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教育家于漪說:“課的開始,其導(dǎo)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誠然,一堂課的前三分鐘情況已決定了這堂課成功的一半,其中教師的導(dǎo)入能否給學生眼前一亮的震撼,是優(yōu)秀教師的樂而不疲的追求。筆者從三個角度談?wù)務(wù)Z文課堂的導(dǎo)入技巧:一是憑三寸巧舌“聊”近師生間的距離,二是豎耳聆“聽”融進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三是寥寥數(shù)筆“畫”出學習的欲望。由此“學講方式”下,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精彩的導(dǎo)入才能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
關(guān)鍵詞:導(dǎo)入;精彩;語文課堂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我市推行了“學講計劃”?!皩W講計劃”重在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也強調(diào)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dǎo)作用。教師的“導(dǎo)”,是對學生“學”是幫扶,更是引領(lǐng)。教育家于漪說:“課的開始,其導(dǎo)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币惶脙?yōu)秀的語文課有一個好的導(dǎo)入,是一堂語文課成功的前提。因此,在踐行“學講方式”的課堂教學中,我先從課堂的導(dǎo)入入手,下面是自己嘗試的幾點做法:
一、 開口聊天——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聊天是學生們很感興趣的,這樣會一下子拉近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也會緩解緊張的心理。特級教師宋運來說過,“最好的課前談話是不露痕跡地由談話引入新課學習中去,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做好知識、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準備?!庇袝r孩子們換一個環(huán)境或有聽課老師會造成學生心理的緊張,不敢舉手,課堂氣氛一開始會變得沉悶。前一段時間,我有幸參加徐州市語文公開課。當把上課班級的學生帶到報告廳里坐下后,孩子們換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而且看到后面還坐著好多老師聽課,原本喜笑顏開的孩子們一下子變得沉默不語了,整個報告廳的氣氛變得嚴肅起來。我知道此時此刻孩子們緊張了,有壓力了。這樣的情形還怎么談上課呢?我必須采取措施讓學生放松自己,以愉悅的狀態(tài)進入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于是我開始試著和同學們聊天。從聊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的?到聊課文中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再聊到自己。起初孩子們還很緊張不愿意舉手,聊著聊著,孩子們漸漸地進入了情境,當聊到自己是做什么的,孩子們紛紛舉手,有些孩子甚至有點興奮,我知道此時通過聊天已經(jīng)消除了他們過于緊張的膽怯心理,是最佳的上課時機,于是我問:“咱們現(xiàn)在這里是干什么的?”我夸張地瞅著黑板上的課題,所有的孩子幾乎是異口同聲:“我們是來學習《滴水穿石的啟示》的!”導(dǎo)入課文的學習水到渠成,整節(jié)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孩子們卻是興趣盎然,收獲滿滿的。
二、 用心聆聽——不知不覺中進入情境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求知的激情,而急于傳授知識,只能使學生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薄叭f事情為先”,教師飽含深情的語言,會扣動孩子們的心弦,激發(fā)孩子們的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同樣,歌曲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或明快歡樂或抒情憂傷的節(jié)奏也會吸引并打動學生的心弦,使孩子獲得音樂所帶來的情感的熏陶。以歌曲導(dǎo)入課文的學習,加上老師語言的渲染,“以情動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情境,對于語文學習也是十分有效的。學習《在大海中永生》這篇課文時,上課伊始,我播放《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讓孩子們在歌聲中不知不覺地入情入境,然后又用飽含深情的語言這樣描述:“同學們,這首《春天的故事》中歌唱的就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爺爺,他對中國、對世界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開創(chuàng)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然而1997年2月19日,這位歷史偉人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離去,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巨大損失。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高山低頭,大海嗚咽,全國各族人民都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讓我們帶著對偉人的深深懷念之情一起來學習課文——《在大海中永生》。”此情此景,文章與學生的心,老師與孩子們的心發(fā)生共鳴,形成了一個情感交融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一來,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抓住了“情感”這條主線,整堂課的教學收效甚好。
三、 動手繪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說:“視聽共賞是吸引同學們主動積極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運用簡便易行的簡筆畫,寥寥幾筆,勾畫成圖案,形象逼真,生動活潑,不僅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而且視聽結(jié)合,易于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學《望月》一課的第二課時,上課一開始,輕輕柔柔的音樂響起,這時我饒有興致地在黑板上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了一輪明月、樹林、山峰和閃爍光斑的江面,全班幾十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黑板,向我投來羨慕的眼神,嘴里還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嘖嘖”“哇塞!”之類的聲音,看到孩子這樣的反應(yīng),我不露聲色:“美嗎?”“美!”“請同學們翻到《望月》一課,默讀課文找找看,黑板上的畫面和文中的哪段文字相配呢?”孩子們興趣盎然,很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學講方式”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讓“導(dǎo)學”更精彩,更有效,我先從課堂導(dǎo)入進行嘗試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導(dǎo)學”的方法和技巧靈活運用到“學講”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還需多學習,多實踐,走在漫漫的探索路上,我將會加倍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鄭飛.《學講計劃》的解讀與應(yīng)用[J].徐州教育科研,2014(2).
[3]趙國忠.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jié)[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7.
作者簡介:
李麗,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黃集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