地圍繞主題聯想和想象,將想法以放射狀寫在主題旁邊,并讓學生簡單做出講解。同時全班同學作為裁判員,對思維導圖中的想法做出點評,去掉一些異于常人思路的內容,并幫助學生找尋自己在思維方式上存在的優(yōu)勢。
例如,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的習作,需要學生結合綜合性學習中調查到的情況寫一篇短文,或者展開想象寫一寫幾年后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這篇習作比較適合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象。從綠化的面積、種類,空氣質量,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想象幾年后家鄉(xiāng)的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并讓學生將合理的聯想與想象,進行細致的描繪,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在自己的習作中。合理的聯想與想象為學生完成習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寫作空間,能夠引導小學生發(fā)現寫作的樂趣,調動學生參與寫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