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彬
【摘 要】目的:探討腹部手術后早期腸梗阻治療。方法:選擇收治腹部手術后出現(xiàn)腸梗阻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隨機分為實驗組(n=14)和常規(guī)組(n=14)。常規(guī)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同時應用生長抑素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實驗組胃腸減壓引流量、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轉外科手術率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復發(fā)率14.3%,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42.9%(P<0.05)。結論:針對腹部手術后早期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應用生長抑素治療,能夠顯著縮短患者肛門恢復排氣時間,降低中轉外科手術率,減少疾病復發(fā),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關鍵詞】腹部手術;粘連性腸梗阻;生長抑素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腹部手術后患者較易出現(xiàn)粘連性腸梗阻,該疾病遷延難愈、反復發(fā)作,會嚴重影響患者康復和健康,保守治療無效者需進行手術治療[1]。當前對于該疾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通常采取解痙止痛、胃腸減壓、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方法進行治療,但通常難以收獲滿意效果[2]?;诖?,本研究選擇收治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28例,對其中部分患者應用生長抑素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收治腹部手術后早期腸梗阻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隨機分為實驗組(n=14)和常規(guī)組(n=14)。納入標準:于我院接受相關腹部手術;滿足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診斷標準,并經腹部CT等檢查確診。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發(fā)病時間超過2周,麻痹性及絞窄性腸梗阻。常規(guī)組包括女6例、男8例;年齡范圍19~75歲,平均(45.7±5.4)歲;病因方面,7例胃腸道手術,3例闌尾切除術,3例膽道手術,1例婦科手術。實驗組包括女5例、男9例;年齡范圍20~76歲,平均(45.9±5.6)歲;病因方面,8例胃腸道手術,3例闌尾切除術,2例膽道手術,1例婦科手術。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胃腸減壓、解痙止痛、全胃腸外營養(yǎng)、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禁食等常規(guī)內科保守治療。實驗組同時應用生長抑素注射液( 廠家:武漢華龍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187,規(guī)格:3.0 mg) 進行治療,用 1 ml 生理鹽水稀釋生長抑素注射液 3 mg,然后加入生理鹽水48ml中微量泵泵入靜脈,維持24小時,1 次 /d,直至恢復排氣排便或轉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肛門恢復排氣時間、胃腸減壓引流量、住院時間、轉外科手術率、1年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相關指標對比
實驗組胃腸減壓引流量、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轉外科手術率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P<0.05)。
2.2 兩組復發(fā)情況對比
實驗組復發(fā)率14.3%,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42.9%(P<0.05)。
3 討論
粘連性腸梗阻為腹部手術常見并發(fā)癥,主要是腸管粘連造成的,其會進一步引發(fā)水電解質紊亂,使患者出現(xiàn)腸源性內毒素感染性中毒,嚴重者會出現(xiàn)腸穿孔和腸壞死[3~4]。當前臨床中針對腹部手術后早期腸梗阻患者主要開展保守治療,采取胃腸減壓、禁食、解痙止痛、全胃腸外營養(yǎng)、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感染等方法,但通常難以收獲滿意效果,所以臨床中需對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探索[5]。生長抑素能夠有效抑制全消化液分泌,并增強腸壁粘膜對消化液的吸收,糾正水電解質紊亂[6]。同時其可促進腸粘膜通透性降低,進而緩解腸壁水腫和充血,提升腸壁血循環(huán)水平,并對細胞免疫炎癥因子及炎癥介質形成產生抑制,快速消退腸壁炎癥水腫。另外其還能夠刺激T淋巴細胞增生,提高機體免疫力[7]。
本研究針對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生長抑素,結果顯示實驗組胃腸減壓引流量(374.2±81.6)ml/d、肛門恢復排氣時間(3.2±0.3)d、住院時間(5.9±1.6)d、轉外科手術率0.0%,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525.6±132.4)ml/d、(4.1±0.5)d、(8.3±2.0)d、轉外科手術率14.3%(P<0.05)。實驗組復發(fā)率14.3%,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42.9%(P<0.05)。可見,針對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應用生長抑素治療,能夠顯著縮短患者肛門恢復排氣時間,降低中轉外科手術率,減少疾病復發(fā),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龐洪雙,李見菊,朱挺等.奧曲肽聯(lián)合鼻胃減壓管治療腹部手術致早期炎癥性腸梗阻的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3(6):894-896.
董志偉,張希華,吳蘭云.中藥敷臍輔助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致早期炎癥性腸梗阻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17,41(11):1180-1182.
甘華.生長抑素治療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療效及其對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20):26-28.
邵建富,李燕梅,李興海.生長抑素聯(lián)合經鼻腸梗阻導管治療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療效及對LPS、hs-CRP及TNF-α的影響[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4(8):1160-1163.
張榮福,李源.生長抑素聯(lián)合鼻胃管胃腸減壓治療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效果分析[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8,38(5):19-21.
任秋生.中藥鼻飼聯(lián)合保留灌腸輔助治療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2(16):1748-1750.
許靚,池圣亮.生長抑素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及對腸黏膜屏障功能的保護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11(15):5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