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對于即將踏入小學大門的大班幼兒來說,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很快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而且給家長也減少了很多麻煩。那么,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大膽地“說”和“讀”的習慣;2.認真傾聽的習慣;3.坐姿端正,正確的書寫習慣;4.善于觀察的習慣。此外,還要養(yǎng)成遵守學校各種規(guī)章制度、課堂紀律的習慣。
在教育教學中,我采取了以下幾點方法對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就必須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比如,在科學活動《沉與浮》中,老師的講解枯燥乏味,但通過幼兒動手操作,不僅很快就知道了哪些物體會沉,哪些物體會浮,而且比一般說教記憶得要牢固,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再比如:教幼兒學畫曲線,教師的反復講解、示范,直接讓幼兒繪畫,孩子們覺得很枯燥沒意思,畫出來的線條不美觀,我也傷透了腦筋。一次音樂律動中,幼兒手持彩帶,跟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舞動,突然洋洋小朋友興奮地說:“老師,你看,這不是你教我們畫的曲線嗎?”他邊說邊自然地舞動著手中的彩帶,模仿出了波浪、水草……我抓住契機,引導孩子們慢慢地去感受彩帶飛舞的路線,就這樣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感受動聽的音樂、飛舞的彩帶、美麗的舞蹈動作,獲得了美的體驗,同時也學會了曲線的不同畫法。
幼兒的學習習慣是在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不斷的積累中逐漸定型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往往通過微信、qq就解決了,就連孩子的作業(yè)也不例外,不需要孩子去記,問問家長就知道了。我對這種溝通方式表示不滿,孩子進入大班以后,連基本的記憶作業(yè)的程序都被代替了,長期下去,孩子就會形成依賴思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摒棄這種不良習慣,從生活中細微處入手,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要獨立完成。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有些孩子繪畫、書寫的姿勢不正確,拿筆的姿勢不對,常常扭著身子,寫出來的作業(yè)也很難看,一旦成為習慣就很難改了。如萌萌小朋友(我?guī)н^的孩子,現在已經上初中了)在幼兒園時總喜歡用左手拿筆(家長不知從哪兒聽來的謬論:用左手聰明),在家長的固執(zhí)下,萌萌一直在用左手寫字,導致他做作業(yè)總是比別人慢,姿勢也不正確......因此在幼兒練習書寫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幼兒注意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書寫時要坐端正,與書保持一定的距離,書寫時不說話,專心致志寫好為止。形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幼兒書寫的質量也就會隨之而提高。所以說,幼兒的教育要從細節(jié)入手,從細微處著手訓練,有目的的增強幼兒的學習意識,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生理、心理的特點及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規(guī)律,并結合各學科教學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如:語言活動中,當幼兒在復述故事或回答問題時,一定要求其他幼兒要認真傾聽,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同時,教師抓住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多想、多說、認真聽、細心看;并在幼兒說的時候引導幼兒說出是“怎樣想的”,這就要求幼兒不光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創(chuàng)設“愛”的氛圍,引導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積極提問、交流合作,使幼兒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養(yǎng)成主動學習、善于思考的習慣。比如,在集體教學活動《有趣的泥巴》(校本教材)中,通過鼓勵,幼兒探索出了好多種泥巴的不同玩法,搓、捏、摔、揉,干了還可以涂上水粉......通過一物多玩的方法來訓練孩子的發(fā)展性思維。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有來自幼兒園的、幼兒自身的,也有來自家庭的,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
上面說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過程同樣需要老師的堅持不懈。孩子自制力較差,經常會出現丟三落四的現象,這種現象說明習慣對于孩子還沒有根深蒂固,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教學活動中對孩子立下規(guī)矩后就應該按要求做。比如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就是意志力的培養(yǎng),要持之以恒,從小班開始每天都會有一段固定的時間用來閱讀,開始孩子們會破壞很多書,老師每天教育,修復圖書,日復一日,嚴格要求,使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了。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知道要保護圖書,知道拿到一本書應該先看什么,從哪兒翻頁等等,從而教育孩子要有恒心,不半途而廢,這也是意志力的培養(yǎng),為孩子以后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他們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往往適得其反,有的家長心疼孩子,孩子學習時又是送吃的,又是送喝的,導致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做事拖拉,沒有主見的陋習。因此,我園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家長的認識,舉辦家長學校講座、利用“家教欄”“家長園地”等板塊向家長宣傳好的教育方法,并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園學習時的習慣及教師在活動中對孩子的引導,讓家長更多地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