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乾冬
摘?要:中考題中有許多源于課本習題、例題的變式。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教材,以課本習題為生長點。對課本習題進行變式探究與拓展,找出其中蘊含的思想方法和重要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生長。
關鍵詞:思維力;課本習題;拓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4-013-2
數學家波利亞曾經說過:“拿一個有意義又不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挖掘問題的各個方面,使得通過這道題就好像通過一道窗戶,把學生引入一個完整的領域”??v觀近幾年來的中考試題,很多題目都源于課本中的習題,由命題者變換視角、精心演變拓展而成,但本質還是考查學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課本中的習題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解題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課本習題的結論具有廣闊的探究、拓展的空間。就要求數學教學應走出題海,以課本習題為生長點,通過變式、拓展等方式,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因此重視課本習題的拓展、探究及應用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本文以蘇科版教材八下《反比例函數》一章中的一道課本習題為例,變式拓展、類比延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四、教學反思
1.重視課本習題的內涵。
課本上的習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對強化學生的“四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同時,課本習題具有較強的拓展探究空間,其中許多例題、習題蘊含著思想方法與重要結論。這就要求教師去挖掘,設計與之匹配的拓展問題,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其中的探究的思想方法對后期的數學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在此問題探究后,還可引導學生探究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平移規(guī)律,到了高中以后,對數函數、指數函數、三角函數的平移規(guī)律等等。
2.領悟問題解決的本質。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解題過程中,要求學生不能只滿足于問題的解決,而是要通過變式、類比習題進行研究,尋求問題的生長點,從而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甚至會一片的目的,最終讓學生在解題思路上發(fā)生質的變化,使思維得到發(fā)展??傊n本習題的拓展、延伸、變式探究是一名數學教師必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題目的拓展研究,既明確了拓展方向、感悟了拓展方法、有體驗了拓展過程,提升了拓展能力。特別是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學生發(fā)現,雖然問題的形式不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卻是一致的,從而在比較與聯系中,領悟了問題解決的本質。
3.認識習題與試題的關系。
由于不少試題在難度上高于課本習題,所以不少教師、學生不重視對習題的講解與研究,第一種就是棄之不用,做大量的參考書,認為效果更好,第二種是只是選擇性的做一做,沒有進行變式與拓展,學生進入大量的題海之中,無所適從,大大加深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在信息化的時代中,為了增加考題的效度和信度,命題者的著眼點都“生長”在課本里,許多考題都是課本習題或例題進行的拓展與改編。然而,我們對課本習題的研究不是一味的去“押題”,這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關鍵是在習題的拓展與研究中引導學生對問題多角度思考、總結、歸納,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滿足課堂教學對象中各層次的現實需要;從特殊到一般,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啟迪學生思維,開拓解題思路,讓學生能夠對數學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實現不同層次學生“四能”的提升。
總之,在平時、期中、期末的復習中,教師不要用“狂做”,“刷題”之術,這不僅吞噬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還阻礙學生思維力的生長。我們可以圍繞一個點,將問題進行有效設計,進行深度研究,進行變式拓展,將習題課上成新授課的味道,學生通過問題引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實現思維的生長。
[參考文獻]
[1]張宇石.對一道本習題的拓展、探究與反思[J].上海中學數學,2014(04).
[2]江思容.一道課本習題的拓展探究與應用[J].數學教學,2010(11).
[3]虞淑明.突出課本地位,彰顯探究精神[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