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進
摘 要: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并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其實就是通過多媒體軟件將文本和圖片等內容合理地編輯在一起,并融入視頻、聲音等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通過多媒體學習,不僅聽覺上受到了刺激,視覺上也得到了享受。因此,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教學措施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喜歡學習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學科。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進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融合聲音、圖像以及文字等信息,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刺激他們的聽覺和視覺,讓小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對學習語文知識感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2.增加學生的美感
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更多不同的景觀展現(xiàn)在小學生面前,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和社會的美好,進而促進其美感的提升,使情操得到陶冶。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措施
1.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仍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加大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力度,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同時,還可以將他們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技術有效結合,有助于語文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時,需要全面分析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的,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多媒體課件。例如,在學習“看圖寫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聲情并茂的畫面,講解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促進多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間的有效融合,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2.有效結合“說”與“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更為突出。漢語拼音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和字形,字音和字形之間存在很多相似之處,給小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相關事物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學習。與此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相關漢字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能夠將周邊生活和漢字的形成聯(lián)系起來,進而實現(xiàn)“說”與“識” 的有效結合。例如,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開展?jié)h字游戲,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漢字的意思和讀音。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觀看與動物相關的小視頻,并讓學生動腦思考,自行運用詞語描繪周邊事物。如此一來,不僅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了原有的知識,還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的詞語。
3.以課本內容為依據(jù)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小學語文課文內容講述的都是一些淺層次的知識點,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使小學生感到沉悶、壓抑,缺乏生機,在學習過程中也不會投入太多的興趣。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不僅可以直觀地感受教材中描繪的場景,還能夠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用聲音和畫面相結合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也使學生的興趣被徹底激發(fā)出來。
比如,在對《春曉》這一古詩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春天的場景,并配上適當?shù)囊魳?,以烘托出生機盎然的氣氛。在這樣的氛圍內,學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深入了解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對教學活動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教師通過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fā),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為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馬建華.淺議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未來英才, 2016(14):167.
[2]徐民云.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4):150.
[3]李影.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J].黑河教育,20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