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香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中所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則關注的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本文主要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
首先,教師要有“育人”的意識;其次,要掌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和特點;再者,教師要言傳身教,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努力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敞開心扉,坦誠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交流。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讀與感受
現(xiàn)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diào)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也便于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爸宦犂蠋熖咸喜唤^、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除朗讀外,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閱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蘊。例如在教學《周總理,你在哪里》一文時,首先簡單介紹時代背景,然后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而后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跟隨音樂朗讀,學生相互點評朗讀。整整一堂課,在反復朗讀中,學生不但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而且在朗讀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敬愛的周總理的高度贊揚和深切緬懷之情。在第二節(jié)文本閱讀課中,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表達了自己閱讀課文后的獨特情感體驗,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閱讀中得到了培養(yǎng)。
二、重視文本的閱讀與體驗
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氣質(zhì)都不相同,那么閱讀同一文本就應該有豐富多彩的個性情感反應。因此,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全方位地去感受體驗文本中的感情,并說出、寫出讀后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F(xiàn)行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語言優(yōu)美,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說明文,也寫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蘊藏著作者的審美情趣。為了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幾種:
(一)表情感染
小學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條件下,小學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chǎn)生相同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用愛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情以及身體動作去激發(fā)學生、感染學生,例如教師在朗讀時面部所表現(xiàn)出的喜怒哀樂,手勢中的握拳擺手等等,讓學生在你的各種表情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文中境界,身臨其境般地去領悟文章內(nèi)涵。
(二)語言感染
語言是人們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從而產(chǎn)生相同的情緒體驗。因此,教師用愛憎分明、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真摯的語言閱讀,能叩擊學生的心扉,激起他們的感情波瀾,從而使深刻的道理滲透到學生的心田。每次,我在讀課文時,教室里靜得出奇,學生都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讀完一篇課文,學生總會情不自禁地鼓掌,每每我都會陶醉其中。
(三)畫面渲染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畫面內(nèi)容非常廣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風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話故事等,它們無一不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珍品。這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賞心悅目的藝術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話世界和絢麗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能引導學生暢游其中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畫面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感。
(四)實物演示
一幅幅畫面吸引著學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給學生觀察,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導一年級學生閱讀《看花燈》時,我問學生:“課文中都寫了哪些燈?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花燈?”然后用多媒體課件,把正月十五燈展的各種花燈呈現(xiàn)出來,再讓學生在原文中標畫出相對應的句子,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并由對現(xiàn)實的感受轉(zhuǎn)到對語言文字的賞析上,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時,充滿感情,沉浸在語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五)表演體驗
體驗指的是少年兒童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和實踐,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引進體驗教學思想,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達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模擬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一個社會角色,如:老人、媽媽、售票員、路燈管理員等等,體驗其中的苦與樂。學生們興趣濃厚,紛紛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爭相表演,表達了內(nèi)心要講的話,抒發(fā)了請求、抱歉、贊揚、悔恨等感受,整個課堂被一片真情包圍著。學生們眼眶里噙滿了眼淚,伴隨著一片嗚咽聲。課后,他們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文章構思精巧,情節(jié)迭宕起伏,發(fā)人深思,引人入勝。
三、引導品味閱讀,實現(xiàn)自主探究
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聚精會神地默讀、咬文嚼字地品讀,可激活學生的多種感官,展開聯(lián)想或想象,把語言文字活化為鮮明的形象、優(yōu)美的意境、豐富的情境,進行全方位感受和體驗,有利于達到語言文字與熏陶感情同構共生之境界。讓學生通過心靈與文本的情感聯(lián)系,通過情感和想象的相互滲透,通過想象與已有經(jīng)驗的自由交往,讀出畫面,讓人物、事物、場景在頭腦中“活”起來,達到“明像”入境,“入境”悟情的效果,實現(xiàn)真正的“言、像、意”的熏陶感悟。
總之,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中也可以綜合展現(xiàn)。但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說,一定要重視整體感知、感性體驗和直覺感受,這樣才能撥動學生閱讀的情感之弦。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加以培養(yǎng),不僅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促進學生好好學習。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擔負起這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