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文
摘要:新世紀的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提升了高?;@球教學與練習的質量。由于高?;@球是一類有著競爭性、團體性與趣味性的教學項目,通常是學生喜聞樂見的。 并且,在高?;@球運動中,學生通常能夠全身心投入,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敏銳的洞察力。所以,高?;@球對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觀察、實際運動能力,有著極大的助益。
關鍵詞:高?;@球;訓練;新方法;研究
一、高校籃球教學與訓練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學形式單一。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深蒂固的影響,許多高校的籃球課堂教學當中只是注重單純的向學生們去灌輸有關籃球方面的知識,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嚴重的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很少在課堂當中去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在籃球的教學中,教學的作用不單單只是向學生們去傳授籃球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對學生們的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2、師生間的交流問題。
(1)訓練項目方面?;@球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也就導致了在籃球的教學過程中,訓練的項目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中包括:速度的訓練、爆發(fā)力的訓練、耐力的訓練以及對上肢力量的訓練等等不同的訓練方式。在籃球的訓練過程當中,力量是籃球訓練的基礎,速度是訓練的關鍵。所以,學生在日常的籃球訓練當中,每一個項目都要有所顧及,并且都要進行深入的訓練,在訓練的時候每一個訓練項目都需要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要是想在短短的一次的訓練當中將這么多的訓練項目都顧及到,那完全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情況就會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顧此失彼,分不清輕重,不知道該訓練哪一個項目,使的學生的籃球訓練效率大大的降低。
(2)訓練模式方面。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訓練模式的深遠影響,大多數高校中的籃球訓練方式都是比較傳統的。這種傳統的訓練模式就是在籃球的比賽之前增加學生的訓練量,來讓學生的身體去適應高強度的比賽,但是在比賽過后就減少訓練量,教師不再去管學生的訓練量,去放縱甚至是無視學生的籃球訓練,甚至跟學生一起去偷懶。而在沒有比賽的時間,日常的籃球訓練量就要看教學教師的心情而定,隨機定量,這樣隨意的訓練方式使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并不能非常好的適應比賽的節(jié)奏以及日常的訓練水平,很嚴重的阻礙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并且使學生的籃球水平也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時,這種老舊的籃球訓練模式也會使學生們對籃球課失去興趣和注意力。在籃球的訓練過程中不能很好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對學生本身的籃球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阻礙作用。
二、高校籃球教學與訓練的新方法探究
1、游戲訓練。結合高校學生好動特點,若一味地采用教師講解、枯燥訓練的教學方法,則會喪失學生對籃球活動的學習興趣。針對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以學生特點為前提,通過趣味性、靈活性教學模式的制定,要求學生全面參與至籃球教學活動中,而在此階段,游戲訓練作為籃球教學與訓練的關鍵方式,即教師根據籃球特點、動作規(guī)律與規(guī)則,編制相應的教學游戲,促使學生在學習熱情提升的基礎上,參與教學工作,起到籃球動作教學與訓練的目的。利用游戲訓練教學模式,不僅是對競爭性、趣味性教學氛圍的營造,又是對學生心理特性、生理特征的融合,便于籃球教學價值的發(fā)揮。因此,對于高校籃球教師而言,應將教學內容、教學游戲進行結合,在充分彰顯籃球教學與訓練緊密性、貼合性優(yōu)勢的同時,促進學生籃球技能的提升,以此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2、發(fā)現法。在高?;@球教學與訓練的新方法實際應用當中,發(fā)現法是其中十分關鍵的一種方法?;@球教師在應用發(fā)現法進行具體教學時,不針對課堂中所要講解的籃球知識及具體的動作技巧等進行明確地講解,也不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動作方面的演示,而是在教學的全過程當中不斷提出相關的問題,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對問題進行自我發(fā)現,并積極進行思考。教師在籃球的訓練與教學當中,會為學生設定一個較為特殊的場景,讓學生根據相應的場景進行思考,自己分析選擇什么樣的技戰(zhàn)術等可以符合當前的場景。在學生思考結束之后,教師就會讓學生參與到實際操作當中,讓學生根據思考的內容進行動作,看自己思考的結論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等。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將學生作為籃球教學的主體,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教師則是作為輔助角色存在。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籃球動作、知識等,也能帶動學生不斷思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個人思維得到了較好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籃球動作的掌握效率也會明顯提高。
3、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在高校的籃球教學中,首先要樹立因材施教這一教學觀點。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只有具備了學習的熱情才能激發(fā)一個人的斗志,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更能認真地掌握籃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素質教學全面實施的今天,高校的教學目標就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因此不僅老師需要樹立個性化發(fā)展的觀念,學生也應該具備這一基本的理念。在這一觀點的支持下,充分利用興趣的牽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促使學生對技術的科學掌握。不僅使個性化教學在各高校籃球教學中發(fā)展下去,也能促進這一觀點在整個教學事業(yè)中的發(fā)展。
4、注重技術與戰(zhàn)術的協調,逐漸提高學生籃球運動的整體素養(yǎng)。要打好籃球,就需要在確保技術的前提下科學運用戰(zhàn)術。假如技術不夠嫻熟,在實戰(zhàn)中就無法體現戰(zhàn)術,而假如并未在籃球項目中運用戰(zhàn)術,那技術也無法完全施展出來。所以,教師應留意讓學生在嫻熟地使用各類技術動作階段,向其灌輸一部分戰(zhàn)術理念,場上的競賽應高度體現教師的戰(zhàn)術意圖,從而加強良性競爭。然而籃球運動是團體項目,在競賽場內發(fā)揮最大威力的是團隊的高效配合,如果運動員間沒有協同合作,則很難取得理想的競賽成績。
三、結語
在高校籃球教學與訓練工作中,傳統、落后的教學與訓練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籃球教學訓練的相關要求。所以,教師需要在實際的籃球教學及相關訓練當中認識到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等,將其進行有效地結合,進而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學與訓練方法,學生參與籃球教學與訓練的積極性才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才會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 徐吉祥.高?;@球教學與訓練的新方法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
[2] 徐明勝,吉朝霞.高?;@球教學與訓練新方法研究——評“高?;@球教學理論探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
[3] 賈麗媛.高?;@球教學與訓練的新方法研究[J].科技展望,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