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蘇云??
摘要:本文從教育生態(tài)學的微觀層面——生態(tài)課堂著手,探討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話語權缺失的問題,引導與培養(yǎng)學生由“不想說”、“不敢說”、“不會說”轉變?yōu)椤拔蚁胝f”、“敢說”、“會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關鍵詞:生態(tài)課堂;學生;話語權;回歸
學生的話語權能否充分實現(xiàn)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益。然而,一直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生話語權缺失的問題。因此,在生態(tài)課堂背景下實現(xiàn)學生話語權的回歸,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課題。
一、 生態(tài)課堂的內涵與要求
“生態(tài)課堂”就是要回歸真實的課堂、常態(tài)的課堂,展現(xiàn)最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課堂教學形式。生態(tài)課堂實現(xiàn)了為師生發(fā)展而教,為師生發(fā)展而學,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造就張揚的個性、開放的思想、創(chuàng)新的品質。
生態(tài)課堂要求教師由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學習成果的評判者轉變?yōu)閷W生成長的引導者、全面發(fā)展的促進者及學生的伙伴。尊重學生,平等對話,寬容相待,尊重差異,善于營造溫馨、輕松、寬容、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擁有話語權、探究權,讓學生參與、體驗、分享、整合、應用,親自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
二、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話語權缺失的現(xiàn)狀分析
所謂話語權,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特定的社會場域中,自主地對現(xiàn)實生活、實踐活動進行真實、具體的表白,理性或感性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態(tài)度、價值的權利”。學生的話語權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課堂上所具有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情感和思想的權利。
然而,一直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話語權失衡的情況,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 教師的課堂話語霸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滿堂灌”,教師的話語具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沒有質疑的勇氣以及提出自己見解的權利。
2. “形式上的”話語權。教師給出的問題有時太難,讓學生無話可說;有時太簡單,讓學生不想說、不屑說;有時要求太高,讓學生不敢說。學生表面上似乎有了話語權,但只是一種“異化的”話語權。
三、 生態(tài)課堂背景下學生話語權的回歸
為了實現(xiàn)基于學生生命主體的話語權的回歸,構建生態(tài)課堂,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 重塑教師話語觀念,樹立平等民主的思想。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高高在上,擁有著絕對的權威,壓抑了學生話語權的發(fā)揮。生態(tài)課堂要求教師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師生都是學習活動中平等的主體。師生都有思考的權利、自由表達觀點的權利、質疑的權利。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享話語權、平等交流的學習過程。
2. 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一定要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的問題要明確、有效,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要說。例如,在《生活與哲學》第一課第一框題《生活處處有哲學》的教學中,可以設置以下教學情境:事例1:我們馬上就要面臨分科了,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為什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事例2:學生在校期間該不該用手機?(抓主要矛盾,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分為二看問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教師適時、適當點撥,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哲學”。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對這些問題都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問題拋出后學生討論非常激烈,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3. 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有話敢說。很多學生比較害羞,不愿意主動展示自己,這就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有話敢說。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科學分組。建立輪流發(fā)言機制,讓膽怯、不善言辭的學生有機會發(fā)言。例如,在“哲學是指導我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這一課中,設置情境及問題:假如你有750億美元(比爾·蓋茨的資產),你將如何分配這筆錢?(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名與利、得與失,樹立正確的“三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應該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與自信,從而樂于參與,勇于展現(xiàn)自我。
4. 規(guī)范表述,讓學生有話會說。有的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毫無思路,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甚至會答非所問,這樣就會浪費時間,降低課堂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敢說,還要讓學生有話會說,提升他們的政治學科素養(yǎng)。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傳授解題方法與技巧。讓學生學會根據(jù)設問準確判斷題型,并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
綜上所述,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話語,鼓勵和允許學生將內在精神、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生命力和能動性,師生都能以真實的個體生命投入其中,在最本真的狀態(tài)下進行對話、交流與溝通,這是一種基于學生生命主體性要求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做到引之有法,導之有序,放之有度和收之有益,這樣才能構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tài)課堂。
參考文獻:
[1]魏建紅,李立新.呼喚學生課堂話語權的回歸[J].教學與管理,2013,(26).
[2]仇麗君.論學生課堂話語權的回歸[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08).
[3]尹小敏.學生話語權缺失的表征及原因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3).
作者簡介:
鮑蘇云,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