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可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重慶 400052)
音樂美育不同于傳統(tǒng)的高校音樂教學,更加重視對人的文化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還能開發(fā)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激發(fā)大腦潛能,促使學生的情商與智商同步發(fā)展。音樂美育更像是一門人的潛力激發(fā)課程,對大學生有很大幫助,所以,教師應關注音樂美育,努力將音樂美育引入到高校文化育人體系之中。
在高校教育中,要想讓音樂美育融入高校文化育人體系,就要關注融入的重要基礎:注重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高校音樂美育課堂應與傳統(tǒng)的藝術類高校音樂課堂區(qū)別開來,不要過分重視音樂知識的教學,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趣的課堂會促使學生不聽課、甚至逃課,美育更加無從談起;但教師也不能一味的關注課堂趣味性而忽視知識教學,這樣不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提升人文修養(yǎng)。所以教師應注重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在知識傳授與課堂趣味性之間找到一個均衡點,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或采用互動性強的教學手段,打造有趣有料的音樂課堂。經過調研發(fā)現,學生對于欣賞類課程興趣更加濃厚,而且學生對某些經典音樂的欣賞也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開展欣賞為主,評論為輔的音樂美育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欣賞音樂、評論音樂,學生參與積極性極高,而且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也能在學習中得到提升。
為更好的將音樂美育融入到高校文化育人體系中來,教師應注重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一般的藝術類高校的課堂都是比較嚴謹的,偏向于學術型學習,對每一個專業(yè)知識的講解都會非常的細致,而且需要學生全神貫注的聽講,學生學習十分緊張。如果在普通高校的音樂美育教學中也出現這一氛圍,大多數學生會因為在課堂上過度緊張而不敢積極表現,反而促使學生不能融入課堂之中。所以,教師應注重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這樣學生才會與教師開展更加深入的交流,其人文修養(yǎng)才能在課堂中得到提升。為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去除過多的知識講解,將知識用自己的話傳授給學生,通過言傳身教、課堂討論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學習。另外,在課堂形式上,教師可以轉換PPT的風格,減少文字比例,增加圖片、視頻、音頻,在課堂講解時,教師也可以適當的加入小游戲,增加語言幽默性,從而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
音樂美育教育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是難以達到很好效果的,教師應注重適當的補充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與音樂相伴,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音樂活動,這樣既可以促使學生提升音樂演唱自信和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再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音樂類活動、比賽,學生在參與時能夠更多地接觸音樂、實踐音樂,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音樂,提升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yǎng)。這類大型活動既可以是參與為主的聲樂大賽、歌唱大賽,也可以是聆聽為主的音樂會、專題講座,而且教師應注重兩種活動的均衡,讓學生均衡的提升個人音樂修養(yǎng),成為一個敢于歌唱、善于聆聽的新時代好青年。當學生參與重大的音樂比賽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幫助。
為保障音樂美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文化育人體系之中,學校應注重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完善的教學機制不僅僅是師資保障,還應包括學時保障、資源保障,師資保障即應選擇優(yōu)秀的專業(yè)教師來從事音樂美育工作,可以選擇本校音樂學院的教師,也可以從合作音樂院校聘請優(yōu)秀教師,同時也要注重本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從而優(yōu)秀教師人才引進和教師培訓、進修兩大方面同步開展。在學時保障上,為引導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置學分,將音樂美育課設置成高學分的選修課或者必修課,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音樂美育課中來。在資源保障上,學校應盡量為音樂美育課提供多媒體教室,提供教學常用的器材,自編或者選購優(yōu)秀的教材,保障學生可以順利的參與音樂美育教學。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拋棄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法,嘗試開展音樂美育教學,將音樂美育融入到高校文化育人體系之中。在開展音樂美育教學時,教師應注重教學模式的選擇,要選擇適合發(fā)展學生情商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要關注課堂氛圍,以輕松氛圍來保障學生學習熱情;此外,充足的課外活動是促使學生人文精神進一步發(fā)展的關鍵所在,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參與各類課外活動;最后,學校也要注重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保障音樂美育能順利融入高校文化育人體系,完善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