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摘 要 共青團宣傳工作對廣大團員以及青年的思想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時期下,我國高職院校的共青團宣傳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剖析共青團宣傳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期為新時期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提供一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共青團宣傳 研究
做好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廣大團員以及青年學生,使其成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新時期下,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等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命令式宣傳、通知式宣傳、展示式宣傳的效果已經不能深入廣大青年學生的內心。因此,新時期下的共青團宣傳工作方式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本進行必要的改變。
一、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宣傳效率低。高職院校共青團在開展、組織各項宣傳活動的過程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如下:高職院校學生獲取團委組織的相關信息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互聯網發(fā)達的今天,更多的學生能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團委的各項宣傳信息,但是讓廣大青年學生內心受到啟發(fā),引起其共鳴的卻很少,因此,實際的宣傳效果并不好。
二是團委教師工作量大。各高職院校負責團委工作的教師有很多并不是僅僅擔任團委的行政工作,往往還有其他教學任務。可見,團委教師的工作量是相當大的,不僅要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負責團委的相關工作,極易導致教師顧此失彼,甚至有很多教師會在團委宣傳工作和教學工作中做出取舍,花更多的時間在教學工作上,而在團委工作中并不盡心盡力。
三是活動參與度低。高職院校在開展各項工作的時候都是以教學為主的,在各項活動的設置上都要以教學活動為依據。因此,團委在安排活動的時候受到很多限制,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參與其中,并且在重視教學的思想引導下,學生對團委活動的重視不足,參與熱情也不高,團委宣傳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是創(chuàng)新力弱。目前,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存在較大的問題。各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多數是以完成相關的、必要的任務為主,并不是主動、深入、創(chuàng)新地開展工作,選擇的活動往往是現成的、容易開展的,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創(chuàng)新力不足是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中的一大問題。
五是與教學沖突。學生的在校時間是一定的,如果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各項活動之上,那么其參加教學活動進行學習的時間就會隨之減少,而更多的學生希望將時間用在學習上,而不是參加團委組織的各項活動,這也是共青團宣傳工作不能順利開展的原因。因此,只有處理好學生學習與活動之間的沖突,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共青團宣傳活動中。
二、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改進措施
一是充分利用時間。在利用時間方面,既要考慮學生的時間,又要考慮教師的時間。第一,學生在校很多時間是用來學習文化課知識的,沒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共青團宣傳工作;第二,教師在教學工作之余沒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團委宣傳工作的組織上。因此,要想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就要讓教師和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例如開設團委共青團相關課程等,讓學生能夠在課上學到更多共青團宣傳工作的相關知識。
二是團委干部建設。共青團宣傳工作要有強有力的干部隊伍進行工作的安排,但是長久以來,高職院校對于團委干部隊伍的建設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要想更好地開展共青團宣傳工作,領導必須予以重視,給團委配備專職的教師進行工作的安排,該教師要負責團委的相關工作,要合理、創(chuàng)新地安排工作,讓廣大青年學生能夠在各項活動中成長。同時各高職院校的團委之間要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本校團委工作的更好開展。
三是工作創(chuàng)新。共青團宣傳工作要跟隨時代的腳步,組織開展多樣的、能夠滿足學生學習共青團知識需求的活動,要在活動中滲透先進的共青團理念以及團委教育思想。在形式上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可以通過微信二維碼、校園網等,開展共青團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學到知識。
四是拓寬參與渠道。多數高職院校的學業(yè)課程是非常緊張的,對于團委活動,多數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參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團委工作人員應采取各種辦法來吸引青年學生,可以通過校園內的文化藝術節(jié)等,設置青年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從而鼓勵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團委宣傳活動。
五是發(fā)揮團媒體作用。各高職院校團委要時刻把握團部的宣傳陣地,如校園廣播、校園報欄、黑板報、團部的各類期刊以及團部的各類組織。充分利用每一塊宣傳陣地,將共青團知識向廣大青年宣揚,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廣大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六是搶占網絡新陣地。當今學生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使用網絡,團委可以開發(fā)各類網絡平臺來滿足學生發(fā)各類信息的需要,不僅可以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可以通過平臺發(fā)布一些話題,讓學生參與其中的討論,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和學生交流,從而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同時讓正能量的知識在平臺上廣泛傳播。教師應邀請更多學生參與平臺的討論,擴大宣傳范圍,加大宣傳力度。
(作者單位為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小軍,陳仁凱.全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格局構建
[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32(5).
[2] 張偉.新時期共青團職能定位的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