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骨科中,脛腓骨骨折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1]。近年來,脛腓骨骨折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可對患者造成骨折斷端的成角、重疊以及旋轉畸形?;颊吲R床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為皮膚腫脹、強烈疼痛以及縱軸叩擊痛等,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2]。單純手術治療對患者術后的康復不利,相關研究表示,在患者進行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過程中,給予合理的護理措施干預,可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促進骨折愈合效果[3]。本次研究中,特將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主要探究在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基礎上,加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均選自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間,均為我院收治的脛腓骨骨折患者,共計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本次研究所有觀察對象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每組患者均占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占16例、14例;年齡最小限值為12歲,最大限值為60歲,平均年齡為(38.47±8.64)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傷11例,摔傷7例,高空跌落傷6例,重物壓傷6例。實驗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占17例、13例;年齡最小限值為13歲,最大限值為61歲,平均年齡為(38.56±8.70)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摔傷6例,高空跌落傷7例,重物壓傷7例。將以上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原因對比差異并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
兩組患者均進行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具體方法[4]:患者取仰臥位,進行硬膜外麻醉。手術切口縱行作于脛骨結節(jié)內,對髕骨韌帶進行牽拉,同時將患者的脛骨平臺前緣充分暴露于視野中。在患者脛骨結節(jié)接近髕骨韌帶處,使用骨錐作一切口。在脛骨結節(jié)上緣(接近髕腱處),將髓腔鉆開。使用C臂X光機,在透視下,進行骨折復位操作。對于開放性骨折患者,首先應進行清創(chuàng),并在直視下進行復位操作。采用髓腔擴大器,在脛骨結節(jié)口將髓腔進行擴大,并且為其安裝配套的裝置。隨后,置入髓內釘,并使用2枚鎖釘進行固定。最后,將切口逐層縫合。
在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信息核實、術前巡視、生命體征監(jiān)測、患肢觀察和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同時給予患者術前術后健康教育及功能鍛煉指導,將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實驗組患者則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具體內容見下[5]:
1.2.1 術前護理 手術前,應根據(jù)患者的生活習慣,給予其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等。同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根據(jù)評估結果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主要包括向患者講解病情、解釋手術重要性等,消除患者的顧慮,給予其鼓勵。
1.2.2 術后護理 手術后,患者由于營養(yǎng)流失較快,大部分存在營養(yǎng)不良等風險。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調整其飲食規(guī)律。與此同時,應鼓勵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鼓勵其戒煙酒,督促患者加強并堅持功能鍛煉,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功能鍛煉主要以踝泵、膝踝的主被動活動為主,包括肌肉的舒縮、踝關節(jié)曲伸和環(huán)繞、直腿抬高和屈膝等功能鍛煉。并且加用空氣壓力波治療和止痛藥物,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以患者自身承受能力為主,遵守勞逸結合的原則。
1.2.3 出院護理 患者出院后,應對其進行密切的延續(xù)性護理,建立良好的醫(yī)患合作關系。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導,將術后注意事項向其講解,指導患者繼續(xù)功能鍛煉,將康復訓練對術后恢復的重要性向患者以及家屬說明。根據(jù)患者的康復情況,制定一系列的康復計劃。同時應給予其合理的心理指導和鍛煉指導以及飲食指導。出院后,每2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通過電話,了解患者的肢體恢復情況以及心理情況。根據(jù)個人的肢體恢復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給予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和康復訓練。出院后每個月返院復查,2個月進行一次家庭訪視,觀察肢體的恢復情況。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康復訓練中,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和監(jiān)督。觀察日常生活情況以及肢體康復情況,對于存在的錯誤及時指出并糾正,提高患者和家屬對康復的關注性。
觀察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術后恢復情況(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負重時間、骨痂出現(xiàn)時間)及滿意度情況。滿意度由本院自擬量表評價,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比較滿意率之和。
本研究中所涉及數(shù)據(jù)均用SPSS 20.0軟件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形式表示,χ2檢驗。若組間差異顯著,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
經治療和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負重時間、骨痂出現(xiàn)時間明顯更短,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文所示:實驗組:骨折愈合時間為(8.21±3.12)個月、住院時間為(8.45±2.15)d、負重時間為(2.54±1.23)個月、骨痂出現(xiàn)時間為(2.15±0.56)個月。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為(10.58±2.24)個月、住院時間為(12.55±3.56)d、負重時間為(5.46±1.45)個月、骨痂出現(xiàn)時間為(4.62±0.78)個月。
實驗組滿意度為93.33%,非常滿意20例,比較滿意8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滿意度為73.33%,非常滿意18例,比較滿意4例,不滿意8例。實驗組明顯較對照組更優(yōu)(P<0.05)。
脛腓骨骨折若治療不及時或者不當,極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例如感染、皮膚組織壞死以及畸形愈合等。對于病情嚴重者,甚至需要進行截肢。因此,對脛腓骨骨折患者做好康復指導以及護理干預在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6]。
目前,臨床對于脛腓骨骨折的治療,主要以交鎖髓內釘固定以及鋼板螺釘固定為主,兩者各有利弊。其中交鎖髓內釘固定屬于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可將并發(fā)癥降低,且具有愈合快等優(yōu)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7]。交鎖髓內釘固定相較于其他固定手術,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采用了閉合復位,不需要對患者的骨折端周圍軟組織以及骨膜進行剝離,可保留其外周血運,在骨折愈合方面具有積極意義[8]。然而單純交鎖髓內釘固定可產生各種并發(fā)癥,導致患者骨折愈合率較低。因此,本次研究中,特將相關護理干預應用于脛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并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采用交鎖髓內釘固定聯(lián)合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后,其骨折愈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P<0.05)。不僅如此,實驗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為(8.21±3.12)個月、住院時間為(8.45±2.15)d、負重時間為(2.54±1.23)個月、骨痂出現(xiàn)時間為(2.15±0.56)個月,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在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延續(xù)性護理,不僅可將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提高,且可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延續(xù)性護理從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導,到術后和出院后的延續(xù)性護理,全方面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使得患者不僅僅依賴于院內護理,同時可享受到出院后的康復護理指導??煽s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骨痂形成時間,進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在經濟方面,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可減輕其家庭的經濟負擔。結果同樣顯示,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3.33%,相較于對照組(73.33%)明顯更高(P<0.05)。結果提示,通過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脛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延續(xù)性護理聯(lián)合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可促進患者骨折愈合。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以及恢復快等優(yōu)勢,具有較高的臨床推薦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