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山亭區(qū)馮卯鎮(zhèn)明德小學 孟 奎
小學階段是學生離開家庭環(huán)境、步入社會環(huán)境的開始,對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有重要意義。小學班主任不但要組織本班學生進行有序的學校生活,更要成為學生在校期間人身安全的負責人以及學生成長階段的領路人。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好的方式方法。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正確引導學生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構建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年紀尚小,沒有形成完善的道德觀念,也沒有標準的行為規(guī)范,需要小學教師進行引導和規(guī)范。此外,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判斷能力,對自己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自己的情緒也多變無常。小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差,對自己情緒的表達也很直接,不會掩藏自己的想法。
班級管理工作是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而服務的,為學生而服務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并不能對學生的全部活動和想法有清楚的了解,這需要教師能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構成有利于班級管理的組成部分。
另外,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因為涉及很多瑣碎的細節(jié),有些班主任會產(chǎn)生不耐煩心理。特別是對待學習成績不理想、平時又比較淘氣的學生,班主任可能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而一般不應追究的問題如果發(fā)生在這些學生的身上,教師可能會嚴加追查。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
構建小學班級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前提,是要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當前教育環(huán)境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健全,班主任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學生反映的問題,對班級管理工作進行調整。教師應運用張弛有度的管理技巧,把握好管理的尺度,不能管得太緊,讓學生沒有自由,也不能管得太松,影響正常的班級紀律。
小學的班級管理工作,并不只是對小學生學習紀律的管理,同時也包含著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要做到對學生們有耐心和愛心,從關愛學生成長、關愛學生生活的角度出發(fā),處理班級中的各種事務。
小學生因為年齡的限制,對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的判斷,犯錯在所難免,班主任在管理中,不要對學生的小過錯大發(fā)雷霆,要盡量選擇柔和的態(tài)度與學生講道理,不要體罰學生。小學班主任要選擇充滿智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
小學班主任可以運用獎勵制度,對學生的行為形成正向引導。獎勵可以采用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并舉的形式。低年級的小學生集體意識還未形成,獎品可以是小紀念品和學習用品,只要能起到激勵作用即可。高年級的小學生集體意識已經(jīng)形成,就可以將獎勵的方式向精神獎勵偏移。教師可以設計獎項鼓勵學生,如“紀律最佳”“成績最佳”等,鼓勵學生繼續(xù)進取。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先做到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并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習慣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班級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在實際管理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對班級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適當?shù)恼{整。針對班級管理中的不足,班主任要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促進小學班級管理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