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中地區(qū)茼蒿病蟲害防治技術

      2018-02-13 12:01:25
      西北園藝(綜合) 2018年2期
      關鍵詞:茼蒿百菌分生孢子

      楊 靜

      茼蒿原產于我國,又叫蓬蒿、蒿菜,菊科菊屬,以嫩莖葉供食,具有特殊清香風味,含纖維量低,是火鍋業(yè)、快餐業(yè)餐桌上的必不可少的一道爽口菜。隨著需求量的增加,價格看好,茼蒿在陜西關中地區(qū)的栽培面積逐年增加,在氣候條件適宜情況下,結合栽培技術要點,做好病蟲害防治,即可獲得較高的產量。

      茼蒿常見病蟲害主要有葉枯病、葉斑病、灰斑病、褐斑病、霜霉病、潛葉蠅、蚜蟲、炭疽病等。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應采用加強田間管理、搞好田園清潔,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促進植株健康生長,降低病蟲發(fā)生率,選用抗病品種等綜合措施?;瘜W防治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農藥施用量,維護生態(tài)平衡。

      1 葉枯病

      1.1 發(fā)病特點 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坐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借助氣流傳播入侵致病。溫暖潮濕,多霧露天氣有利于發(fā)病。大葉茼蒿比小葉茼蒿較多發(fā)病。

      1.2 防治技術 發(fā)病初期及時噴藥控病。可選噴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800~1 000倍液,或20%施寶靈懸浮劑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代森錳鋅(1 ∶1)1 000~1 500倍液,或 4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800倍液,7~10天噴1次,共噴2~3次,前密后疏,交錯噴施,噴勻噴足。

      2 葉斑病

      2.1 發(fā)病特點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被害葉片病斑呈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深褐色,微具輪紋,邊緣紫褐色,外圍具變色而未死的寄主組織,后期在病斑上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2.2 防治技術

      1)農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施足充分腐熟有機肥;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均勻灌水,及時間苗、定苗;及時除掉發(fā)病葉片,并集中燒毀。

      2)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64%惡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隔5~7天防治1次。共防治1~2次。以上藥劑應交替使用,每種藥劑只能使用1次。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

      3 灰斑病

      3.1 發(fā)病特點 葉片上生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生于葉片邊緣的病斑呈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害中部灰褐色,葉緣深褐色,高濕時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狀物,2個或多個病斑可相互混合。莖部病斑呈橢圓形,顏色與葉部病斑顏色相似,嚴重發(fā)生時可造成葉枯。

      3.2 防治技術

      1)農業(yè)防治。早期拔除病株,收獲后徹底清除地面病殘體,實行兩年以上輪作,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抗病能力。

      2)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隔10天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次。

      4 褐斑病

      4.1 發(fā)病特點 此病在茼蒿整個生育期均能發(fā)生,以生長中后期發(fā)病重。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至橢圓形,有時不規(guī)則,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黃褐至褐色,有的病斑顏色由外向內深淺交替,略顯寬輪紋狀。空氣濕度高時病斑正背面均產生灰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連接成片,致葉片枯死。嚴重時全株發(fā)病,較短時期內病株枯死。

      4.2 防治技術 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落葉,重病地區(qū)實行與非菊科蔬菜輪作。發(fā)病期保護地種植應注意通風排濕。發(fā)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懸浮劑1 000倍液噴霧。保護地選用5%百菌清粉塵劑、5%加瑞農粉塵劑、6.5%甲霉靈粉塵劑,每畝取1 kg噴粉防治。如果有條件,最好采用常溫煙霧熏蒸防治。

      5 霜霉病

      5.1 發(fā)病特點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生,使葉片變黃枯萎,嚴重減產。病害發(fā)生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老葉上產生淡黃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逐漸向中上部蔓延,后期病斑變?yōu)辄S褐色,病重時多數(shù)病斑連成一片,葉片發(fā)黃枯死??諝鉂穸却髸r,病斑背面產生白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孢子梗及孢子囊。

      5.2 防治技術

      1)農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增施充分腐熟有機肥;輪作倒茬;合理密植;加強栽培管理,澆灌時不宜大水漫灌,大雨過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2)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用72.2%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隔5~7天防治1次,共防治1~2次。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種藥劑只能使用1次。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

      6 潛葉蠅

      6.1 危害特點 以幼蟲潛入寄主葉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綠色組織,造成不規(guī)則灰白色線狀隧道。危害嚴重時,葉片組織幾乎全部受害,葉片上布滿蛀道,尤以植株基部葉片受害最重,甚至枯萎死亡。成蟲還可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吸處形成小白點。

      6.2 防治技術

      1)農業(yè)防治。適時灌溉,清除雜草,消滅越冬蟲源。降低蟲口基數(shù)。收獲后及時徹底清除田間植株殘體和雜草,并深翻土壤減少蟲源。

      2)物理防治。潛葉蠅成蟲對黃色有趨性,可采用黃板誘殺。黃板規(guī)格為25~40 cm,每畝懸掛 30~40塊,懸掛高度為 30~40 cm。

      3)藥劑防治。潛葉蠅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或0.9%蟲螨克1 500~2 000倍液,或1.8%蟲螨克3 000~4 000倍液噴霧。蚜蟲可用10%蚜虱凈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等噴霧,可兼治白粉虱。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

      7 蚜蟲

      7.1 危害特點 以成、若蟲成群密集吸食葉片汁液,造成葉片卷縮變形,植株生長不良,并因大量排泄蜜露,引起煤污病。此外,還傳播病毒病。

      7.2 防治方法

      1)農業(yè)防治。輪作倒茬;清除田內外雜草,消滅蚜蟲寄主植物,減少蟲源;合理密植,增施基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蚜能力,減輕危害。

      2)物理防治。用黃板誘殺有翅蚜,黃板規(guī)格為 25~40 cm,每畝懸掛 30~40塊,懸掛高度為30~40 cm。

      3)藥劑防治。用10%蚜虱凈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等噴霧,可兼治白粉虱。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

      8 炭疽病

      8.1 發(fā)病特點 葉片上初生黃色小斑點,擴展后成為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褐色病斑,發(fā)生在葉緣的近圓形,莖上病斑長橢圓形,暗褐色至黑色,略凹陷,幾個病斑可相互連接。

      8.2 防治技術

      1)農業(yè)防治。種植抗病品種,實行兩年以上輪作,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合理灌溉,降低田間濕度。

      2)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用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50%炭克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噴1次。

      猜你喜歡
      茼蒿百菌分生孢子
      陽臺變成小農田——茼蒿盆栽
      茼蒿花開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發(fā)率測定方法探索
      百菌生云南
      中國三峽(2021年12期)2021-02-21 13:21:28
      歐盟發(fā)布百菌清正式禁用公告
      世界農藥(2019年3期)2019-09-10 07:04:14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誘導方法探索
      百菌清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研究進展
      香梨樹腐爛病菌分生孢子獲取方法及萌發(fā)條件的研究
      茼蒿富含粗纖維
      大豆自然侵染條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產生
      大豆科技(2014年5期)2014-03-23 02:46:18
      砚山县| 沾化县| 长阳| 靖边县| 广平县| 昂仁县| 当雄县| 静安区| 革吉县| 古田县| 滨海县| 饶阳县| 子洲县| 化隆| 哈密市| 柏乡县| 枞阳县| 兰西县| 石楼县| 西盟| 昭通市| 长寿区| 庆云县| 辉南县| 靖州| 信宜市| 九江县| 化德县| 宁陕县| 抚远县| 青海省| 格尔木市| 罗平县| 商丘市| 子洲县| 三都| 紫金县| 承德县| 阳江市| 雷山县| 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