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雯 劉策
[摘要]為了在理工科院校更好地傳承“工匠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也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反客為主翻轉課堂;育德、育心緊密結合,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校企聯(lián)合教育模式。這樣理工科大學生就能更好地吸收到“工匠精神”的精髓,做一個德藝雙馨的社會型人才。
[關鍵詞]工匠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14- 0001- 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14.001
[本刊網址]http://www.hbxh.net
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它除了傳輸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三觀正確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提升大學生精神層次,使得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更要以工匠精神作為思想基礎,樹立高尚的價值目標。
一、反客為主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它既要求教學理念的轉化義要求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多種教學方法,做到“配方新穎”,讓課堂“活”起來。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告別過去老師唱主角的傳統(tǒng)課堂,信息時代倡導老師領唱和學生合唱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真正地向“以學生為主體”轉化。教師要熟知黨和國家不斷更新的大政方針更要深入了解大學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從“教師怎樣教”,巧妙地轉化到“學生怎樣學”,這也就是“重學輕教”的理念。比如老師要了解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重提工匠精神,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義提到了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然后還要了解現(xiàn)在新一代青年情緒浮躁、思想叛逆義獨立、意志力差等實際情況下,在學習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工匠專注、嚴謹、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品味凈化他們的心靈世界,與此同時還為國家培育能工巧匠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運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對于學生是十分關鍵的,它主要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啟發(fā)學生開拓思維,指明方向,白己探索,從另一角度看也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新時代的課堂不應該有很多約束,應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起學生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生氣,這就需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多互動,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興奮的細胞,從而帶動老師的激動情緒,反客為主。在課堂上還可以采納案例式、研究式、激情式教學等。在理工科院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講究藝術,要根據(jù)理工學生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機械性、現(xiàn)實性等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盡可能讓他們作為課堂主人發(fā)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在無形中激蕩起學生的思維、塑造成高尚的價值。
二、育德育心緊密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以德育人”更要“以心育心”,才能夠讓學生入耳、入腦、人心使課程“靈”起來。
(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師生之間由于年齡的差距難免會有代溝,再加上現(xiàn)在的學生思想和行為都講究標新立異和國外流行因素的無形滲透,這樣老師很難把握住心理既脆弱義敏感的大學生真實的心理活動和需求。在溝通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以微笑來拉近距離,對學生付出百分之百的真心和愛心。其實師生之間就像是兩座高山一樣,只有真心的呼喚才會有對應的回聲。其次,老師還需在課余時間找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困惑和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狀態(tài)并及時撥亂反正。這樣老師從嚴師變成慈母和摯友,找到和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巧妙地將思政課融入日常生活中,從而才能真正找到學生喜歡什么、關注什么、思慮什么,也就避免了很多學生精神上出現(xiàn)偏差,價值觀異化的現(xiàn)狀發(fā)生了。
(二)真信理論誠心待人
思政課老師不僅要言傳身授的培育學生高尚的品德,更要注意以心育心,幫助學生健全心靈世界。首先,要嚴格要求白己對于理論知識要真懂真信。只有白己完全理解和信服才能以最飽滿的熱情用心去體會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具有科學性的特征,思政課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把理論的科學性、規(guī)律性完整的向學生展現(xiàn)出來,以內心強烈的情緒帶動學生信服真理,用白信征服學生的內心。其次,老師對學生要付出誠心。老師只有把一顆真心教給學生,學生才會打開心扉,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慧眼,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和生活中的問題,及時和學生溝通并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老師付出誠心學生也會顯現(xiàn)真情,在無形中心靈會有觸碰點,暖人心才能穩(wěn)人心。當學生看到老師兢兢業(yè)業(yè)的用心工作時無形中也會學習老師的敬業(yè)和專注精神這也正是現(xiàn)在傳播工匠精神的體現(xiàn)。
三、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思政課課堂也要深度融人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加強包裝的“精美”,線上線下相結合,讓課堂“亮”起來。
(一)重視線上教學
線上學習是指在學生網絡平臺上學習來完成學分,在網絡平臺上聚集了各類名師大咖,學生可以隨時向他們提問。老師在線上講課、提問、留作業(yè),線上學習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個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考核,老師在線上要“精準”地把握住時間、“精妙”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帶著新鮮感和神秘感學習理論知識。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問題為導向設置本課關鍵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其次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根據(jù)思政課有關知識結合自己實際經歷向學生闡述其中的道理,達到與學生內心的共鳴。最后,課堂形式要有時代感,影視、圖片、音樂等靈活運用。但是老師還要準確地把握好“度”,不能為了博得學生的眼球而大量使用各種媒介載體,形式大于內容就會適得其反,但是如果形式落后沒有新意也會徒勞無功。
(二)豐富線下教學
線下學習主要是課堂教授學生知識,也是授課的主要途徑,還包括讀書報告、社會調研等。為了改變思政課“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現(xiàn)狀,在課堂也需要借助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的完成。高校也可以效仿清華大學讓學生掃碼進入課堂,老師倡導學生關注“微助教服務號”相類似的公眾號,學生可以自動簽到課堂談論等,還可以將移動手機和電腦端軟件相連接,直接呈現(xiàn)學生簽到討論的結果,多屏互動。并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出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背后所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等。自從課程開始后就會生成本節(jié)課的微信二維碼,學生在課后直接可以掃碼進課堂。老師還可以在彈幕按鍵處看到學生的觀點和吐槽。其次,老師盡可能多的鼓勵學生運用PPT課件講課,多多舉辦“講思政課大賽”,這樣使得思政課有層次性、開放性。讓學生體會出什么是專注、精益求精、創(chuàng)新、敬業(yè)的精神,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內容不被邊緣化。
四、校企聯(lián)合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yǎng)餐,教育不光是在教室還應走向社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思想政治教育“實”起來。
(一)提升高校對校企聯(lián)合的重視度
首先,在教學方式上我國高校在設計課程上還是重課堂教育輕實踐教學,應該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向實踐課程傾斜,增強學生在實踐中能力。效仿越秀外國語學院,把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成績計入學終考核成績中。在教學內容上也要與時俱進,把新技術、新理念融進教科書,防止學生所學到的技能不能滿足未來就業(yè)職位的需求。其次,理工院校要想培養(yǎng)出社會和國家所需的人才,在培養(yǎng)目標和計劃上要結合社會實際現(xiàn)狀和參考合作企業(yè)的意見,從而可以緩解就業(yè)壓力。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在于企業(yè)商談時要有堅定的教育信念,不能被企業(yè)商業(yè)化。理工院校要根據(jù)本校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結構、學生特點來明確專業(yè)特色。再根據(jù)本校的專長,結合社會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在本地和其他地方選擇適合聯(lián)誼的企業(yè)。高校主動與企業(yè)簽訂合同,建立合作委員會,確保培養(yǎng)出適應崗位需求的高新人才。
(二)增強企業(yè)與高校合作理念
企業(yè)應該拋開利益觀念主動配合高校培育“德藝雙馨”的人才。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一味地在課堂里研究不過是閉關鎖國的清朝。企業(yè)作為社會的一個群體,實現(xiàn)最大的價值不僅僅是生產出最大價值的產品,還在于對國家的貢獻,對于教育事業(yè)的支持也是社會價值的彰顯。從業(yè)者上崗后需要長時間的磨合期,企業(yè)在不影響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和校方商談人員崗位匹配問題,雙方根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和學生個性特征匹配相應的職位進行實習。企業(yè)技師要與高校導師時常溝通,打造強大師資隊伍。企業(yè)對于培育出的出色學生還需提供正式的工作崗位給他們,待大學生告別校園走向社會時直接就業(yè)就可以。理工科學生在企業(yè)真正實習才會體會到做事情的專注、對于作品的精益求精、在不斷地實際操作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也要學會承擔責任,在工作環(huán)境中大學生自然會領悟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專業(yè)課為學生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專注于教授學生知識和技能,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達到思想上的升華。通過使理工科大學生學習工匠精神彰顯工匠價值理念。
參考文獻:
[1]王勇,理工科院校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策略[J].中外企業(yè)家,2016(30):135.
[2]安艷,美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模式及啟示[D].保定:河北大學,2010.
[3]阮博,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6(7).
[4]許傳紅,程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困境與學情反思[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7).
[5]楊航征,張宏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注重人文關懷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 (1):93 - 96.
[6]馬佳,政協(xié)委員徐德明:培養(yǎng)“工匠精神”必須打造專業(yè)平臺,確立保障制度[N].中國黃金報,2016 -3 -14.
[7]楊竣淇,探究工匠精神的歷史發(fā)展及當代價值[J].改革與開放,2017(2):115 -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