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辛
摘要:近年來,交際策略在提高二語學習者交際能力方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為中外學者所廣泛研究。本文回顧了第二語言習得中交際策略的定義、不同類型及影響因素,最后在此基礎上尋求交際策略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交際策略 二語習得 選擇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21-0221-02
一、交際策略的定義
正如語言學家Coder在1977年所說的,當?shù)诙Z言學習者在與他人交流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使用交際策略。Tarone在1980年說過,交際策略是對話者在沒有共同結構的情況下試圖表達某種意義的努力。換句話說,他在定義交際策略時,將互動視為交際策略定義的標準之一。他認為交際策略是用來填補外國學習者目標知識和母語之間的空白,它的特點是對話者為了達成協(xié)議而進行談判。Faerch和Kasper在1983年說過,交際策略是交際者為了達到交際目的而在交際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故意使用的策略。而斯特恩在1983年曾說過,交際策略是交際者在使用不熟悉的第二語言時,用來處理交際中出現(xiàn)的困難的技巧。
二、交際策略的類型
語言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交際策略進行了定義,因此定義的不一致必然導致交際策略分類的不同。有些學者如Tarone根據(jù)不同的溝通方式對交際策略進行分類。Bialystok根據(jù)語言來源對交際策略進行了分類。在他看來,用這種方法對交際策略進行分類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人們很容易理解不同交際策略的作用。因為一般而言,在學習者和母語人士之間的交流中,基于目的語的交際策略比基于母語的交際策略更有效。Corder將交際策略分為消息調整策略和資源擴展策略。到目前為止,根據(jù)交際策略的應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不同類型的交際策略。在本文中,我們主要討論了兩種使用更廣泛的交際策略。根據(jù)Tarone(1977)、Farch和Kasper(1983)的觀點,兩種交際策略分別是回避策略和成就策略。
(1)回避策略。回避策略是指一個人已經(jīng)意識到?jīng)_突的存在,但他更愿意通過不合作的方式來避免或抑制沖突,也不愿意保護自己的利益。當我們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選擇一個更簡單或者更熟悉的詞來代替一個困難的或者未知的詞,因為我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說一個詞或者如何表達一個句子結構。換句話說,在通過目標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由于知識的不足,學習者在用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內(nèi)容時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會使用交際策略來繼續(xù)對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想要繼續(xù)溝通,我們需要使用回避策略?;乇懿呗缘奶攸c如下:一是不合作,二是不武斷。更重要的是,它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要求。最后,忽視和釋放一個問題,否認它是一個問題。因此,它的缺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保持平衡,但最終不能解決問題。當事情不重要、利益得不到滿足或者沖突所帶來的損失大于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利益時,可以采用回避策略。有時候,當你想讓某人冷靜下來,讓他仔細考慮的時候,就會使用回避策略。此外,我們選擇使用回避策略來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或者當其他人能夠更有效地處理問題時?;乇懿呗钥梢赃M一步分為兩類:忽視回避策略和主動回避策略。
(2)成就策略。成就策略是指說話人表達不順暢、遇到表達障礙時,設法消除障礙的策略。一般而言,成就策略被認為是一種初始的溝通策略。通過成就策略,學習者試圖通過拓展交際資源來解決交際中的問題。與回避策略相似,成就策略也可分為兩類。交際者主要通過補償策略和檢索策略來設法完成交際,增加成就感。補償策略又分為合作策略和非合作策略。在聽話者的配合下完成交際的策略被稱為合作策略;反之,不依賴另一方的策略被稱為非合作策略。檢索策略主要是通過信息搜索和記憶改造來實現(xiàn)的,是學習者通過等待、利用語義場、使用其他語種等手段來回憶記憶,尋找有用的信息,以克服溝通上的困難,順利地繼續(xù)溝通。
三、交際策略的影響因素
在交際中,交際者會根據(jù)不同的交際環(huán)境選擇不同的交際策略。國內(nèi)外的研究表明,交際策略的使用涉及很多因素,主要包括語言程度、學習環(huán)境和交際任務、學習者的個性和性別等。
(1)目標語言水平。確定某種交際策略選擇的第一個因素是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一些研究已經(jīng)成功地探索了學習者的第二語言能力與他們選擇交際策略的關系。Tarone指出策略偏好和二語熟練程度是相關的。Ellis(1983)也承認學習者傾向于在早期使用更多的還原策略,但是隨著他的進步,越來越多地轉向成就策略。
(2)學習環(huán)境和溝通任務。許多研究表明,第二語言學習者的交際策略的使用受到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例如,與自然環(huán)境相比,學習者在課堂環(huán)境中使用的策略可能更少,特別是當教學重點是正確使用第二語言而不是流暢的交流時。
(3)個性。影響交際策略選擇的第三個因素是學習者的個性。學習者的個性與選擇什么樣的交際策略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不同性格的學習者對交際策略有不同的選擇。
(4)性別。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社會語言學家們已經(jīng)成功地對性別和語言進行了一些研究。早期的研究表明,語音、詞法和形態(tài)學形式主要由一種性別的人使用,后來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種情況體現(xiàn)在句法層面、文體層面和社會語用層面。女性的言語在很多方面與男性不同。女性的語調模式充滿變化,而男性的語調“相對于女性來說比較單調”。此外,與男性相比,女性傾向于使用更接近標準形式的語言形式和口音。此外,當他們與他人交流時,他們在話題上是不同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著交際策略的選擇,比如認知風格,學習者的學習態(tài)度、文化背景,學習者的年齡、母語、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影響交際策略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因素,而是所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四、交際策略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交際策略對二語學習者交際能力的提高以及緩解常見的外語焦慮現(xiàn)象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大學生而言,如何選擇和使用適當?shù)慕浑H策略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是十分重要的。外語教師可以在下述方面幫助學生。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交際策略的意識。教師可以從交際策略的各個影響因素入手,提高學生對交際策略的敏感與認同程度,讓學生認識到除了語言能力,交際策略的使用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口語交際。交際策略的正確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語言知識的不足。教師應該讓學生們了解交際策略的作用和種類,以及如何針對不同場合選擇相應的策略,鼓勵他們在口語交際中大膽地嘗試使用各類策略。
(2)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外語自然交際環(huán)境。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設用目標語自然交流的情境,并根據(jù)學生不同層次的語言水平,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課后可以幫助學生開展豐富的英語語言學習活動,如:口語角、演講大賽、戲劇表演等,幫助學生營造使用英語交際的大氛圍;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與外國友人交流,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運用外語交際的習慣。
(3)教師話語的使用應以激發(fā)學生的二語交際意愿為首要目標。教師的話語使用時應該注意其話語的真實性、多樣性和可理解性,盡量提供給學生積極、正面的評價和反饋,力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愿意用二語進行交際。學生的二語交際意愿得到增強了,語言教學的交際功能和社會功能才能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何冰艷.交際策略與第二語言習得[D].西南師范大學,2000.
[2]艾麗.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交際策略使用現(xiàn)狀的調查[D].蘭州大學,2008.
[3]郭繼東.二語交際策略實證研究4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應用語言學:英文版,2011(4).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