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培育時代新人的問題及路徑:基于道德價值的視角

      2018-01-27 22:51:49王月清
      探索 2018年6期
      關鍵詞:培育道德青少年

      李 薇,王月清

      (1.南京大學哲學系,江蘇南京210023;2.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710127)

      1 培育時代新人研究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教育事業(yè)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教育方面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加快提升,13億多中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升?!边@一論斷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培育時代新人問題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使用了“時代新人”這一新提法,隨后“時代新人”迅速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到2018年8月為止,相關研究論文已經達到300余篇。最早公開發(fā)表的這方面文章,是張慧和楊沫在《太原日報》發(fā)表的《太原發(fā)出“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倡議》[1]。隨后《青島日報》也發(fā)表了題為《融入各個方面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文章[2]。第一篇真正的學術研究論文是清華大學戴木才教授發(fā)表在《道德與文明》的《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一文。該文論述了“時代新人”的歷史淵源、巨大意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聯系及培育的主要渠道四個方面[3]。可以說,戴木才對“時代新人”的研究相當的全面,其后的相關研究基本都在他所涉及的這四個層面。

      根據目前的相關研究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礎研究,重點探究時代新人的具體內涵、背景乃至意義;另一類是應用研究,主要通過具體的教學或其他實踐活動中培育人的具體問題和途徑,結合時代新人的要求,給出新的思考。向榮在解釋時代新人的內涵方面,重點梳理了其歷史來源,認為“時代新人”“承續(xù)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格理想,秉持毛澤東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人才的人格設計,是鄧小平‘四有’新人思想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的時代表征,蘊藏對新時代下‘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回答”[4]。這是目前對時代新人歷史來源的最細致梳理。董俊山在論及培育時代新人時,主要從時代新人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著眼,認為只有具備這四個方面的優(yōu)良素養(yǎng),才能造就時代新人的基本品質[5]。汪盛玉則進一步從“四個偉大”的新背景、“四個起來”的新使命、“四個意識”的新要求考察時代新人之“新”的內涵,論述富有條理,剖析深入,對于探尋培育時代新人的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6]。

      在第二類應用研究中,以高校教育為媒介研究時代新人是最為主流的方式。唐景莉特別從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角度說明如何培養(yǎng)“時代新人”,她認為,應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個核心點,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親和力和針對性”[7],這是做好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基本要求。焦佩對時代新人的研究也是以高校育人為切入點,通過闡明培育時代新人就是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推出樹立“四個服務”意識的結論。如果說高校育人中需要特別重視思想教育,那么具體如何進行這方面工作,仍然需要探究相關路徑。章琳就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擔當精神”為切入點,說明“擔當精神培育能夠突顯教育托起中國夢的政治擔當、突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時代責任以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8]。而要真正培養(yǎng)這一精神,就需要同時發(fā)揮學校教育功能、教師專業(yè)優(yōu)勢以及學生主體作用。王傳亮根據自己所在大學的具體情況,從宏觀的、立體的、動態(tài)的、綜合的、精神的和情感的層面出發(fā)說明了培育時代新人的方式[9]。除此而外,也有一些其他的應用研究,比如毛志雄嘗試將時代新人的培育與地方紅色文化相結合,以延安精神作為加強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資源,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10]。

      綜上所述,由于“時代新人”提出的時間短,研究者們能夠對此進行各個方面的思考,并提出相關理論,實屬不易。不過,不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可能是受時間限制,都還略顯深度不夠、視野不開闊,存在結論簡單等問題,導致無法對時代新人的問題給出較為系統性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以及應用,對于許多關鍵性問題缺乏關注和解答,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2 當前培育時代新人遇到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边@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yǎng)指明了方向,對于培育時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根據目前的相關研究來看,研究者給出關于時代新人的培育路徑主要分為兩個取向,一個是以我國現有的一些教育指導思想為取向,諸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服務”、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等,另一個則是根據學校教育的實際狀況,強調培育學生的擔當精神或革命文化情懷等。我們認為,這樣兩個方向確實是培育的重要路徑,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存在著培育路徑的選擇問題、培育切入點的認知困境、培育視角的轉向困境等問題。

      2.1 培育路徑的選擇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于培育時代新人的路徑有明確指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边@段話不僅說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代新人之間的關系,更強調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個方面,特別是轉化為人民的情感和習慣,這也是培育時代新人最主要的路徑。因此,我們不能把時代新人的培育僅僅停留在一些概念的解釋上,應真正將其落實在實踐中。

      當然,時代新人培育落實在實踐中并不是對理論研究的否定,而是說理論研究應該將研究的重心落在如何將培育路徑落地,應該為實踐提供預先的規(guī)劃和指導,從而真正實現理論研究的價值。造成目前相關研究方向偏離培育實踐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學者們不明確培育的路徑究竟是什么,從而也難以把握理論研究的側重。所以,明確培育路徑的方向不僅對于具體的培育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對于理論研究同樣具有引領作用。

      2.2 培育切入點認知困境

      在明確了培育的路徑選擇之后,就需要具體研究從什么地方切入到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的培育中。戴木才認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求堅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guī)劃,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huán)節(jié),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盵3]戴木才是以我國整個國民教育作為切入點,這可以說是培育的主渠道。在相關的應用研究中許多學者也特別注重學習教育在培育時代新人方面的作用。不過,目前整個的研究都顯得比較空泛,存留諸多疑點。比如,整個國民教育與“民族復興大任”之間是什么關系?當前的國民教育培育的人本身就是時代新人還是說時代新人有另外一套獨立的教育方式?另外,時代新人中的新人是指當代所有中國人,還是僅僅面向現在正在受教育的人?這些問題都是目前研究本身未界定清楚。

      我們認為,培育的切入點至少可以從三方面進行思考:第一個方面是從時代新人的內涵作為切入點。這也是解決國民教育與時代新人關系的關鍵,究竟是把時代新人只視為教育的客觀結果,還是將其作為未來教育的指導思想,即作為國民教育的一個原因,這是兩個非常不同的視角,將造成如何培育路徑的根本變化。第二個是從被塑造為時代新人的主體為切入點,即誰將成為時代新人,培育誰,其后才涉及如何培育的問題。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能明了培育對象,所開的培育藥方就不一定對癥。第三個是從培育時代新人的師資為切入點。當我們強調要培育時代新人,那么誰來培育,誰有資格培育?按照以上的論述,很顯然是學校的教師,但是一切教師都能勝任,還是說只是部分教師,諸如大學的思政課教師?這一問題還是有待于進一步思考?;旧?這三個關于切入點的問題是最為基礎性的問題,若不能對此做深入思考和解決,則難以對培育時代新人的路徑有根本的選擇。

      2.3 培育視角的轉向困境

      目前,學界對于培育時代新人的視角上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即單純注重正面價值觀和思想的教育,只關注學校教育主渠道,幾乎不考慮培育中的實際困境,比如負面事件和多元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傳播的渠道和速度越來越快,各類社交軟件層出不窮,如社交網站、各類貼吧論壇以及聊天工具,都成為社會熱點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通常能夠快速躥紅并引起廣泛社會關注的事件多為社會負面事件,這與新聞受眾的接受心理有關,人們容易對能夠刺激人們情緒的信息產生興趣。不少為了贏得閱讀量和點擊量的媒體通常也會抓住這些機會,大肆宣傳報道,甚至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制造一些價值立場,如以人格攻擊和悲情敘述的方式描述事件,使用一些敏感語詞,諸如“官二代”“富二代”“城管執(zhí)法”等解讀同一事件,故意激起民眾的憤怒,以便獲得更多的關注。這些負面事件的報道由于帶有強烈的情緒化色彩,對于心智不是很成熟的青年學生的價值判斷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據此來說,時代新人的培育中最為重要的是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培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已經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而,時代新人的視角首先要轉向道德層面的培育。但是道德的培育不能僅依靠學校進行,還需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一起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中指出:“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痹诖艘暯窍?時代新人所培育的就不是所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價值觀和人生觀尚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對于道德的培育,重要的是增強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認同,通過經歷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惡,而不是一味的道德宣教?;诖?培育時代新人最根本的著眼點應該在道德價值的培育上,由此也能夠為時代新人培育的具體路徑選擇和切入點的思考提供新思路。

      3 道德價值的確定對于時代新人培育的意義

      根據現有的研究,學者們更多地將培育時代新人的關注點落在高校教育方面,而且在培育的視角方面多注重從宏觀的培育形式方面著眼,既忽略了培育的對象,即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時期的青少年,也忽略了作為培育內容的道德價值的意義。道德價值對于培育時代新人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尤其對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具有強化作用、對他們的道德行為具有規(guī)范作用,同時也對他們的道德人格具有塑造作用。因此,有必要從道德價值方面探究培育時代新人的意義。

      3.1 道德價值的界定

      道德價值觀或道德價值是對道德之價值的闡明,學界對此已有不少的研究。“目前哲學界和倫理學界在道德價值概念問題上有‘需要’說、‘衡量’說、‘應該’說、‘情感’說、‘意義’說和‘關系’說等六大主要觀點。其中,在國內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是‘需要’說、‘應該’說、‘意義’說和‘關系’說?!盵11]贊同“需要”說的劉云林和李愛玲分別認為,“道德價值是指自由的行為主體在利他的動機支配下從事的行為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12],“道德價值是人的價值觀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主體根據自己的道德需要對各種社會現象是否具有道德價值做出判斷時所持有的內在尺度,是人們處理社會、家庭、職業(yè)與自身深層利益關系的價值準則”[13]?!靶枰闭f可以說是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論在道德領域的應用?!皯摗闭f方面,一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亞里士多德和康德,他們都認為有一些事物本身就具有價值且其價值不因其有用或無用而變化。在亞里士多德那里,這類價值就是目的本身,凡是作為目的本身的對象都不是作為其他對象的手段,同時本身又具有價值??档潞髞砝^承這一思路,也認為目的本身具有絕對價值,而在一切行為中,能夠作為目的的只有道德,所以道德本身就有其絕對的價值。由于在康德那里,道德律令體現為“應該”,所以也將這類對道德價值的界定稱為“應該”說?!耙饬x”說是將道德的價值歸結為某種意義,或者是人生的意義或者是實踐的意義,總之,“意義”說體現出的是一種道德帶給人的良好效果。如龔群認為,“道德價值是指道德生活領域具有一定價值意義的行為或事物,而其價值意義的確定在于訴諸一定的評價標準;實際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善是道德價值的客觀標準或終極標準”[14]?!耙饬x”說類似于功利主義的思路,把道德的價值按照其結果的實際效用加以解釋。“關系”說在學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比如牟永生認為“所謂道德價值,就是指道德事實與人之間特有的社會關系,它標志著道德事實對人的本質之確證和完善”[15]。孫偉平認為,“道德價值是指在社會生活中,道德是否滿足主體(人或社會共同體)的需要,是否同主體相一致,為主體服務的一種關系狀態(tài)。它具有鮮明的屬人性、主體性、體現著主體自身的尺度”[16]。唐凱麟也認為:“道德價值作為一種特殊的價值形態(tài),其特點就是在于它是功利價值和精神價值的統一,是外在的社會價值和內在的主體價值統一?!盵17]葛晨虹則認為,“道德價值是道德關系的表現和確證,它通過對特定道德關系和道德現象的肯定和否定,通過對善與至善的規(guī)劃,來體現人類價值追求的‘應當’以及主體性要求”[18]。在所有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學者都強調了道德本身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關系對人的價值,這符合馬克思對于人的本質的界定,把人看作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既然道德作為人的一種生存方式,那么它也就是一種社會關系,其價值的探究就需要從社會關系的角度加以考察。

      大致來說,以上四種界定的立場主要基于哲學家對道德本身的起源、內容、功能和意義等的探究視角的差別而提出,要對道德價值有充分而全面的理解,需要將以上的論說加以綜合。此外,除了從哲學的角度理解道德價值,還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因為任何道德價值的發(fā)生都是人內心活動的重要部分。心理學更多是從人對自己道德行為的評價方面討論道德價值的本質以及實際的效用??偟膩碚f,道德價值基本所指就是人們對于道德的認同和實踐等一系列活動所產生的特殊價值感。

      3.2 道德價值對青少年道德信念的強化作用

      道德行為的發(fā)生通常包含四個結構: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道德信念是道德行為發(fā)生的根本動力,一個人對于道德沒有基本的信念,那么就不會做出道德行為。而目前青少年中存在的多數不道德事件多半與其道德信念的缺失或信念偏差有關聯。閆孟偉認為,“道德信念在于人們把道德修養(yǎng)作為自我完善化的精神追求并以此體驗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價值和終極性意義。道德信念有其客觀根據并賦予道德以權威性,它以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為終極價值,從而強化人們的道德自律”[19]。事實上,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與成年人相比身心方面都不成熟,他們的信念往往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多變性,容易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此外,青少年時期,既想要學習各方面知識,增強自己的本領,同時也想變得獨立,具有一定的叛逆性格,所以通常會對已經接受的一些道德觀念進行否定,由此容易出現道德信念真空和信仰危機,“由于沒有信念支撐,這些青少年在生活中往往感到無所作為,精神萎靡,心情苦悶,甚至對一切都持無所謂和麻痹的態(tài)度”[20]。在一個多元的價值觀念流行的大背景下,不少青少年也出現道德信念的選擇焦慮,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什么是真正的壞,導致一些青少年隨波逐流,道德信念游移不定。

      在所有的道德教育中,道德價值的教育對于青少年的道德信念的樹立具有強化作用。一個人從幼兒時期就不斷從父母那里接受了很多的道德觀念,并形成了基本的道德信念,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遭遇到的環(huán)境和新的思想沖擊,之前的道德信念可能會得到強化,也可能會弱化。對于青少年來說,要強化他們的道德信念,單純的灌輸式說教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反感,起到相反的效果。這一時期的道德教育必須讓他們能夠切身地體驗到道德的價值,能夠在實踐中把道德作為人的生命意義的歸宿。所有這些活動都屬于道德價值的范疇,需要靈活使用道德價值的應用方法,引導青少年不斷鞏固他們已有的道德觀念,改正他們錯誤的信念,最終培育他們建立起科學高尚的道德信念。

      3.3 道德價值對青少年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作用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需要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而“道德教育有多種實現途徑,主要有情感教育、說理教育、個性教育、典型示范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法”[21]。就青少年來說,最為重要的是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特別是幫助他們將行為規(guī)范逐漸作為他們的行為習慣,如此以便終生受益。事實上,青少年處于熟悉社會規(guī)范的時期,其本身對于現實中的規(guī)范有一定的模仿偏向,希望如此能夠盡快長大,獲得任何的認同。因此,教育者必須抓住青少年這一特征,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習相關道德規(guī)范。在學習道德規(guī)范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青少年行為的道德評價。當青少年做出一個合乎規(guī)范的行為時,應該立即給予積極的評價,相反則進行消極的評價。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評價,讓青少年感受到自豪感和羞恥感,由此不僅能夠規(guī)約其行為,而且能夠更好地理解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價值,從而增強未來遵循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動力。對于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評價是道德價值發(fā)生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從古至今,人們教育青年人的重要手段。

      目前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網絡,因此我們必須掌握網絡道德規(guī)范建立的方式和方法,讓青少年學生在利用網絡中有利資源時,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網絡道德規(guī)范。根據目前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來看,最主要的仍然是沒有為網絡建立一套如我們現實社會中的具體的、可以控制的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正因為如此,其容易滋生道德失范的狀況。基于此,要規(guī)范青少年的網絡道德行為首先需要建立明確的網絡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政府要牽頭制定推廣網絡道德規(guī)范,制定網絡載體自律公約,明晰網絡媒體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底線,堅持法律法規(guī)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和國家利益底線”[22]。

      3.4 道德價值對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塑造作用

      道德人格(moral personality)是現代西方道德心理學研究的重要主題之一,如果說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等都不過是從道德活動的一部分入手來解讀道德,那么道德人格則具有整體性和決定性的特點,因為人格這個詞本身具有同一性,以聚合部分,并做出一貫的行為為特征。有學者也認為,“道德人格作為人格的道德維度,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整體組織,是個體的內在品質與外在道德行為模式的統一”[23]。每個人的道德人格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先天成分最顯著的表現是男女性別差異導致的道德人格上的不同,后天的成分則表現在由個人的學習所累積的知識素養(yǎng)方面。因而,道德人格的塑造不僅要關注后天學習的方面,同時還要注意到先天所帶來的差異。但不論如何,道德人格的塑造都是對于人性中光輝一面的塑造,正如魏英敏所說:“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人性和價值的標志,人類增進人性、減少獸性的種種努力,最終表現為道德人格的提高;人類開掘自己潛能實現自己價值的過程,同時也是人的道德人格逐步確立并不斷升華的過程,可以說,道德人格本身就是一種純善的人性,是一種珍貴的價值”[24]34。就此來說,道德人格本身所依托的人性基礎是培育青少年道德人格的根本所在,我們不僅需要借鑒古代中國的人性學說,也應該借鑒國外的相關學說,進一步結合當代的具體實際,給出塑造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具體路徑。

      通常,人們將道德看作是對自我的束縛,似乎阻礙了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實際上,道德不僅有助于自我人格的完整,而且能夠為自我建立崇高的形象,培育出健康全面的自我認知。正如孫偉平認為,“道德價值的實現,主要取決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如何充分發(fā)揮道德的‘約束’與‘服務’功能,使二者實現和諧和統一;特別是如何成人成己,創(chuàng)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動社會的健康發(fā)展”[16]。道德價值所表現出的關于道德各種具體的價值感受,不斷增加人的自我意識,通過較長時期的行為累積和積淀,逐漸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鮮明特征的道德人格。因而,青少年的道德人格的塑造,不是對道德價值的一次實踐,而是需要長期完成的活動。也可以說,道德人格是對以上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整合,是青少年的道德層次過渡到成年人的道德層次的重要保障。

      4 道德價值視域下培育時代新人的三重路徑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最具可塑性,培育時代新人的重任主要落在對青少年的培育上。在青少年的培育中,道德建設具有最為根本的地位,在此視域下,結合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綜合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力量,我們認為可通過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理性的形成、道德信仰的鍛造三個路徑對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認同進行培育,最終開辟出培育時代新人的新路徑。

      4.1 道德情感的培育

      慣常我們所理解的教育是一種預定教授某種技能的教育,此類的教育更多塑造了一個人的智力,很少對其情感,尤其是價值情感有強烈的引導。因而,面向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認同的培育,就不是泛泛而談的知識教育,而是專注于個體價值情感培育的教育。正如沈嘉祺所說:“情感作為人類精神生活中的特殊成分,在個體的道德內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盵25]對于一個人來說,家庭教育對于其基本的道德評價和情感認同具有非常持久的影響,比如古代岳飛母親為岳飛刺字所激發(fā)出的愛國主義,不僅具有一般的教育作用,尤其具有母愛所激發(fā)的強烈的不能忘記母恩的情感記憶,能夠保證岳飛長久地堅持這一理念。一個人在童年所受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幾乎都是從家庭得來,很多會對個人產生持久的作用。對于青少年來說,除家庭之外,社會也能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德情感。社會對他們道德情感的塑造最主要的方式莫過于獎懲,因而,相比于家庭,社會培育道德情感的方式更為強硬,也更為有效。獎懲是社會培育道德情感帶有剛性特征的一面,榜樣宣傳則是社會道德情感培育中具有柔性特征的一面。榜樣之所以能夠成為道德情感培育的重要方式,是因為榜樣人物的故事鮮活,通常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我國自古就有借助榜樣培育道德情感的傳統。如古代的孝子圖之類,以生動的故事教育子女要具有忠孝之品質。中國共產黨也一直重視榜樣的力量,從劉胡蘭、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等一代代的榜樣人物,到如今每年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不斷尋找我們生活中的道德模范人物,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感動民眾乃至產生一種見賢思齊之意志,從而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總的來說,對于青少年的道德情感的培育最為基礎,也最為有效。通常人們的道德認知水平比較相近,但是引發(fā)道德行動卻有很大差別,最主要的原因正是道德情感的激發(fā)不足,無法真正引發(fā)道德行為。因而,要增加整個社會的道德價值觀的變化,就必須注重對引發(fā)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的家庭和社會的一些因素進行強化,由此自然形成民風歸厚,社會道德水準上升,為青少年的道德培育提供助力。

      4.2 道德理性的形成

      道德理性屬于人類理性的一部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將理性分為兩類,即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道德理性就是實踐理性,這一區(qū)分基本為后來的西方哲學所延續(xù)。道德理性重在體現出理性的道德價值,一種對于人的道德處境的邏輯化的思考。正如徐貴權所認為的,“道德理性是一種獨特的人類理性,屬于價值理性的范疇,它是人類在生活實際中形成的對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覺意識。它指向的是善,訴求的是善,是心靈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會的秩序”[26]。這是對道德理性的本質所做的界定,如果從道德理性的效果來看,主要是幫助人們進行道德選擇。當人們需要做出道德選擇的決定時,往往是遇到道德困境,這就需要一定的理性的判斷,而無法完全通過同情的情感來完成。所以,楊宗元認為,“道德理性是指道德主體分析道德情景,進行道德推理,確立自己的新行為準則的理性能力。道德理性能力的成果最終積淀為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原則。它包括兩方面的內涵:一是規(guī)范性內涵;二是功能性內涵”[27]。相比于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對于人的要求更高,它需要人具有完備的道德觀念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后天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熟練掌握。而道德情感屬于人的基本的本能,從幼兒到成人不用思考,在遇到一定的場景時就會天然獲得這種情感。

      道德理性的獲得則需要后天的努力學習,比如亞里士多德曾經撰寫的《尼各馬可倫理學》,就是關于培育人們道德理性的著作,亞里士多德通過不斷地追問和反思什么是善、什么是好的生活及什么是美德等問題,最終通過邏輯推理獲得相關問題的答案。這個思辨的歷程不僅漫長而且對于初學者來說非常困難,這要求我們不斷對自己的直覺判斷進行審查和分析,不斷糾正從小形成的價值觀念。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道德理性對于舊的觀念具有一定的顛覆性。就此來說,道德理性對于道德規(guī)范的形成和遵守都具有巨大的意義,尤其是面臨著價值多元、道德失范、人心迷茫的諸多困境時,僅依靠道德情感的感動很難真正解決問題,而道德理性的培育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具有根本性的效果。正如張偉所說,“這個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個體道德理性的發(fā)揚,使個體能夠用批判、質疑的勇氣及查問、反思的目光去評判、審視一切道德價值觀念,形成內在的自制和自治,從而實現對自身生活的倫理關照”[28]。

      既然道德理性對于當前培育時代新人的道德價值觀如此重要,其本身又必須通過后天學習獲得,那么只有學校教育能夠承擔如此重任,立德樹人也就成了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命題[29]。目前,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其中就有關于道德理性培育的內容。不過,從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此類課程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思維特點進行教學上的深度調整。比如對于高中生來說,以說教和灌輸的方式強化一些理論和概念,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多個人的獨立思考,也希望獲得教師的認同和思想上的幫助,這就要求所教授的道德內容是可探究、可深入思考,能夠為學生帶來深思熟慮的生活方式的東西。由此,學校在培育學生的道德觀念時采用辯理的方式,這既是道德理性的培育,也是讓學生牢固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4.3 道德信仰的鍛造

      道德信仰是倫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最早為康德所論述,他曾區(qū)分了三種信仰類型,即實用信仰、學說信仰和道德信仰。正如魏長領所說:“道德信仰本質上是人在道德上的自我超越,這種超越主要內含著社會之我對個體之我的超越、精神之我對肉體之我的超越、理想之我對現實之我的超越、無限之我對有限之我的超越等方面,超越的標志是道德境界、人生境界的提高?!盵30]簡言之,道德信仰是基于對道德價值高度認同基礎上的接受、接納,進而讓道德生活成為一個人一生的精神信念支柱。就此來說,道德信仰為青少年是否愿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提供根本的保障,并在道德的行為中獲得人生的意義。因而,相比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來說,道德信仰具有更基礎的地位。也可以說,道德信仰的培育本身包含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它是基于道德情感的熏陶、道德理性的認知以及長期自覺的道德行為的實踐,最終成為一個人一生精神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說道德情感可以通過家庭和社會的一些具體措施讓人產生,道德理性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讓人逐漸掌握,那么道德信仰只能通過信念的培育來實現。在培育時代新人的語境下,也就是要幫助青少年樹立復興中華的信念,對此抱有信心,一定能夠實現?;诖?培育道德信仰,重在重建道德理想,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奮斗。

      對于目前社會上遇到的道德信仰缺失的狀況,需要從四個角度努力克服。第一,繼續(xù)推動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tài)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通過現實條件的改善,讓青少年切實感受到未來有希望,道德的改善有希望,自身的努力有希望。這也符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道德屬于上層建筑,必須以堅實的經濟基礎為依托。第二,建立穩(wěn)定可靠且能操作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為青少年的道德信仰提供可以具體把握的內容。道德信仰的建立總是以某些具體的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這些規(guī)范本身如果經不住實踐的檢驗,比如社會上經常出現這類道德規(guī)范內容相反的事件,并且得到人們的認同,那么就會削弱人們對道德的信仰。當前,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其中的基本道德價值觀念不僅為社會廣大人民所認同,同時國家也積極在實踐中不斷維護這些價值觀的立場,摒棄不道德的行為,如此弘揚社會正氣,為我國的道德信仰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保障。第三,加強社會制度的建設,保證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得到尊重。制度是保障青少年道德實踐保持信仰的重要外在力量。制度對個體道德信仰的保障,首先就意味著制度本身是正確價值觀的體現,否則不可能弘揚道德,而懲治非道德,也就無法給予個體精神上的呵護。正是基于這樣的邏輯關系,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更好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為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盵31]290第四,從小培養(yǎng)個體的道德意識,不斷增強道德意識的柔性表達。一個人幼年的道德意識的培育對于其一生的道德信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家庭、學校乃至社會不斷提供道德意識的觀念,能夠在社會平穩(wěn)發(fā)展中保持良好的道德信仰。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青少年所遭遇的精神危機不同,從小建立的道德意識可能會遭到懷疑和貶低。因而,道德意識的維系需要不斷地傳遞給個體,但是長久的以告知的方式所表達的道德意識往往會引發(fā)反感,這就需要使用各種柔性的方式,比如通過優(yōu)秀的影視節(jié)目傳遞諸如孝道報恩等觀念。

      總的來說,道德信仰對于青少年的道德建設具有最為根本的地位,即便社會可以通過一定的強硬方式規(guī)范青少年的基本行為,但是其失去了基本道德操守就可能總是能找出制度的漏洞或直接以權力越過制度的約束為非作歹,危害社會。因此,道德信仰的維持對于一個社會發(fā)展的穩(wěn)定、健康、和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增強青少年對道德的信仰。

      猜你喜歡
      培育道德青少年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青少年發(fā)明家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中國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中國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梧州市| 临颍县| 桦川县| 冕宁县| 白河县| 上林县| 曲周县| 姜堰市| 石柱| 宜章县| 叶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眉山市| 静安区| 施秉县| 青冈县| 安仁县| 新平| 五华县| 阿坝县| 河津市| 南部县| 六安市| 双柏县| 深水埗区| 东乌珠穆沁旗| 上栗县| 蓬莱市| 江永县| 谷城县| 霞浦县| 临颍县| 六枝特区| 仙游县| 阜南县| 土默特右旗| 大余县| 辉县市| 怀来县| 康乐县|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