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芬
(莊河市中心醫(yī)院住院部西藥局,遼寧 大連 116400)
就高血壓而言,是臨床上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一類心血管病癥,也是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危害較為常見的一類慢性疾病,如果患者長期伴隨高血壓而沒有醫(yī)治,很可能伴隨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fā)癥[1-3]。而通過高血壓藥物的合理使用,可以及時的控制高血壓患者的癥狀,進而有效的預防并發(fā)癥[4],因而,在臨床上,要合理應用抗高血壓藥物。我院最近幾年重視分析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情況,從而為臨床高血壓藥物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取抽簽的方式隨機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開具的抗高血壓處方1900份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1~70歲,平均(54.9±1.14)歲,藥物處方共涉及4個科室,其中,有551例藥物處方屬于神經(jīng)內(nèi)科,占處方的29.00%;有504例藥物處方屬于急診科,占處方的26.53%;有456例藥物處方屬于產(chǎn)科,占處方的24.00%;有389例藥物處方屬于普外科,占處方的20.47%。
1.2 一般方法: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調(diào)查、分析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性。
1.3 判斷標準:結(jié)合相關(guān)用藥原則和標準進行明確的判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具體情況:在本次1900份抗高血壓處方中,男性患者700例,占處方的36.84%,女性患者1200例,占處方的63.16%;其中,男性患者中,年齡低于40歲的患者有87例,占男性患者的12.43%;年齡介于40~50歲的患者有106例,占男性患者的15.14%;年齡介于50~60歲的患者有137例,占男性患者的19.57%;年齡介于60~70歲的患者有165例,占男性患者的23.57%;年齡介于70~80歲的患者有111例,占男性患者的15.86%;年齡高于80歲的患者有94例,占男性患者的13.43%;
女性患者中,年齡低于40歲的患者有51例,占女性患者的4.25%;年齡介于40~50歲的患者有114例,占女性患者的9.5%;年齡介于50~60歲的患者有159例,占女性患者的13.25%;年齡介于60~70歲的患者有346例,占女性患者的28.83%;年齡介于70~80歲的患者有423例,占女性患者的35.25%;年齡高于80歲的患者有107例,占女性患者的8.92%。
2.2 抗高血壓藥使用情況:在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抗高血壓藥物一共有5類,涉及的品種數(shù)為37種,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其涉及5個品種,使用次數(shù)為911次,構(gòu)成比例值為31.31%;使用頻率第二的為鈣通道阻滯藥,其涉及12個品種,使用次數(shù)為903次,構(gòu)成比例值為31.03%;使用頻率第三的為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其涉及9個品種,使用次數(shù)為523次,構(gòu)成比例值為17.97%;使用頻率第四的為利尿藥,其涉及3個品種,使用次數(shù)為237次,構(gòu)成比例值為8.14%;使用頻率第五的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其涉及6個品種,使用次數(shù)為336次,構(gòu)成比例值為11.55%。
就單種藥品的使用而言,我院應用頻次排居前八的抗血壓藥物如下:其中,應用頻次最高的為氨氯地平(639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21.09%;應用頻次第二的為厄貝沙坦(533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17.59%;應用頻次第三的為美托洛爾(412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13.60%;應用頻次第四的為倍他樂克(376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12.41%;應用頻次第五的為氫氯噻嗪(324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10.69%;應用頻次第六的為硝苯地平(309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10.20%;應用頻次第七的為比索洛爾(261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8.61%;應用頻次第八的為纈沙坦(176次),占所有藥物應用頻次的5.81%;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也有著不斷增高的發(fā)病率,并且,在年齡低于50歲時,與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有著相對較高的發(fā)病率。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其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面對的壓力相對較大有關(guān)[5]。而和男性患者相比,女性在更年期之前有著相對較低的發(fā)病率,但過了更年期,其發(fā)病率卻是高于男性患者,因而在年齡高于50歲時,女性患者相對較多,故而,應該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入手做好對高血壓疾病的預防。
相關(guān)標準明確指出[6],針對高血壓的控制目前較為常見的藥物主要有五大類,第一類為利尿劑,第二類為β受體阻斷劑,第三類為鈣通道阻滯劑,第四類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第五類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在本次研究中,應用頻次前八的藥品都屬于這五大類,可見,從總體上看,我院開具的高血壓處方并沒有違背相關(guān)標準。
就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而言,其有著自身的特異性,可以結(jié)合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如此,通過代謝產(chǎn)生的血管緊張素Ⅱ就不能和自身受體相結(jié)合,這樣一來就控制了因為其而引起的水鈉潴留等情況,進而也就控制了患者的高血壓,同時,該藥物并不會對患者的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產(chǎn)生相應的抑制作用,因而也不會伴隨P物質(zhì)的積累,進而也就防止一些類似咳嗽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有研究認為,我院此類藥物的品種不是很多,但使用頻率卻是很高,在使用頻次前八中,第二、第八名高血壓藥物都歸屬于此類藥物。
在我院高血壓使用頻次前八中,氨氯地平為第一,因為其不僅有著相對較強的血管選擇度,其藥動力學參數(shù)也相對較好,有著45 h左右的半衰期,可以相對較久的控制患者血壓。而就硝苯地平而言,我院開具的藥方主要為控釋片,如此不僅可以使得控制血壓的時間得以延長,還能使得患者的血藥濃度得以穩(wěn)定,進而、使得不良反應得以控制。
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而言,我院采用的藥物有美托洛爾等,它們可以選擇性的結(jié)合于腎上腺素受體,使得機體的相應反應受到控制,進而使得患者伴隨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縮力的情況,使得患者的血壓降低,給予患者應用此類藥物不會使得患者伴隨體位性質(zhì)的低血壓。
控制高血壓,利尿藥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其治療機制并不是十分明確,我院在臨床治療的時候,大多是將其和其他高血壓藥物進行聯(lián)用,如此不僅有著較好的抗壓效果,還能避免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我院開具處方的時候,大多將其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一起使用,有著較好的協(xié)同效能。
就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而言,能夠通過對轉(zhuǎn)化酶的抑制作用,使得血管緊張素Ⅱ的形成受到相應控制,繼而起到降壓作用,但因為其有著咳嗽等并發(fā)癥,故而我院在開具抗高血壓處方時并未多用。
綜上,我院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還是較為合理的。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治療時,不僅要控制血壓,還要防止其他并發(fā)癥的伴隨,故而應該有針對性的開具相應藥方。
[1] 陽遠舟,黃維義.抗高血壓藥物的評價與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7):157-159.
[2] 楊贊.2010年-2014年我院抗高血壓藥物的應用特點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shù)版),2015,9(11):121-123.
[3] 梁福榮.我社區(qū)口服抗高血壓藥物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11):86-89.
[4] 蔣蘭琴.抗高血壓藥物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21(10):57-59.
[5] 劉莉,葉鵬. 高血壓和抗高血壓藥物對妊娠及圍產(chǎn)期預后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12):145-147.
[6] 袁洪,孫寧玲.口服抗高血壓藥物臨床試驗的有效性評價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23(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