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紂
【摘 要】體育課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學生不是特別厭倦,但也不是特別重視,一般處于中立狀態(tài),不抵觸也不積極參與,這說明學生對體育沒有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讓學生上好所教學科,興趣培養(yǎng)是關(guān)鍵。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的是靠老師的培養(yǎng)和引導。 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應(yīng)包括學習動機,參與意識,體育活動的重要性等。
【關(guān)鍵詞】體育活動 興趣培養(yǎng) 活力 鍛煉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6-0261-01
“學習的動力,就是對學習的興趣”。 任何一門課程要獲得成功,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是極為重要的。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體育課充滿生命活力,是體育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
一、學習動機是學生對學科興趣的支點和源泉
動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因素,是興趣的支點和源泉。 學生的思維雖然活躍,但因年齡所限,在認知能力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待體育課尤為突出,往往以個人的喜好為興趣。 因此,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不同,學習態(tài)度自然不同。 所以,教師要盡量讓學生有共同的目標,要讓學生明確體育與健康,與智育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以及社會能力等的關(guān)系和重要性,使學生端正上好體育課的動機,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明確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是為今天能更好地學習做準備,也是為將來升學就業(yè),健康生活打基礎(chǔ)。體育活動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一項基本素質(zhì)。讓學生端正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提高體育教學的質(zhì)量。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與教師的教學要求
學生雖然年輕,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和認知,同一階段的學生,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提出合理的教學要求,才能被學生所接受。
合理的教學要求是保護學生興趣的先決條件。人的體質(zhì)、素質(zhì)不同,運動能力就有差異,有針對性地給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覺得這樣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從而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這樣他們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運動帶給人們的快樂。 例如,在教跳高這個項目時,教師可首先測定每一個學生的最好成績,然后以每人最好成績的80—90%的成績作為目標,然后訓練正確完成跳高動作的能力,由于目標比自己最高成績低,學生便于反復(fù)練習。又因留有一定速度和力量余地,還可以使學生注意到助跑與起跳結(jié)合的姿勢是否正確,學習到正確的技術(shù)動作,學生才能體會到掌握運動技術(shù)的喜悅,從而保護和強化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三、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與學生興趣的激發(fā)
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出發(fā),一個人如果長時間從事某一事情,就會產(chǎn)生厭倦情緒,體育課亦如此,如果長時間從事單一的活動,就不可避免地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和厭倦,從而產(chǎn)生抑制情緒,注意力會下降或分散,最終導致興趣下降,所以,教師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和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的興趣轉(zhuǎn)換。
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再把握好教材規(guī)定的任務(wù)、目的和要求的同時,根據(jù)學生情況,確定和選擇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要以多變的形式為教學內(nèi)容服務(wù),在練習環(huán)境、組織形式以及器材的配備等方面,要常出新意。 即使針對同一教學內(nèi)容,也應(yīng)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感到有新鮮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教師才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wù)。
萬事開頭難,上課亦如此。 一堂課只要有好的開頭,肯定就會有好的過程和結(jié)尾,體育課的導入也應(yīng)創(chuàng)新,即便是常規(guī)熱身運動也應(yīng)有“舊瓶裝新酒”的思想,這樣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
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打破常規(guī)的組織形式,如分組訓練,可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搭配,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同學間交往增多,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情緒會熱情高漲,既能積極回答,又能靜聽、細看、認真做。 教師也可針對學生體質(zhì)的差異,能力水平高低,可采強弱搭配,互幫互學式,這樣方式,表現(xiàn)好的同學得到身邊同學的認可,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從而使其向更高目標邁進,而成績差的同學,由于和好同學的共同學習以及小組間融洽和諧的氣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理,從而得到提高。這樣的分組,既能讓好生帶差生,又能促進小組間的交流學習,使整體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給學生鼓勵,采取激勵的方式,卻能提升和保持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的熱情。 教師通??刹扇〉募罘绞接校喝谕ㄊ郊?,勉勵式激勵,參與式激勵,期望式激勵,影響式激勵等。如果老師與學生加強感情交流,成為朋友,學生就會感到從老師那里得到了尊重、友愛、溫暖、情誼,自然就會愛上老師所教的學科,這就是融通式激勵; 老師在布置任務(wù),安排練習時,采用的語氣不同,得到的效果也會不一樣,如布置跳高練習,如果采用“你們必須給我跳過去,跳不過去的要受罰”這樣的語氣,學生聽了心里可能會不舒服,會帶著顧慮帶著情緒去練習,效果肯定不佳。 如果換成勉勵式布置:“同學們要大膽地練習,跳不過去沒關(guān)系,我們再繼續(xù)努力。 這樣的語氣,學生聽了會感到輕松,沒有心理壓力,沒有心理負擔,會樂意去練習,練習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總之,中學體育課中,要使學生學習興趣不減,樂此不疲,教師一定要有新的方法,敢于進行新的嘗試。教師必須根據(jù)不同的班級群體,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去研究嘗試,找到最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體育教師只要做到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他們就會興趣盎然地全身心投入。 最終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yīng)能力諸多方面健康、和諧、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義務(wù)教育中學體育新課程標準》
[2]林群峰:《陜西教育學》
[3]夸美紐斯:《大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