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賢豐實驗學校 袁 夢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尤其是關于閱讀的教學,對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階段的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在如今的新課程背景下,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以往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改變?yōu)閷W生為主體的課堂,讓學生主動學習,產(chǎn)生興趣,而非被動接受,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
大多數(shù)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是按照教學大綱,認真勤懇地備考并準備教學設計。其中不乏很多教齡很長經(jīng)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但教齡越長,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模式便得越固定,都是較為傳統(tǒng)陳舊單一的方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課改的實行,過于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xiàn)如今的小學生。有時教師還會忽略教學主體,脫離學生實際,出現(xiàn)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尤其對于閱讀教學這樣略顯枯燥的課堂,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厭煩心理,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學習效率自然會很低。
據(jù)調查顯示,大多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課的興趣都不高,其原因大多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沒有融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如結合多媒體設備等。小學閱讀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可以用文字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若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會導致氣氛沉悶,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會造成如此惡性循環(huán),極大地限制了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無法為后續(xù)的中學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大多都是圍繞著課本的固定內容而進行的,一般都是由教師根據(jù)課文備課,讓學生提前理解書本內容而后聽取老師的講解。然而在現(xiàn)如今的課改新課標的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量應逐步增大,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應只滿足于課本上的閱讀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更多高質量的課外讀物,作為補充閱讀材料,從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如今大部分老師都忽略了課外閱讀的部分,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教學任務只集中在課本,無法達到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要求。
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良好而生動的語文閱讀教育可以使得他們通過閱讀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的見聞是有限的,從閱讀中他們可以領略到世界的繽紛多彩,知道更多無法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極大地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內涵,也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在閱讀時體會不同人物之間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更細膩的感情,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理各種各樣復雜的人際關系,也幫助他們能更好地進行語言交流,從而與周圍的同學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除此之外,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等形成的重要階段,閱讀使其心智更為成熟,助其形成正確的“三觀”,為小學生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精神基礎。
學生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尤為關鍵,會為之后漫長的學習起到很大的影響。在新課改的課程背景下,教學應首先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轉變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更多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其自主參與到學習之中,積極獨立思考,提出問題。這樣便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思考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對內容的觀點和看法,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與此同時,教師們除了最原始的課堂板書講授之外,應更多地運用新型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這樣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視頻圖片等形象地方式來展示教學內容,會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從而改善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時,如果光靠板書講述很難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內容,其表達的思想感情也無法被充分體會。而通過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展現(xiàn)圓明園在毀滅前的宏偉和毀滅后受到的破壞,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會事半功倍地達成教學目標。
小學生語文課本中的閱讀內容有限,不能作為學生唯一的閱讀學習材料。豐富的課外閱讀量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老師所講到的課本內容,通過自己的閱讀對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得以印證,還能極大地擴展小學生的視野,使其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激發(fā)其探索欲與求知欲,從而提升整體對學習的興趣。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通過一些黑板報的設計、圖片和書籍的展覽讓學生知道更多的課外知識。學??梢詫⒐潭ǖ囊惶煸O為校園文化日,利用教室的黑板制作創(chuàng)意海報,校園展板上貼上學生對于書籍的讀后感等,召喚全體學生更多地閱讀書籍,與此同時,語文教師也應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對其閱讀的內容作一個定期匯報,讓學生之間共同分享讀后感受,并且指導其進行精讀、泛讀等閱讀方法的訓練。
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工作者不能以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標準去面對所有的學生,而是要從每一名學生出發(fā),充分了解每名學生的自身特點,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從而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有充分的互動與交流,了解其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閱讀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也可采取新穎、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嘗試突破傳統(tǒng),讓學生擔任講解者,試著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也可以將同學進行分組,為每一組安排教學任務,分別上講臺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自主備課查閱更多的課外資料,深入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充分激發(fā)其對于閱讀內容的思考和領悟能力,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而非被動接受,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同時,對于教師來說,應充分了解每名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用最合理最科學的教學方式達成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極大地改善了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現(xiàn)狀,使教師具備了更高的專業(yè)素質,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其未來的語文綜合素質培養(yǎng)奠定了良好且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