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春+王明耀+張桂海+王學穎+黃志輝+王長浩+張釗+田慶武+孫靜
摘要 為了防止茄果類蔬菜設施連作栽培導致的土傳病害,選用嫁接栽培。本文總結茄果類蔬菜嫁接栽培技術,包括嫁接砧木與接穗選擇、播種育苗、嫁接、嫁接苗管理、定植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提高茄果類蔬菜的抗病性及產量與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茄果類蔬菜;嫁接;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1-0076-01
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qū)茄果類蔬菜設施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因連作種植導致的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結線蟲病等土傳病害發(fā)生日益嚴重,生產上采用的化學防治,對無公害蔬菜及綠色食品蔬菜構成重要威脅。為產出健康環(huán)保的茄果類蔬菜,采用抗病砧木嫁接無疑是絕佳的選擇。利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與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栽培品種作為接穗進行嫁接,充分利用二者的優(yōu)良性狀,彌補二者的某些不足,不僅能避免化學防治對無公害蔬菜及綠色食品蔬菜構成的污染,還可以增強茄果類蔬菜的抗病性,提高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現(xiàn)將茄果類蔬菜嫁接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嫁接砧木與接穗選擇
1.1 嫁接砧木選擇
砧木的選擇要符合以下標準:一是親和力強,嫁接成活率高,全生育期沒有生長發(fā)育不協(xié)調現(xiàn)象發(fā)生。二是抗病性強,嫁接砧木首先應選擇高抗或免疫產區(qū)土傳病害的砧木,如高抗或免疫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和根結線蟲病其中之一或多抗的砧木品種。三是品質不變或變化小,口感、風味和營養(yǎng)是衡量茄果類蔬菜品質的重要指標,要選用嫁接后不降低或保持接穗茄果類蔬菜品質的砧木。四是抗逆性強,冬季和早春嫁接栽培應選擇耐低溫的砧木品種,夏季栽培應選擇耐高溫、高濕的砧木品種。五是生長勢強,砧木根系發(fā)達、莖桿粗壯、植株高大,對提供接穗產量作用十分重要[1]。
目前,茄子砧木優(yōu)良品種主要有托魯巴姆、赤茄、CRP等;番茄砧木優(yōu)良品種主要有科砧1號、科砧2號、科砧3號、砧木一號、砧木二號等。這些砧木品種特點各異,有的抗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結線蟲病等土傳病害,有的同時抗2種或多種病害[2-3]。
1.2 接穗選擇
接穗選擇要求產量高、品質好、符合當?shù)叵M習慣,如墨寶茄子、金棚番茄等。
2 播種育苗
2.1 播種
為了保證接穗和砧木的最適嫁接期保持一致,一般砧木應比接穗提前播種。如托魯巴姆,較茄子接穗需提前25~35 d播種,科砧1號、科砧2號、科砧3號和赤茄提前7 d播種。引進新的品種進行嫁接栽培時,應進行親和力試驗和適宜播期試驗,確定適合搭配的品種和適宜播種時間。
先播砧木,后播接穗。將種子放在55 ℃的溫水中浸泡15 min,然后裝袋催芽;對休眠性較強的茄果類蔬菜砧木種子,可用100~2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再進行催芽處理。待砧木芽出齊后,播入育苗盤中覆土澆水蓋膜,置于四季棚室中。
2.2 育苗
出齊苗后,要噴施惡霉靈或普力克提前預防灰霉病、猝倒病等,隔7 d再噴1次,確保育苗質量。適時澆水,但要防幼苗受冷水刺激,影響生長。待砧木長出4~6片真葉時,接穗長出3~5片真葉時嫁接[4]。
3 嫁接
3.1 嫁接前準備
嫁接前1~2 d將砧木苗淋足水,并噴滅菌劑,拔除病苗、弱苗及殘株病葉、雜草;接穗在嫁接前3~4 d控制水分。用嫁接夾或干凈鋒利刀片進行嫁接,也可用長5 cm、寬1.0~1.5 cm、厚0.08 mm的塑料條進行傷口捆綁。嫁接要在晴天遮蔭條件下進行。
3.2 嫁接方法
當砧木苗長到4~6片真葉、高13 cm以上、莖桿半木質化、莖粗0.4~0.5 cm、接穗苗長出3~5片真葉時嫁接。嫁接方法可采用劈接法、斜切法或靠接法。
3.2.1 劈接法。將砧木生長點及心葉除去,下部1~2片真葉保留,用刀片橫切砧木莖,將上部去掉,再由莖中間劈開,向下垂直縱切1.0~1.5 cm。拔下接穗苗,保留生長點及上部2~3片真葉,切掉下部,并把切口處削成楔形,楔形大小應與砧木切口相當,隨即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表皮對齊后用夾子固定[5]。
3.2.2 斜切接。將砧木保留1~2片真葉,用刀片在真葉上方節(jié)間斜切,形成長1.0~1.5 cm、角度30~40°的斜面。拔下接穗苗,將下部切除,保留上端2~3片真葉,將砧木斜面與接穗斜面貼合,用夾子固定。
3.2.3 靠接法。砧木和接穗各削成舌形口,砧木舌形切口選在第2片真葉和第3片真葉之間,切口由上到下角度30~40°,切口長1.0~1.5 cm、寬為莖粗的1/2,并削去小舌外的表皮。同時,將接穗連根拔出,在接穗和砧木切口相匹配的部位自下而上斜切,角度、長度、寬度同砧木舌形切口,削去小舌外的表皮。然后左右手分別捏住砧木、接穗,略傾斜,使切口微微張開,將小舌分別插入對方的切口中,相互靠接并完全(下轉第78頁)
(上接第76頁)
吻合,用嫁接夾固定好。待愈合組織完全長好后,表示嫁接已經成活,此時可以去除砧木的上端和接穗的下端,完成嫁接。
4 嫁接苗管理
4.1 控溫控濕遮光管理
一般茄果類蔬菜設施栽培四季皆可進行,都需要進行控溫控濕遮光的管理,可利用棚室內小拱棚來控制。先將選好架設小拱棚的地面澆足水,然后將嫁接苗移入此區(qū),再用竹片(竿)架設小拱棚,小拱棚上覆蓋塑料薄膜呈密閉狀態(tài),為防止高溫和保持棚內濕度,需在小拱棚外塑料薄膜上邊覆蓋草簾或紙被遮陽。
4.1.1 濕度調控。嫁接后3~4 d內,小拱棚內的相對濕度控制在95%左右,故而小拱棚要密閉3~4 d。密閉期及時補充水分,澆水要向空氣中噴霧。3~4 d后,由小到大可逐漸加大通風量,但仍應注意經常澆水,保持較高的濕度,直至完全成活[6]。
4.1.2 溫度調控。利用拱棚上遮陽物控制,白天溫度控制在24~26 ℃之間,不高于28 ℃,夜間控制在20~22 ℃之間,不要低于17 ℃。6~7 d后,逐漸接近自然溫度。
4.1.3 遮光管理。嫁接后需短時間的遮光。嫁接后3~4 d內,要全部遮光;3~4 d后開始早晚給光,中午遮光;6~7 d后,逐漸去掉遮陽物,至完全成活。
4.2 去除側芽和嫁接夾
嫁接后10~15 d,嫁接口愈合好后,應馬上摘除砧木側芽,要去除干凈徹底。嫁接夾可在愈合組織完全長好后去除,也可在定植前后去除。另外,靠接法嫁接要在完全成活后,去掉砧木傷口上方部位和接穗傷口下方部位。嫁接口愈合完全,確定完全成活后轉入正常管理,大約30 d接穗長到5~6片葉時即可定植。
5 定植
首先要進行深翻整地。定植的株行距要視不同的接穗品種而定,由于砧木根系發(fā)達,所以株行距可與接穗種植株行距一致或略大些。注意嫁接口要高出地面10 cm以上,需中耕培土時也要防止掩埋嫁接口,避免接穗重新發(fā)根入土,降低防病效果。以后生長期的管理可與常規(guī)栽植的茄果類蔬菜相同。
6 參考文獻
[1] 邢國明,亢秀萍,姬青云,等.茄果類蔬菜嫁接栽培研究進展[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1):144-146.
[2] 葉慶成.茄果類蔬菜嫁接苗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2(11):28-30.
[3] 倪瑋,尤春,周峰.設施茄果類蔬菜嫁接育苗技術[J].上海蔬菜,2014(6):21-22.
[4] 乜蘭春,李俊萍,歷春萌,等.茄果類蔬菜集約化嫁接育苗技術[J].農業(y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13(5):70-71.
[5] 三河市農業(yè)局,石文月.茄果類蔬菜嫁接技術[N].河北科技報,2016-04-07(B06).
[6] 賀洪軍.日本茄果類蔬菜的嫁接[J].中國蔬菜,1989(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