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格那?艾合買提??
摘要: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將理論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提升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能力。具體操作上需要做好案例資料庫,做好課程準備,提升對學生的了解,完善課程評價機制,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案例教學法
一、 高職思想政治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法的常見問題
(一) 教師教學能力的缺乏
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并不一定由有專業(yè)的知識背景的教師擔任課程講師,有時候會是其他法學、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教師擔任,這些教師由于并不是專業(yè)資質(zhì)背景,在該課程上沒有深入地研究學習,從而無法有效地把控當下社會形勢,不能把控各種國際與社會問題的規(guī)律與精髓,在教學上無法針對案例教學做靈活多樣的講授。在相關理論教學上,部分教師缺乏足夠的底氣,因此會盡可能地回避對理論的闡述,甚至會產(chǎn)生顧左右而言他的情況。由于教師本身在教學上存在畏難情緒以及逃避情緒,因此在教學中害怕出錯,更多的情況下會采用照本宣科或者簡單講述的方式,缺乏對教學知識深入的分析,也不懂得合理地運用案例做教學輔助,教學整個過程相對枯燥乏味,學生參與積極性受到抑制,學生不能感受到教學的趣味感。教師對案例式教學缺乏深度上的理解,理解誤區(qū)較為普遍。例如在世界政治與經(jīng)濟相關內(nèi)容的講述上,簡單地列舉不同國家不同政治體制與經(jīng)濟體制的情況,但是缺乏對典型經(jīng)濟、政治事件的深入分析,相關內(nèi)容涉及到不同國家的文化氛圍,我國與美國在經(jīng)濟與政治體制上有顯著差異,一個是特色社會主義體制,一個是資本主義社會體制,如果要做案例分析,需要鮮明的對比兩國在相關領域上的職位設置、運作原理、規(guī)律特點、社會民眾參與度氛圍等多種不情況的差異,而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簡單地一帶而過,既沒有全面分析,也沒有提出典型的政治、經(jīng)濟事件做具象深度的描述,案例教學呈現(xiàn)在表層,甚至大多數(shù)屬于學生們知曉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不知的部分沒有做深入探究說明,甚至教師本身也缺乏深厚的積累與了解。也沒有充分地做師生互動,讓學生發(fā)表看法與感受,只是簡單地灌輸。
對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需要教師對案例與理論知識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各環(huán)節(jié)的師生互動溝通,積極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依據(jù)學生的思想變化來做教學引導,讓學生能夠?qū)⒈粍勇犝n轉(zhuǎn)化為主動參與討論分析。
(二) 高職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缺乏
高職學生在專業(yè)素質(zhì)與學習態(tài)度上會呈現(xiàn)一年弱于一年的狀態(tài),學生會因為聽不懂、不感興趣等原因?qū)е屡c課程的脫離,教師采用案例討論分析,學生沒有積極參與的熱情,甚至將上課視為完成任務,如果不做點名,很多學生不愿來參加,學習自律性缺乏。同時教學本身缺乏對學生心理的掌握,無法依照實際需求設計整個課程大綱內(nèi)容,即便是選擇較為典型生動的案例,學生也無法產(chǎn)生學習興趣。
二、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對策
(一) 做好案例開發(fā)與信息庫
教師自身或者學科建設方面要開展案例研究與信息庫建設,由此提升教師對案例運用的便捷性。其次,教師自身要對國內(nèi)外重大事件做基本的了解,日常要形成關注新聞的習慣,同時多觀看新聞的深度報道,有效地對案例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而后提升案例教學的純熟度。尤其是在案例討論中,教師容易因為對案例情況的了解不全而被學生的問題困擾。對案例做全面的了解可以有效地應對學生多角度的提問與分析,讓教學過程更為順暢。在案例信息庫的建設中也需要做案例情況的全面闡述,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對案例了解的便捷性與效率。因此,課程前的準備工作尤為重要。
(二) 注重對學生的了解
案例教學法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關注,在一定程度上與缺乏對學生的了解有密切關系。教師無法了解每一屆學生的生活喜好與性格特點,從而無法投其所好地展開。要充分做好師生互動,日??梢酝ㄟ^課堂上的溝通觀察,以及課外與各年級班級學生班干部做聯(lián)絡來了解學生。尤其是當下微信、QQ等社交平臺運用普遍,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喜好情況,而后做針對性的案例話題選取。社交網(wǎng)絡上,例如人人網(wǎng)以及其他的校園網(wǎng)站也有助于教師對每一屆學生的情況做了解,了解學生日常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包括明星或者社會典型事件,這些都可以作為課程案例教學的素材,同時運用學生的慣用的語言教學,提升課程趣味性。例如可以運用適宜的網(wǎng)絡語言或者幽默笑話來調(diào)節(jié)課程氣氛,讓學生對教師有更強的親近感,從而提升對課程的喜愛。
(三) 完善課程考評機制
要做好學生課程考評制度,除了最后的期末成績,平時課堂成績也需要通過案例教學法等課堂討論分析來積累,由此來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給予適宜的約束,避免學生散漫。平時要開展課堂點名,同時開展課堂討論,這些都將成為平時成績的參考。在課程開始之初就應該做全面的說明,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敬畏心理。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日常課程的案例討論將會是期末考試題目,提升學生對日常課程案例教學的參與積極性,通過適宜的約束來指引學生產(chǎn)生對課程的關注,進而產(chǎn)生學習好感。通過適宜的制度來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行為,讓學生能夠關注到課程本身,發(fā)現(xiàn)課程的價值與趣味,而不是完全不去認識課程本身而產(chǎn)生盲目的排斥。要圍繞著培養(yǎng)適宜市場需求的綜合素養(yǎng)人才與職業(yè)化人才,與其他課程保持合宜的配合,讓學生培養(yǎng)正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軼.“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現(xiàn)實困境——以重慶市某高職院校為例[J].青春歲月,2016,(4):265.
[2] 胡蓉.案例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實施策略——以高職院校為例[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5):101-103.
[3] 徐向上.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探析——以“概論”課教學為例[J].職教論壇,2015,(29):75-78.
作者簡介:古麗格那·艾合買提,講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爾勒市,新疆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