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比利時]
馬蒂亞斯·德沃特里龐
(Mathias Dewatripont)
[法]讓·梯若爾(Jean Tirole)
譯者:王永欽 石磊 李娜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銀行審慎監(jiān)管》
維護儲蓄者利益,政府能提供非常有價值的服務,但政府并不是這些服務的唯一潛在提供者。事實上,采用私人評判基準對監(jiān)管者業(yè)績進行確切的評估看起來更加自然。作為最后保險人,政府是有比較優(yōu)勢的,因其征稅能力使它(而非金融部門)能保證權(quán)益免受系統(tǒng)風險的傷害。然而,公共和私人監(jiān)管者需要一個平等競爭的舞臺,這就引出了私人監(jiān)管者公平獲得保險份額等問題。本書對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gòu)監(jiān)管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有助于社會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作者:[美]查爾斯·金德爾伯格
(Charles P Kindleberger)
[美]羅伯特·阿利伯
(Robert Z.Aliber)
譯者:朱雋 葉翔 李偉杰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瘋狂、驚恐和崩潰:金融危機史》(第七版)金融市場常常偏離理性運行軌道。本書在梳理分析400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史實的基礎上,闡述了金融危機的模式、規(guī)律、起因和影響,以及金融危機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了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gòu)和金融行為的相互作用,指出投機瘋狂、市場恐慌和崩潰的不期而遇,其最終的規(guī)模與當時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機制不無關(guān)系,總結(jié)了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
作者:[澳]彼得·辛格
(Peter Singer)
譯者:沈沉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如何看待全球化》
本書從一個變化著的世界出發(fā),探討了全球氣候變化、國際貿(mào)易進程、國際法與人道主義干涉、對外援助與慈善等幾個全球化的核心議題。作者彼得·辛格對每個問題的闡述都試圖超越傳統(tǒng)觀念和慣性思維,他站在倫理學家的高度,對全球化關(guān)鍵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并以在普林斯頓大學開設的系列專題講演為基礎,認真總結(jié)了聽眾意見,對全書進行多次的補充與修改。本書是一部極有影響力的倫理學、政治學著作。
主編:黃衛(wèi)偉
編委:殷志峰 成維華 蘇寶華
曾錦良 葉曉聞 朱曉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價值為綱:華為財經(jīng)管理綱要》
華為走到今天,長期秉承的核心價值觀鑄就了其核心競爭力。那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就靠這么一個鐵三角,尊重客戶,敬畏質(zhì)量,開放合作,造就了一支在全球市場上特別有競爭力的華為鐵軍。華為財經(jīng)管理顛覆了傳統(tǒng)的財務管理邏輯,為奮斗中超越追趕的中國企業(yè)打開了一扇走向新時代更廣闊天地的大門。本書細說華為怎樣形成核心價值觀,又怎樣打造核心競爭力,是一本企業(yè)真經(jīng),值得認真研讀。
作者:葉匡政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思想起》
葉匡政的詩帶有強烈的批判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運筆之處都可感受到具體的能指。他的詩扎根于人性和社會土壤,通過黑色幽默和諷刺抵達詩歌的本質(zhì),詩中的良心之聲是對真理的最好回應。詩人以一雙巨視之眼審視世間萬物,又不失細微之處的生動性。深刻的洞察力使得他的詩穿透了時間和空間。他詩歌中的每一個詞語都帶有詩人自身的體溫和脈動,有聲有色,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并駕齊驅(qū)。在想象的秩序和邏輯里,他的語言既為詩歌寫作樹立了新的典范,也帶來了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