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二附中 邵 紫
英語是當今世界廣泛使用的語言,是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溝通工具,是思想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學習英語語言及其運用的課程,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培養(yǎng)。課程幫助學生學習和綜合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使學生學會學習,也為他們今后的繼續(xù)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提供機會。
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英語語言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是學生發(fā)展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依托??梢哉f,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語言作為一個工具,涉及交際策略。
英語的教學模式不只是一個“先教后學”的知識傳遞,也不能只是為應試而教,應該從知識傳遞轉變?yōu)椤跋葘W后教”的知識建構,具體來說,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為了能完成從“師本”到“生本”的轉變,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尤為重要,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使教師的語言、情感以及教學內容連同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學生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達到學以致用。此外,語言具有交際性,而交際是在情境中發(fā)生的,為了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言,需要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這是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構建知識的有效途徑。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其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要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要求,即在建構學習環(huán)境時,教學設計不僅要分析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學生知識建構意義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
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境,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在選材方面,要貼近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生活,不刻意牽強,重視教學設計中的細微情境化引導,把課堂學習和生活用語緊密聯(lián)系。
1. 語言材料選取“新”,與時俱進
英語學科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與實際生活結合緊密,可選擇、使用的語言材料更新速度快。另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快,這要求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興趣、水平出發(fā),在以生為本的原則下充分利用新穎、貼近實際生活進程的語言材料,經過精心的加工設計,作為教學材料使用。
如報刊閱讀與寫作課,選擇《二十一世紀》報中的《平凡的世界》影評文章,就是與時代緊密結合的一個課例。給學生開設報刊閱讀與寫作課,是為了與時代同步。上這個課的時候正值電視連續(xù)劇《平凡的世界》熱播,學生們尤其是文科班的學生都讀過同名小說,感興趣的同學也看了電視劇。選取這篇文章恰好與學生的關注點相契合,同時還有很強的“語用價值”,因為英語的寫作教學有一個教授點:如何用英語寫書評和影評。
上這節(jié)課時,創(chuàng)設情境是從介紹小說背景知識入手,在介紹這個故事的背景時,盡量拓展一些熱門的英語詞匯,匹配學生們對政治、歷史的興趣點,比如:介紹“文化大革命(Culture Revolution)”的背景時給出下列相關信息:
It started in 1966.
It is a social-political movement that took place from 1966 until 1976.
The goal of the movement was to preserve ‘true’Communist ideology in the country by getting rid of capitalist and traditional elements from Chinese society.
But the movement finally ended up paralyzing China politically. And it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ountry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當涉及改革開放(Reform and Opening up)這個背景的時候,給出如下的介紹:
The period started in late 1978. Also named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It is a program of economic reforms calle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It was started by reformists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by Deng Xiaoping.
So fa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 great success.Extraordinary growth occurred, with the economy increasing by 9.5% a year. China’s economy beat Japan’s in 2010 and has become Asia’s largest and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just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is projected t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by 2025.
還有其他一些在小說中涉及的詞匯,例如:門當戶對(equal in social status; marry into a proper family; well matched; be matched for marriage)、國 企(state-owned enterprises)、私企(private companies)等,學生們看到和聽到這些詞匯和內容后感覺很熟悉,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學生們發(fā)言積極踴躍,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同時,教師在文章的寫法和框架結構上加以引導,最后落實在英語書評和影評的寫作框架上面,并利用所學的詞匯和寫作方法,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小說或電影,寫一篇評論。
與時俱進地將最新材料應用到課堂,這樣的課例在英語教學中還有很多,再如從學習馬云(Ma Yun)為杭州G20所做的英語宣傳演講,延伸到杭州十大美景的英語表達方式,激發(fā)學生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蘇堤春曉: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
曲院風荷:Lotus in the Breeze at Crooked Courtyard
平湖秋月:Autumn Moon over the Calm Lake
斷橋殘雪:Melting Snow at Broken Bridge
柳浪聞鶯: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
花港觀魚: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雷峰夕照:Sunset Glow at Leifeng Pagoda
雙峰插云:Twin Peaks Piercing Clouds
南屏晚鐘:Evening Bell at Nanping Hill
三潭印月: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這些關于我國特色的詞匯都沒有在課本中涉及。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體現(xiàn)在選材上突出強調了一種開放的理念,即:打破原來把教材當“圣旨”,嚴格按照教科書的順序、內容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提倡“用教材教”,但不僅限于“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有選擇地安排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篩選、補充、整合,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fā)和利用。
2.日常教學中的情境化處理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另一個策略,就是挖掘課本教材的語用價值,讓學生主動參與,將語言知識遷移,學以致用。如北師大版教材Unit 1 Lifestyle Lesson 2 Relaxing是一節(jié)聽說課,具體的內容是專家建議如何減少壓力。
本課的核心內容就是How to reduce stress(如何減少壓力)。這個課的教授時間正好是高一新生剛開學上課大約兩個星期,一部分學生因為從初中剛到高中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尚未完全適應,更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聽不懂高中全英語式的課堂教學而產生了一定的焦慮情緒?;谶@些因素,課堂上的情境設計如下:
Q1: “Have you found any stressful situations in this new school? Do you want to share them with us?”(你們在新的學校里有沒有感到有壓力的時候?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然后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在新學校中所面臨的壓力。有的會說:can’t understand science, not know how to work out the science problems in the homework, no close friends, very nervous in English class, etc.(數(shù)理化有些聽不懂,題目不會做,沒有朋友,在英語課上特別緊張,怕老師提問而不知道該怎么用英語回答等等)。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一些表示“喜好”的表達方式:can’t stand …, really hate …,hate …,can’t like …,like …,quite like …,enjoy …,prefer …,love …;同時告訴學生各個搭配所表示的喜好程度。
Q2: “Can you do anything to help him/her?”(同學遇到了困難,你能否給予幫助?有何建議?)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會給出一些建議。在回答過程中,學生如遇到不會表達的英語單詞,教師就需要及時給予幫助,這樣,學生在口頭表達中運用到了這些詞匯,他們的學習與記憶效果是最好的。學生的回答會有:eat a lot of food, listen to music, do some shopping, play computer games, call up old friends, consult other students or teachers, etc. (吃大量的食物,聽音樂,買東西,玩電腦游戲,給老朋友打電話,咨詢其他同學或老師等),他們的表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
Q3:“Listen to find out what the expert advice to reduce stress”(聽錄音并找出專家是如何建議減壓的),讓學生聽課文錄音,記錄專家給出的減輕壓力的建議。因為情境已經創(chuàng)設好,學生完全處在這種氛圍里,事先有了一定的語言準備,雖然聽力材料很長,但學生們也不會感覺有很大的困難,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完成相關的聽力任務。聽完聽力材料后,讓學生和剛才他們討論的減壓辦法進行對比,看哪些是他們已經提到的,哪些是他們沒有想到的,以此加深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Q4: “Do you agree to the suggestions given by the expert? What do you do to deal with your stress?”(你是否同意專家給的建議?你會如何面對你的壓力?)這是訓練學生的思辨(critical thinking)能力,也是對所聽內容的一種復習,讓學生把聽到的語言運用到日常交流中。同時,讓學生以此為基礎,練習新的表達方式。學生在表達個人觀點的時候,教師可教學生用如下方式來進行表達,如:In my opinion, I support that …, I agree that …, I’m for …, I’m against …, I don’t support …that …。學生則可以用以下方式來表達:My suggestion is that …,You’d better (not)…,Why not…,I advises (not)to …。
這樣不僅完成了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了課本上要求的生詞和句型,還通過有效地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使課前導入、課中探究、課后延伸在有效的情境中進行,做到“在情境中建構知識”,把所學到的語言真實地運用到日常的交際中,體會到知識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類似這種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達到教學目標的案例,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比如:通過學習課文“Memories of Christmas”(北師大版模塊一第三單元第三課),延伸到了解中國的“春節(jié)”(Spring Festival)、“元宵節(jié)”(Lantern Festival)、端午節(jié)(Dragon Boat Festival)和其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通過閱讀介紹Halloween(萬圣節(jié))的文章,延伸到了解中國的“鬼節(jié)”(清明節(jié)Tomb Sweeping Festival、中 元 節(jié) Hungry Ghost Festival等 )。 這 種 教 學具有“學習和使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互理解”的意義和作用,這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
3. 充分挖掘課外材料的教學價值
在教學中重視語料選擇和活動設計的多維度、多形式,力爭實現(xiàn)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靈活、融合運用,實現(xiàn)對學習情境的設計、實施,使之生動有效。這樣就要求教師多學習多積累,尋找可利用于教學中的材料。
高三學生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的復習狀態(tài),難免會有疲憊的感覺,一些學生因為各種統(tǒng)練或模擬考試沒有考好也會動搖自己學習英語的信心。此時,可選擇符合復習要求并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材料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如高三應用文寫作的復習教學,若只教給學生應用文寫作的模板,常用的寫作句型,讓學生們背誦下來,在以后的寫作中模仿。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應付考試,但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寫作技能,達到學以致用?;谂枷裨谥袑W生中的影響力,我們選擇了演員胡歌在一個獲獎儀式上的英語演講。本課教學的第一步是展示胡歌的照片,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第二步是播放胡歌用英語演講的獲獎感言視頻,進而分析演講詞,講解英語表示感謝的語言特點,以此加深學生的印象。目的是通過真實的社交場景下特定語言形式的運用,將知識遷移到英語社交信件的寫作:Letter of Thanks(感謝信),因此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實施情境創(chuàng)設的落實
情境不僅在教學中需要創(chuàng)設,在教學的落實中即考題的設計中也要用創(chuàng)設情境來引出試題,即“情境化考試”。
比如某次考試中的書面表達題目是“My life in high school”(我的高中生活),這個題目不僅與北師大版教材第一模塊第一單元的主題(Lifestyle)有關,還和學生的真實情境緊密結合。因為學生們進入高中學習僅兩個月,這樣情境化考試的書面表達既讓學生感覺很親切,也讓學生們想起平時教學中的情境,感到有話可說,把所學的詞匯和表達運用到實際寫作中。
語言既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教師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與學的方式,在教學中把語言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