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會平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養(yǎng)學生情感道德情操,又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人生價值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情感教學不斷地滲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語文課本所涵蓋的情感內容對學生進行授課,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從而使學生與課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仍十分有限,在這樣的情況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實施情感教育非常講究。下面,筆者以小學人教版教材為例,就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相關實施策略問題作以下幾點分析探討。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分析
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相對于初中、高中學生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情感意識處于初步萌芽階段,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更注重教師對其的學習看法,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熱情地參與進學習中來。教師上課時的每一句鼓勵、表揚、贊賞的話都能化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學習動力,這樣的情感教育很大程度上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陶冶學生的性情
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更好地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通過情感教學,師生之間可以建立一種良好的情感互動,學生在這個情感紐帶中既學會了交流、表達、溝通,也完善自我品行修養(yǎng)。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相關策略探討
1.善用課本教材內容,挖掘潛在的情感因素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1]。因此,在小學語文課本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內容充分表達了對自然、國家、人民的熱切、深沉情感,學生可以從字里行間深刻地感受和體驗到這樣的情感期望。鑒于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充分善用課本教材內容,繼而為挖掘學生課本的潛在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和學習。比如當學生學習到二年級下冊“日月潭”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情感進行文本閱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充分領略到寶島臺灣的魅力,進而增進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文章內容的開頭作者首先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稱由來進行介紹,而后再對日月潭的清晨、中午以及雨天等不同時間段的不同風光分別作了介紹,教師在教學時首先先讓學生通過情境促讀進行文本之美、風景之美進行品味,而后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優(yōu)勢采取視頻播放等方式為學生直觀地展示日月潭的美麗風光,從而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其在學習中樹立祖國統(tǒng)一的情感觀念。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情感引入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情感世界比較感性和形象,學生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的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很容易受老師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情感也容易受課本教材的人物形象支配,或者受文本故事情節(jié)所感染[2]。鑒于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積極、合理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情感引入教學情境,從而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情感意識和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當學習學習到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一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想一想烏鴉是怎么樣喝到水的,其原理是什么?請同學們根據(jù)文章的內容設計實驗內容,明確烏鴉可以喝進水的具體情況?!庇谑菍W生們紛紛閱讀起來,并七嘴八舌地討論,而后異口同聲地回答:“烏鴉將石子投到了瓶子中,所有能夠喝到水……”而后教師再繼續(xù)讓學生動手進行實踐操作,繼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課堂參與熱情,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烏鴉之所以喝到水與其自身的努力程度存在直接聯(lián)系。通過這一案例分析學生深深得到啟示,只有用心地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傳達的理念和情感,并讓學生學會在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到開動腦筋,善于思考,同時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斷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與常規(guī)傳統(tǒng)的教育不同,情感教育將教學重點側重于對學生的個體情感、思維能力、道德情操等方面,它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嚴肅、權威性,學生不再害怕課堂學習,反而更親近課堂,與教師也能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關系[3]。研究數(shù)據(jù)表示,當學生處于驚恐、彷徨的學習環(huán)境和狀態(tài)中時,其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有所降低,且很難集中注意力到學習上,進而導致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在教學中若教師以一種情感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進行上課,學生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就好有所緩解甚至消失,在這樣一種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自我主觀能動性,進而從各個層面上大大提高自我學習效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當學生學習到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節(jié)時,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雨帶來的情感體驗,并讓學生以課外作文練習的形式記錄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想法,而后在上課時讓學生進行文本內容閱讀,并讓學生對比文本內容所表達的情感與自我的情感體驗有何相同之處,又有何不同之處。而后讓學生們相互之間進行交流,談談自己對秋天的雨的理解,部分學生認為秋雨是悲傷的、憂郁的,也有學生認為秋雨是溫暖的、幸福的。通過這樣的情感交流,可以進一步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繼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科目,它在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等方面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情感意識,分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語文知識探索、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董兵.用情感教育之“花”扮靚課堂教學之“臺”——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華少年,2017,(04)
[2]曹秀麗.情感的教育,人格的升華——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教學淺析[J].中華少年,2017,(04)
[3]趙國棟.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的幾點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逸群小學 554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