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甲狀腺腺瘤是在甲狀腺濾泡細胞中形成的良性腫瘤,是常見疾病之一,發(fā)病情況逐漸朝著年輕化方向發(fā)展。目前臨床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現(xiàn)對我院收治的54例行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以下報道。
1.1 基礎資料:樣本人群的54例患者是從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診治的行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患者中選取的,依據(jù)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參照組(n=27)與實驗組(n=27),實驗組中女性13例,男性14例,最大年齡55歲,最小年齡24歲,中位年齡(37.66±5.21)歲,最長病程2年,最短病程4個月,中位病程(12.34±3.57)個月;參照組中女性14例,男性13例,最大年齡54歲,最小年齡23歲,中位年齡(33.58±5.67)歲,最長病程2.5年,最短病程3個月,中位病程(13.67±5.87)個月。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性別、病程以及年齡)進行分析,組間數(shù)據(jù)并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參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評估入院患者基本情況,記錄患者臨床體征,依據(jù)甲狀腺手術護理流程進行操作。實驗組患者予以路徑式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構建路徑式護理小組,總結經(jīng)驗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入院時護理人員熱情的接待,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詳細為其闡述醫(yī)院基本情況,評估患者身體情況,告知患者手術治療預后以及相關知識,認真聆聽患者的傾訴,及時解答患者各種問題,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告知患者手術注意事項,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輔助醫(yī)師完成手術操作,術后對患者吞咽、發(fā)聲以及進食情況進行了解,予以患者睡眠、飲食等護理干預。術后提醒患者不可過大幅度活動,提醒患者定期到醫(yī)院就診復查,做好患者出院后隨訪工作。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前等待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的54例行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患者需應用SPSS19.0分析其臨床資料,用率(%)的形式表示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并且采取卡方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前等待時間,并且采取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7.28±2.37)d、術前等待時間(38.27±3.58)h、護理滿意度100%(27/27),參照組患者住院時間(13.38±2.01)d、術前等待時間(58.37±3.57)h、護理滿意度74.07%(20/27),經(jīng)檢驗后t分別為10.1997、20.6579,χ2=8.0426,兩組上述指標指標存在顯著性差異,統(tǒng)計學存在意義(P<0.05)。
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中的新型手術方式,具有美觀與治療的作用,作為一種新型技術選擇受到限制的基本原因就是認知程度差[1]。路徑式護理是一種綜合性干預方式,從行甲狀腺腺瘤切除術的患者基本護理方面進行著手,目標靶點是微創(chuàng)手術的目的,以便于能夠全面符合患者實際需求,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jù)和保障。在對患者實施甲狀腺腺瘤切除術之后應用路徑式護理干預可以對護理行為進行明確,從入院指導、飲食、健康教育等方面來予以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建立良好護患關系[2]。本次研究表明,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在術前等待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統(tǒng)計學有意義??偠灾?,在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患者護理中實行路徑式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可以規(guī)范護理行為,提升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縮短等待與住院時間,改善患者認知程度,值得臨床廣泛應用[3]。
[1] 楊彩云.經(jīng)胸乳入路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的手術配合體會[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42(11):716-717.
[2] 王秋燕.為行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的甲狀腺腺瘤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15):12-13.
[3] 王書佳,王立平.路徑式護理在腔鏡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