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威
【摘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有無參與的欲望和興趣,對教學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有些教學內容學生容易產生直接興趣,而有些內容因機械重復、缺乏趣味性而并不受到學生的喜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和引導,提高學生對于學習體育課程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 游戲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 示范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219-01
新課標對于教學觀的要求包括以學生做為教學工作的主體,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便要求體育教師改變觀念,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以增加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課堂教學。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才創(chuàng)新能力,有以下幾點試探。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喜愛程度與師生關系有著很大的聯系。如果教師對于學生能夠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感到老師是可親、可敬的,那么學生自然會與你親近,也就對你的課程不再厭煩。在備課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認真仔細,盡肯能的在場地、器材的使用上做好準備。場地和器材要有新穎和美觀的布局,使得學生能夠樂于接受。體育教師還需要進行角色轉變,不再將自己做為教學的中心。教師應當將為學生服務做為教學的理念,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以教促學、互相學習,與學生共同提高。
二、啟發(fā)教育,培養(yǎng)興趣
在體育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使學生能夠明白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明白身體健康是德智發(fā)展的基礎。只有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才能成為合格的人才;只有獲得強健的身體,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學習;只有打好身體基礎,才能夠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更好地為國家服務。
三、加強體育文化教育,提高興趣
初中學生的文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體育文化素養(yǎng)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些人將體育看成是普通的身體活動,是競技運動,因此并不重視體育課程。對于這種模糊的認識,教師應當為學生普及體育文化,使得學生能夠明白體育對于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都是有推動作用的。要向學生講解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體育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對體育文化的解析,使得學生對于體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體育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具有很大潛力的邊緣科學,從而更加熱愛體育,提高對體育的興趣。耐心的為學生講解個人身體素質與文化課學習之間的關系。
四、游戲教學法,維護興趣
游戲所需要遵循的規(guī)則相對簡單,在給予人極大自由活動的同時,可以隨意的對動作的難易程度進行調整。游戲法的教學特點之一是所有的參與者都在進行運動,其二是可以自己控制動作的難易程度,其三是在聯系的過程當中進行體育學習。將體育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對于不了解游戲的同學,在進行過一次游戲之后便可以學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其四是游戲對于場地和氣候、天氣等等限制條件的要求比較小,。其五是游戲的內容并不單一,形式多樣化,在進行游戲時可以提升教學氣氛,提高學習效果。其六是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補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法能夠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完成教學活動,使得學生更加樂于學習。
五、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便是由多個學生為了相同的目標進行自由組合,在相互配合與協同的方式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質量,最終實現個人進步的學習方式。體育教師要對體育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利用,充分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與適應社會的呢你,通過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加強,根據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譬如學生的認知能力、交往能力以及性格等等。也可以利用小組學習模式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加強對于團體協作作用的認識,使得學生更加重視團體協作,更加自覺的通過合作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學生合作所展開的各種類型的活動,能夠使得學生個體變得更加活躍,性格變得更加開朗,在學習上也更加積極主動,從而加強合作意識。
六、示范教學法
示范教學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接受程度最高也是接受速度最快的教學方法。在直觀教學方法當中,示范教學法占主導地位。它可以使得學生對于所有的要領和方法都有最為直觀的認知。教師要進可能的用自身做為示范去帶動學生習武的積極性,教師對示范的位置要進行精心選擇。以上所提到的各種教學方法,都能夠非常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對于學生的責任感以及合作能力提高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面對困難的承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樂觀精神。能夠建立一個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將時間更多的留給學生去自由發(fā)揮,使得學生成為教育主體。此外,教師還要注意體育課內容的交叉安排,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參考文獻:
[1]劉興愛, 劉暉. 對創(chuàng)新性體育教學的初步探索[J]. 山西體育科技, 2004(1):53-54.
[2]郭祥.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實踐的初步探索[J]. 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2):00080-00080.
[3]吳群英. 初中體育教學誤區(qū)初步探索和分析[J]. 當代體育科技, 2012, 2(10):52-52.
[4] 張金慧. 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幾點探索[J]. 滄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8, 24(1):11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