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景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初中數學課堂必須進行改革,這就要求老師更加注重在課堂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引導者 興趣 體系 因材施教 多樣化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新的初中數學教材將數學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學習方法的多元化貫穿始終,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出新教材的優(yōu)點,轉變教育觀念,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為課堂“引導者”的關鍵作用
成功的課堂是一個思維的場所,充滿濃郁的思辨色彩、思考氛圍,促進學生高智慧的形成、發(fā)展和提升;教師應該帶著自己的思想內涵,用智慧去啟迪、引領學生,并內化為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要著眼于學生的興趣點、疑難點和發(fā)展點,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隨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師應在激發(fā)興趣、方法引導、習慣養(yǎng)成、能力培養(yǎng)、形成品格上下工夫;教師要以活動為主線開展教學。要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心靈需求,“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要摒棄機械的、枯燥的講授、訓練,將生動扎實的數學學習活動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地盤”。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思維逐漸清晰,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建構,從而提高數學素質。
二、以生活為藍本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主動去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先死記硬背那些公式、定理,而后反反復復地做題。而我們的新教材則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地磚的鋪設”、“打折銷售商品”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
三、夯實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要綜合考慮學科自身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心理規(guī)律,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對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題規(guī)律的探究是膚淺的。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時,首先要引導學生系統(tǒng)梳理教材,構建知識結構。其次是深入挖掘教材的例題,并以其為主要素材,編制成突破重點、攻克難點、掌握方法、培養(yǎng)能力的訓練思維模式來深化學生的思維,要求他們著眼于教材,扎扎實實從實際水平開始,夯實基礎,充分體會基礎知識在解題中的指導作用,切實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對所學知識有個成效性的提高。最后,進行一些數學專題來進一步強化基礎,拓展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造性能力。
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新時代的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才能。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yōu)、中、差等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yōu)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yōu)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盡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yōu)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五、多樣化設計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時,除常見的題型外,還可以布置適量的其他形式的作業(yè),如制作類、實驗類、測量類等,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對于有數學潛力的學生,還可指導他們撰寫一寫數學小作文,學生通過這些作業(yè)訓練,既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開闊了知識視野,又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這些將使學生終身受益。而在作業(yè)的批改工作上,我們要摒棄舊的作業(yè)批改模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類型的作業(yè),有針對性地寫批語,這不僅傳遞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和指導意見,而且可以密切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以下幾種批語的設計:
1.精心指導式批語。學生解題經常不符合要求,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及時指導,讓學生知道不足之處,從中吸取教訓,使解題正確完整。批語要指導明確,學生印象深刻,讓人久久不忘。
2.啟發(fā)引導式批語。由于學生審題不嚴,思路不活,解題走了彎路,可用富有啟發(fā)性的批語,如“原因?”、“你忘記了什么”、“再看一看題”等,這有利于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從而激發(fā)學生糾錯的意愿和探索精神。
3.警告式批語設計。有些思維能力較強,但由于計算意識不強,作業(yè)敷衍了事的馬大哈式的學生,常常出現一些不該錯的錯誤,如亂套公式、數值看錯、遺漏符號、結果算錯等等,而且這些學生的這些缺點還很難改掉。對這些學生的作業(yè)可批上:“粗心毛病不改,作業(yè)錯誤常在”、“一字之差,一題全錯”這樣的批語,提醒學生計算是嚴肅認真的,容不得半點馬虎和草率,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們必須要用新的教育觀進行教學,要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就一定能提高學生們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