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 (郵編:250014)山東省煙臺市第二中學 (郵編:264000) 山東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 (郵編:250014)
知識經濟時代的發(fā)展,碎片信息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隨著微博、微信及微電影等短小精悍的內容呈現(xiàn)形式出現(xiàn),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與教育資源相繼涌現(xiàn).其中,“微課”是當前最為廣泛認可的輔助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利用微課等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
“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是教育信息化領域的一種重要教育技術.微課,也稱為“微課程”,核心是“微視頻”及相配套的材料,目的通常是講授某一知識點或者突破教學中的某個問題.微課一般由簡短的微課視頻及學習資料所組成,教師可在課堂上利用微課作為授課的素材,學生也可通過微課課下進行預習和復習等,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微課作為一種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不僅契合當代學生喜歡流媒體的特點,同時改變過去單一地以紙質形式呈現(xiàn)學習資料的方式.戴維·彭羅斯[1]說:“微課程是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我們將告訴學習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我們將對這一過程進行監(jiān)督.”Zaid Ali Alsagoff[2]教授曾提出教學視頻的作用是“激發(fā)、影響和告知”,其特點為:生動的、有教育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的、引人思考的、可以理解的、相關的和令人興奮的.
目前很多學者對微課程進行了解讀和定義,但對“微課”概念的界定還未達成共識.南京師范大學張一春教授[3]把微課定義為“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4]認為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鐵生[5]指出,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wǎng)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
廣義上,指圍繞某個課題或知識點而展開的、以在線視頻為形式的、短小精悍的聲音解說或視像演示;狹義上,“微課”特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根據(jù)黃薇[6]的定義分析,微課又叫微課程,是比較短小精悍的課程,通常只用來講解某一個知識點或闡述某個教學上的問題.完整的微課通常由一個簡短的微課網(wǎng)絡視頻及其所需要的配套資源所構成,既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微課作為授課的材料,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課余時間自行觀看微課進行課堂預習、課后復習及重點難點答疑等,是一種真正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
可以認為,微課是對課上內容的補充和強化,可以實現(xiàn)沒有場地限制、沒有時間限制的教學,在學習者方便合適的時間自己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這種教學資源不僅能夠啟發(fā)學生在新課前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跟上教師授課節(jié)奏,進而達到真正理解相關知識與方法.
目前,微課主要是教師針對課堂教學的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制作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典型例題及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的微視頻.微課的主要形式有:重難點專題、典型例題、信息化教學專題、精彩導入、合作學習、情境探究教學等專題.
(1)突破學習的場所限制與時間限制
微課作為易獲取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地接受知識,并不用固定場所和固定時間.微課拓寬了學習的空間與時間,可以充分使用碎片化時間加強學習者自身的知識理解與掌握.微課時間短且可以反復多次學習,能夠讓對某知識點掌握存在問題的學習者多次強化.微課的內容短小精悍,效果立竿見影,學習者在學習微課后會明顯感到自己的進步,進而更愿意利用多種時間與地點進行自主學習.
(2)選擇更具多樣性和針對性
微課的選擇權在學習者手里,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同時,多樣的微課各有其獨特的授課風格與內容呈現(xiàn)形式,在學習者對某一類微課形式接受效果較差的時候可以選擇其他類型微課進行對比學習,以便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微課.
(3)呈現(xiàn)知識更加具體形象
常規(guī)授課中,由于時間、設備、條件等多種因素限制,教師無法具體形象地呈現(xiàn)知識,多采用講授法傳授知識與方法.在微課中,通過視頻呈現(xiàn)出的變化、動態(tài)生成、對比等多種動畫效果以及制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夠讓學習者在視覺與聽覺結合的情況下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與方法.
(1)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微課資源
教師所用的微課資源,無論是課前使用、課上使用還是課后使用,無論是已有的還是自己現(xiàn)做的,都需要教師在網(wǎng)絡上龐大的微課資源中進行搜集、整理,這無疑加大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分散了教師的教學精力.合適的微課資源如何呈現(xiàn)給學生,如何保證學生學習到了微課的內容,這都需要教師提前進行設計與安排,對教師來說是在新領域內進行摸索.
(2)努力提高制作者的設計能力與學習者的主動性
微課的制作要求微課制作者多媒體水平較高、教學設計與美術設計水平較高,同時也要求制作者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在講解清楚知識點的同時吸引學習者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微課不僅對制作者的能力有要求,對學習者的主動性也有要求.微課呈現(xiàn)是單向的,即學習者單向接受,微課不能像常規(guī)授課那樣使教育者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就要求學習者在學習微課的過程中自行控制安排學習計劃,具有較高的主動性.
(3)增加微課應用的物質條件保障
微課在課上使用,要求上課教室具有多媒體設備;微課在課下使用,要求學生家庭具有相應的多媒體設備和網(wǎng)絡.這對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與生活物質條件存在一定困難的家庭,無法保證微課的時間和質量.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晚上回家則有相關的作業(yè),雖然微課時間很短,但是多個學科的多個微課則同樣會占用很多時間.考慮到學校對學生的各項要求,課間學生無法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觀看微課,因此,要真正發(fā)揮微課的應用效果和使用范圍,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為前提,增加微課應用的物質條件保障,是客觀的現(xiàn)實需要.
數(shù)學教育工作者應當對微課有清晰的認識,微課只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不是一種教學模式.微課因其“短小精悍”等特性,可以輔助教學,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采用微課形式進行教學,容易造成知識點散亂、學生紀律性不強、學生注意力難集中等多種問題.適當?shù)夭捎梦⒄n,在常規(guī)授課較為薄弱的地方進行強化和彌補,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教師在提供微課資源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針對性,不能將所有課的微課內容都提前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難免出現(xiàn)部分學生認為“看微課就行,上課不用聽”的錯誤認識.針對數(shù)學學習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前選擇性地提供“導入”微課,在課上提供“難點”微課,在課后提供“重點”微課與“習題”微課等.至于具體選擇微課的類型和時機,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控制與安排.
很多數(shù)學教師不能接受微課,認為有微課了,學生就不聽講或者不再認為教師有權威性了.或者有部分數(shù)學教師極端地認為有了相應的微課,上課放視頻就行了,教師不必再講課了.這些都是不妥當?shù)?正確的態(tài)度是,要正視并加強對微課的教學研究.一線數(shù)學教師要重視分析微課應用中的利與弊,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精心設計,以促進學生自學,并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jù)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并通過微課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切實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促進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要正視微課作為現(xiàn)階段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選擇性地使用以實現(xiàn)整體教學目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分析.與時俱進,根據(jù)數(shù)學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客觀條件,有針對性地把控微課的具體應用并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多樣化的數(shù)學學習需求,并促進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是當今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