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寧,江 輝
法律、法制、審判、訴訟等,至少在人類進入奴隸社會以后就已經出現(xiàn),法律作為階級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一直是統(tǒng)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和整個社會秩序必不可缺少的“法寶”。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色拉敘馬霍斯一語道破了這一事實:“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在他看來,在任何社會中,制定法律的都是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階級只可能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法律,把守護和保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行為看作是正義的,而把悖離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行為視為非正義的,是應該遭到懲罰的。
基本上在整個傳統(tǒng)社會中,人類社會的法律不僅缺乏實質上的公正,有時也缺乏起碼的形式公正。在奴隸社會里,奴隸主可以隨意殺死奴隸而不受懲罰;在封建社會中,整個國家都是皇帝一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索取天下的一切都是“合法”的。直到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建立起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這種狀況才有所改變。平等和公正是資產階級的重要口號。法國《人權宣言》就明確宣稱:“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當然,這種平等和公正只是形式上的,在事實上,無產階級依然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法律規(guī)定的很多權利,對于窮人和平民來說只能是一種奢望。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選擇?!皥远ú灰谱咧袊厣鐣髁x法治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言”。中國社會主義近七十年的建設實踐充分說明:只有法治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長治久安,才能使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永葆青春和生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1]
毫無疑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確保社會主義法治的公正性,習近平強調指出:“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2]。我們的政法機關,我們的立法、檢察、審判、執(zhí)法等工作都必須堅持公平正義,做社會正義的守護神,讓人民確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法治是最追求公正的。
法治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源頭,法治不公污染的是社會公正的“水源”。習近平多次在講話中告誡領導干部,尤其政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盵3]眾所周知,在現(xiàn)代社會,由于利益多元,人們觀念也出現(xiàn)多樣化,各種矛盾和沖突非常頻繁,也勢所難免。當然,化解矛盾和沖突的途徑也有很多,以我們當前的社會生活為例就有個人協(xié)商、社會調解、商事仲裁、行政調解、行政處罰、司法調解、司法裁決等。但是在所有這些化解途徑中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最終的就是訴訟審判,司法裁決具有最終的效力。因此司法裁決是整個社會壓力的“閥門”,它起著重要的疏導和平衡作用。如果在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的是“司法不公”,整個社會的公正都難以存在,社會矛盾就無法化解,從而帶來整個社會的失序失范,后果不堪設想。反之,如果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出來的是“公正”,它不但可以從根本上化解社會沖突和矛盾,而且可以對整個社會公正起到示范作用。
習近平在2015年一次講話中所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神圣宗旨,這一宗旨要求我們必須在法治中伸張正義,從根本上維護人民的利益,如果我們的法律和法治工作背離了公平正義,那我們就是在丟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4]。因此,這種社會主義法律和法治都必須指向“公正”,否則就會偏離其本質,最終會導致社會法治事業(yè)的危機,甚至是失敗。
正義就是一種利益的平衡,是在社會主體之間公平分配社會權益和社會負擔。既然涉及到利益的平衡,就會有一種衡量標準,就會有一種參照。而我們知道,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生產資料私有制并存,人們之間的城鄉(xiāng)差別、工農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等社會差別并沒有消除。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利益多元化和差別是存在的,這是一個不能否認的社會現(xiàn)實。那么,我們如何實現(xiàn)一種利益平衡才是正義的?當利益發(fā)生沖突和爭執(zhí)時,誰的利益應該優(yōu)先受到照顧?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區(qū)分各種不同正義觀的根本標準,也是社會主義正義觀與以往剝削階級正義觀的一個根本區(qū)別。社會主義正義觀在此問題上的回答是一貫的、明確的,那就是:“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的立足點和衡量標準?!盵5]
社會主義法治公正是社會主義公正觀的一個方面,是其具體體現(xiàn),因此其根本之處也是堅持和守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其立場。習近平同志基于人民主體思想,也對此曾有深刻論述,在他看來:“要保護人民利益,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币虼?,社會主義法治公正必須堅持人民立場,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終最高的衡量標準,可以說守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社會主義法治公正的鮮明特征。
我國目前的政法機關主要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公安機關等組成,其最大的特點是前面都冠以“人民”。它們是人民建造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它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構,而不是高高在上“管理人民的主人”。“我國的司法機關名稱前冠之以‘人民’二字,意味著司法機關必須切實肩負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圣職責,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底線。換言之,在具體案件中最大限度為人民群眾利益服務就是司法公平正義的最大化體現(xiàn)。”[6]
人民司法為人民,是社會主義司法“民心觀”、“群眾觀”的體現(xiàn)。在過去的一段時期,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非常不滿意,這固然涉及到一些司法人員水平不高,司法專業(yè)化不足的問題,但更多地涉及到對社會主義司法本質認識不到位、觀念模糊的問題,一些司法人員不知道手中的權力是誰賦予的,不知道真正該為誰服務。對此,習近平同志多次進行告誡:“政法戰(zhàn)線要肩扛公平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睂Υ?,我們的政法干部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時刻牢記社會主義司法的本質,那就是為民。
社會主義法治公正要堅持人民立場,守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決定。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一直沒有被正確認識,人民群眾被視為“群氓”、“歷史的惰性因素”、“等待英雄人物雕刻的材料”等。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并給出了正確的評價。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看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這一觀點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最偉大變革。中國共產黨正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她深刻洞悉人民群眾的偉大歷史意義和歷史地位,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在慶祝建黨95周年發(fā)表的講話中,習近平告誡全黨同志:“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盵7]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告誡全黨:“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p>
堅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公正的根本立場也是新發(fā)展理念的要求和體現(xiàn)。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了新的發(fā)展理念,共享正是其中之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8]共享就是要求全體人民能夠共享整個社會發(fā)展成果,在社會利益面前被平等對待,使人民在社會建設和發(fā)展中實實在在地有一種“獲得感”。而法治公正就是調節(jié)社會利益沖突,實現(xiàn)社會利益平衡的,就是要求人們按照自己應得的那一份去獲得的。而每一個人應得什么,根據什么應得正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肮蚕怼焙汀矮@得感”都強調要求,提高勞動在整個社會分配中的比重,體現(xiàn)按勞分配原則。社會主義法律是保護“共享”原則的,它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和法律適用過程中體現(xiàn)出“共享”這一發(fā)展理念,平衡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守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來說,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關鍵和核心。習近平對此進行了多次強調,在他看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敝袊伯a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成敗的關鍵所在,黨的領導是確保它能夠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下去的政治保證。
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公正的關鍵在黨。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加強黨自身的建設。正如習近平在慶祝建黨95周年的講話中所說的那樣:“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一點在黨的十九大中再次得到確認和強調。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掌握著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中的大量的人、財、物,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如果一些黨員干部私欲膨脹,喪失黨性,其后果必然會侵害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嚴重傷害社會公正。中國共產黨決定著整個立法、執(zhí)法、司法的根本方向,如果方向跑偏,必然會出現(xiàn)“法治不公”現(xiàn)象。所以從嚴治黨,對確保社會主義法治公正來說是首先的、必然的要求。
改革不僅是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也是社會不斷走向更加公正的重要方面。改革就是要不斷理順社會利益關系,完善人們之間的利益格局,使全體人民都能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中獲得更多利益,實現(xiàn)自身價值。尤其是在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深水區(qū),改革的動力也由“增量”逐漸轉向了“存量”,利益的調整在所難免,“公平”元素更加突出,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正義”、“公平”已經成為改革的重要“關鍵詞”。
改革與法治不可分,二者是統(tǒng)一的,都是調整和分配社會利益關系的。改革理順后的利益關系需要用法律固定下來,法律規(guī)定的利益分配關系不再“公正”時,需要用改革去調整。習近平也講:“改革和法治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币虼送七M社會主義法治公正建設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改變過去在社會分配中的一些不合理的體制和機制,鏟除灰色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公正要求是實現(xiàn)利益的平衡,用法律守護廣大人民的利益,其前提必須要有利益,有大量的物質財富。在貧窮落后、物質匱乏的情況下,再公正的法律也只能是一劑“鴉片”,只能給人們帶來虛幻的安慰。在馬克思看來,在物質匱乏,人們極端貧窮的情況,社會公正、禮儀道德等,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人們有的只是為了一點可憐的生活必需品像動物一樣爭來爭去。習近平對此也有充分的認識和見解:“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9]
當然,習近平也強調,這樣講,并不是要等到經濟發(fā)展以后再解決公正問題。公正在任何社會階段都應該是存在的,區(qū)別只是公正的質量問題。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公正的。習近平強調在發(fā)展中滿足公正,只是要強調一手抓公正建設,一手抓經濟發(fā)展,兩者是不矛盾、不沖突的,反而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在“極左年代”里,我們是選擇了“公正”,要求平均主義、大鍋飯,“公正的貧窮”,歷史已經證明,那種“公正”觀念是錯誤的,貧窮本身沒有公正,即使有也只能是抽象的公正。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暫時讓效率高于公平?,F(xiàn)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征程中,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大路上,我們必須公正與效率并重,凸顯公正。
即通過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法治建設方針來實現(xiàn)。它既是新法治建設的方針,也是狹義上的社會主義法治公正建設的系統(tǒng)過程,要求整個法治過程必須是先進的。
從立法上看。科學立法,必須注重民主參與,全民參與立法、開門立法。要注重法律的時效性、系統(tǒng)性,讓法律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客觀現(xiàn)實,并隨著社會情況的發(fā)展及時進行“廢改立”。從立法上保證法律公正,還有十分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能在立法中摻雜私人利益、部門利益等,杜絕立法的私利化。馬克思也曾對此進行過深刻批判和警示:“正如同啞子并不因為人們給了他一個極長的喇叭就會說話一樣,私人利益也并不因為人們把它抬上了立法者的王位就能立法?!盵10]法律中一旦被摻入私利,它就會變質,就喪失了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社會主義法律必須是“大公無私”的。
從執(zhí)法上看,目前最被人們所詬病的就是執(zhí)法不嚴、執(zhí)法不公,出現(xiàn)選擇性執(zhí)法問題。由于我們國家一直都沒有行政法典,很多具體行政行為缺乏具體有效的立法限制,行政裁量空間過大,導致大量行政執(zhí)法腐敗行為的滋生,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受到一些具體行政執(zhí)法行為的不法侵害。城管執(zhí)法、城建執(zhí)法、治安管理、安全監(jiān)管等方面都存在著大量這方面的問題,為人民群眾所不滿。
從司法上看,司法腐敗和司法不公已經嚴重影響了司法的公信力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成為人民群眾所痛恨的頭等大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始終是當之無愧的最大的法治熱點問題,它不但是許多媒體關注的對象,也是干部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如前所述,司法涉及到具體個體的利益分配和調節(jié),它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密切相關,也是社會主義法律公正得以實現(xiàn)的“最后一公里”,公正司法對于社會主義法治公正來說至關重要。
從守法上看,守法也是實現(xiàn)法治的關鍵一環(huán),有了法律而不去遵守,法律就是一張廢紙。目前來看,全民法律意識淡薄,這也是影響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問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法治也必須重視守法問題,法律規(guī)定的合法利益應該得到尊重,不能侵犯,合法有效的判決應該得到尊重,依法履行法律判決規(guī)定的義務。唯有如此,法律對社會利益的平衡和調節(jié)才能最終落到實處,實現(xiàn)法治對社會正義的保障功能?!?/p>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02).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5]葛宇寧.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正義和利益[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6,(3):26-31.
[6]朱玳萱.習近平關于司法公平正義論述探析[J].特區(qū)實踐與理論,2014,(5):57-59.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
[9]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tǒng)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N].人民日報,2014-01-01(002).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