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華,沈菊霞,韓 麗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人民醫(yī)院產(chǎn)科,江蘇 揚州 225200)
孕產(chǎn)婦于妊娠期易并發(fā)糖尿病,不利于母嬰發(fā)展,行治療同時需輔以有效護理。對初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有積極護理效果[1]。本文就此行研究分析。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0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選取病患均確診,且排除嚴重臟器損傷、肝腎功能損傷、腫瘤患者,且無多胎妊娠、子宮前壁下段胎盤附著或羊水過多情況。
遵循隨機均等原則將10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路徑組。對照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年齡最小23歲,最大40歲,平均29.47歲,孕周36W~40W;路徑組5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年齡最小23歲,最大40歲,平均29.47歲,孕周36W~40W。經(jīng)統(tǒng)計對比可知,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資料數(shù)據(jù)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路徑組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措施,主要有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定期檢查,行口頭健康宣教等。
路徑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基礎上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主要護理內(nèi)容為:(1)評估并制定護理路徑。對患者進行全面性、客觀性的評估后,與醫(yī)生共同制定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并嚴格按照路徑要求進行臨床護理措施的實施,不斷完善。(2)具體實施。①患者入院第一日,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狀態(tài)后,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以避免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同時告知患者需對疾病給予重視,指導患者控制日常飲食避免病情惡化。②第二、三日,對患者進行具體的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如何計算食物熱量,并告知患者熱量攝入控制的重要性。同時告知患者需科學運動,為患者介紹適合的運動方式及注意事項。③第四~六日,告知患者如何自行測量血糖以及低血糖癥狀,若出現(xiàn)低血糖該如何處理。同時,指導患者如何自行注射胰島素,幫助患者掌握正確藥物注射方式。④出院前,提醒患者需定期復診及產(chǎn)檢,若出現(xiàn)疑問或不是情況需及時來院檢查。
經(jīng)護理干預后,檢測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前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值,并進行對比分析。
同時通過問卷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問卷為百分制,評分高則滿意度高、依從性好。
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采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處理,本文結果指標(血糖水平、滿意度評分、依從性評分)為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結果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p<0.05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檢測、記錄可知,相應護理干預后,對照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前血糖值為(7.49±2.31)mmol/L,餐后2h血糖值為(10.79±3.21)mmol/L;路徑組5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前血糖值為(5.87±1.31)mmol/L,餐后2h血糖值為(8.73±1.23)mmol/L。經(jīng)對比可知,路徑組患者血糖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經(jīng)評估可知,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為(59.64±5.21)分,治療依從性評分(61.23±5.79)分;路徑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2.58±4.39)分,治療依從性評分(76.54±6.91)分。兩組患者評分結果對比可知,路徑組患者滿意度、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妊娠期糖尿病(即GDM)作為臨床產(chǎn)科常見病種之一,為多病因所致的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產(chǎn)婦短期內(nèi)的血糖升高現(xiàn)象會增加臨床圍生期母嬰不良結局的發(fā)生概率,如胎兒畸形、新生兒低血糖等[2]。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同時,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3]。
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措施,臨床護理路徑作為多學科交叉的新型護理模式,使得護理干預更為具體化、目標化、系統(tǒng)化,從而提升護理質量,達到更優(yōu)的護理效果[4]。臨床護理路徑在評估患者具體情況后制定系統(tǒng)的護理計劃,明確護理目標,使得護理措施及目的更為清晰,在減少護理差錯同時提升護理質量,效果顯著[5]。
結合數(shù)據(jù)結果可知,行臨床護理路徑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施行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提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及滿意度,同時有效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