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芳
【摘 要】目的:觀察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評估。方法:我院急診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急危重癥患者,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后氧分壓(PaO2)、心率、呼吸頻率以及呼吸穩(wěn)定耗時等相關參數(shù)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O5。結論:對于急危重癥患者給予呼吸階梯性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
【關鍵詞】 急危重癥;臨床療效評估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04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mergency respiratory stepwise treat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ritical illnes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f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heart rate, respiratory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respiratory st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tepwise respiratory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respiratory suppor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ritical illness.
Key words:Acute and critical diseases;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急危重癥患者普遍伴有呼吸困難癥狀,若未及時給予對癥治療,患者可發(fā)生低氧血癥,從而加重患者癥狀,降低臨床搶救成功率,一般情況下急危重癥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吸氧、呼吸道管理等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1]。為論證上述觀點,比較我院急診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3例行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患者與43例行呼吸階梯性治療患者搶救結果、PaO2、心率、呼吸頻率以及呼吸穩(wěn)定耗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急危重癥診斷標準,入院時均出現(xiàn)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等臨床癥狀,血氧飽和度以及相關心肺功能指標均明顯低于正常水平,需采取相關措施糾正患者呼吸功能障礙。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43例男女比例為20:13(20/13),患者年齡在20歲至75歲,中位年齡為(41.27±1.12)歲。對照組43例,男女比例為7:4(21/12),患者年齡在22歲至76歲,中位年齡為(41.25±1.12)歲。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心肌梗塞、肺氣腫等原發(fā)性肺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食管、咽喉損傷或胸部內傷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均給予傳統(tǒng)呼吸支持搶救治療,醫(yī)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和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呼吸支持方式。實驗組患者實施呼吸階梯性治療(1)第一階梯(徒手呼吸支持階段):①復蘇體位;②開放氣道及口咽、鼻咽通氣管;③清除口腔異物及分泌物。若患者呼吸功能障礙未消除則進行第二階梯治療。(2)第二階梯(氧療支持階段):①給予鼻導管、鼻塞吸氧;②面罩給氧;③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應用。若仍不能緩解者,則進行第三階梯治療。(3)第三階梯(有創(chuàng)氣道支持階段):①氣管插管術;②氣管切開術。若效果仍不明顯,則行第四階梯治療。(4)第四階梯(機械通氣支持階段):①簡易呼吸機呼吸支持。②常規(guī)呼吸機呼吸支持。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實驗資料進行整理,實驗資料中(±)平均數(shù)用t驗證;實驗資料中(%)中百分數(shù)用X2驗證;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43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95.35%。對照組43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79.07%,實驗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jīng)X2驗證,X2等于5.212,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兩組患者相關診療參數(shù),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呼吸穩(wěn)定耗時明顯少于對照組,PaO2、心率、呼吸頻率等參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
3 討論
近些年隨著我國急診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呼吸支持治療逐漸向階梯性方向發(fā)展,階梯性呼吸治療其呼吸支持方法的運用遵循由簡到復的過程,第一階段實施徒手操作而后逐漸過渡到器械治療,階段性呼吸治療的實施有利于醫(yī)護人員充分考慮患者病情發(fā)展、病變,選擇適合于患者病情的呼吸支持治療方法[2]。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為95.35%,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獲得呼吸穩(wěn)定耗時明顯少于對照組,單位時間內PaO2、心率、呼吸頻率相關呼吸參數(shù)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呼吸支持治療。
綜上所述,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池友.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29):4109-4110.
[2] 馮麗均.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