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麗
摘 要:體育作為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不僅對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還有利于他們強身健體。而體育的教學往往離不開體育教具的輔助,所以教師在提高學生體育素質方面尤其要注意體育教具的使用。合理的體育教具不僅能夠在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更能間接了解體育方面的相關知識,不管對于教師授課還是學生上課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具體闡述了體育教具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應用和開發(fā),以期望能夠滿足學生的上課需要,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具;開發(fā)應用
體育教具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科學有效的運動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運動的樂趣,增加他們上課的積極性。體育教具的應用能夠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促進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體育運動中。同時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因為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很強,教師不能只憑口頭教授學生一些體育知識,所以教具的使用能夠讓教師通過親自示范,再加上學生自身的實踐和練習,使得學生快速掌握動作的要領,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一、體育教具的幾種具體應用
1.錄音機的應用
在上體育課時,我們往往會先做一些準備運動,這個時候就能體現(xiàn)出錄音機的真正作用。通過播放一些具有節(jié)奏性的音樂以及口號,帶領學生做準備運動,往往效果會更好。錄音機可以迅速讓學生進入狀態(tài),并且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得準備運動能夠更加順利地進展下去。此外,在上體育課期間,運用錄音機可以訓練學生的靈敏性,通過錄音機播放的音樂,讓學生快速做出反應,方便在上課期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圖畫的應用
在體育課堂中,通過圖畫的形式進行體育教學也是一種比較直觀的方式。圖畫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利用圖畫對一些動作進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要領。例如,在練習籃球的時候,可以展示一些籃球巨星投球的具體方式與動作,在教師講解完畢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圖片展示的動作進行對應的練習。其次,利用圖畫可以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有利于學生認識并且理解運動的美,從而激發(fā)他們對運動的興趣。
3.多媒體的應用
體育課堂不僅在室外,有時候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也會在室內進行授課。室內授課相對來說比較枯燥,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多媒體授課不僅能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更能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室內授課時,可以給學生適當播放一些關于體育比賽的視頻,籃球比賽和世界杯足球賽等都可以進行播放,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比賽的動作要領以及比賽的規(guī)則,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觀看視頻,學生還能在無形中學到一些體育知識。
二、體育教具的開發(fā)
1.開發(fā)體育教具的必要性
積極地開發(fā)體育教具不僅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要求,更是落實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開發(fā)體育教具滿足了不同體育課程、不同學生的要求,體現(xiàn)了體育課程的靈活性。有些地方體育教具無論是種類還是數(shù)量都與學生體育活動不相匹配,所以開發(fā)體育教育還能夠使得一些體育活動可以正常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使得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理解不止停留在表面。
2.開發(fā)體育教具應注意的問題
開發(fā)體育教具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熱情,增加他們的實踐能力。所以,在開發(fā)體育教具時要尤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注意體育教具的科學性。在開發(fā)教具時要充分考慮到是否具有實際的效用,開發(fā)的教具能否幫助學生了解并且掌握體育知識,是否符合學生的上課需求。在綜合考慮之下,對開發(fā)的教具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保證教具能夠真正用在課堂上,發(fā)揮它的作用,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二是要注重體育教具的安全性。體育教具平時是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所以必須要保證教具的干凈衛(wèi)生,不衛(wèi)生的教具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健康問題。教具在制作過程中應該嚴格把關,嚴禁將一些不合格、不符合規(guī)定的教具拿給學生使用,這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三是要注重體育教具的趣味性。開發(fā)體育教具是為了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所以體育教具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符合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
體育教具不僅給體育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授課方式,更豐富了學生的體育活動,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體育教具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并積極開發(fā)一些適合學生的體育教具,并且督促教師在課堂中盡可能地使用體育教具授課。只要將體育教具良好地運用起來,就一定能夠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發(fā)揮體育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周秀方.自制體育教具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1):112-113.
[2]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