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運起
[摘要]長篇小說《心》是夏目漱石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分三個部分展開故事,描寫了明治時代知識分子孤獨的內(nèi)心世界。更好地理解漱石在《心》中巧妙的寫作構(gòu)思,需要理順小說中主要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從文學邏輯上讀懂《心》,讀懂夏目漱石。
[關(guān)鍵詞]《心》;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夏目漱石
[中圖分類號] 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14- 0190-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 14. 083
引言
夏目漱石的長篇小說《心》屬于日本的近代文學。所謂的近代文學指的是日本從江戶時代向明治時代過渡過程中的文學作品。指的是經(jīng)過“文明開化”的各種社會、制度的變遷,包含了從大正時代到昭和、平成時代的廣泛的文學作品,它是對江戶時代之后的文學作品的統(tǒng)稱,主要特征為反映了明治維新所造成的日本人在思想上的巨大變化。也有人稱之為“現(xiàn)代文學”,但由于有現(xiàn)代文學的明確的劃分年代,所以個別學者所說的“現(xiàn)代文學”,特指“近代以后的文學作品”。
近代文學作品中,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被日本的學者稱之為“古典”,而漱石本人也被稱為文豪。夏目漱石生于慶應元年(1865年),當時日本社會還處于江戶時代。雖然江戶時代給人感覺較長,但其終結(jié)在慶應3年(1868年)。而日本在慶應3年改元為明治年號,可以說夏目漱石伴隨著整個明治時代,而他的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這一時期日本社會的特征。
盡管夏目漱石作為文學大家而世界聞名,但其處女作《吾輩是貓》卻是在其37歲時完成的。在此之前,漱石一直在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做教員,也曾在愛媛縣的尋常中學做教員,甚至還在熊本第五高中做了教員。之后,漱石去英國留學歸來后在東京帝國大學當上了英文教師。但自從開始執(zhí)筆寫作《吾輩是貓》后,在明治四十年從大學辭職,進而進入了朝日新聞報社。然后再《朝日新聞》上實現(xiàn)了小說《心》的連載。
小說《心》連載后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很大反響,當時看報紙的人每天都焦急地等待報紙的到來,以期能暢讀《心》的每一期連載。在那個沒有電視也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報紙連載的小說《心》成了人們每天的期待。
然而今天的人們?nèi)绾稳ラ喿x這篇100多年前的日本文學作品呢?其實,這篇著作通過對人的本質(zhì)以及心理變化進行完美的描寫,依舊能直達現(xiàn)代人的心靈。因此也可以說,《心》很好地抓住了人性的本質(zhì)。朝日新聞社2014年策劃了《心》的100年再連載活動,更是印證了這一觀點。同時,這部被讀者愛不釋手的著作仍然給今天的人們以情感上的深刻沖擊。
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心》才被奉為日本近代文學的古典,也成了當今日本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眾多讀者的精神食糧。
一、夏目漱石與小說《心》的整體結(jié)構(gòu)
小說《心》的結(jié)構(gòu)大體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三部分的題目分別是,上部《先生與我》、中部《雙親與我》、下部《先生與遺書》。上部從身為大學生的“我”和先生相識的場景寫起,先生的名字在整部小說中卻不出現(xiàn);中部寫“我”回到老家的故事;下部篇幅最長,是夏目漱石著墨最多的一章,主要寫在上部和中部均有提及的先生的遺書的內(nèi)容。
二、如何把握“先生”和“我”的關(guān)系
“我”是大學生。結(jié)識了有教養(yǎng)的先生。是我和“先生”相識后,從他那里聽到了很多事情,然而“先生”卻并不是我所就讀的學校里的老師。僅僅是我自作主張地將他稱為“先生”而已,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先生”所講授的“人性”“戀愛”“善惡”等觀點在我內(nèi)心造成了深刻的影響。我也產(chǎn)生了向“先生”學習他的人生的愿望。隨之,在作品中盡管并不是我的老師,但“我”還是稱之為“先生”。我是被“先生”的魅力所吸引才走近他的,然而此時的“先生”卻對我保持著一種戒心,莫名地感到他有著一種回避的地方。
同先生分別時,我問:“以后到府上拜訪可以嗎?”先生只簡單回答:“奧,來好了。”當時我自以為已經(jīng)跟先生相當要好,指望先生給兩句重量些的話。結(jié)果競這么輕描淡寫,我的自信多少收了損傷。
大凡這類事先生經(jīng)常使我失望。先生既像有所察覺,又似乎渾然不覺。作為我,盡管屢屢品嘗輕度失望,擔憂不想因此離開先生?;蛘卟蝗缯f榆次相反,沒給不安搖撼一次,我就想往前跨進一步。我想,若在往前走,我所期望的東西就會遲早出現(xiàn)在眼前,讓我心滿意足。我年輕,但并非對所有人都如此有一腔熱血,都如此以誠相待。我不知何以對先生有這份情緒的舉止,其用意并非要疏遠我。那只是心靈遭受創(chuàng)傷的先生向我發(fā)出的警告,警告企圖接近自己的人立即止步,因為自己不是具有接近價值的人??瓷先ゲ焕頃e人好意的先生在蔑視他人之前,首先蔑視了自己。
因為“先生”一直認為自己是r乃<℃屯客o、人同J r允o、L,允二b /-L、J,不論我怎么認為“先生”了不起,“先生”也只會認為r奄尢客二匕東o、④t/-J而徒增煩惱。就算有別人對自己展示了好感,也難免某一天會發(fā)現(xiàn)白己r乃<℃屯東o、人同J,為了減輕r裹切島扎允J的傷痛,才在一定程度上對“我”有所警戒,故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三、現(xiàn)在的“我”與“家”的關(guān)系
當時,從地方來到東京并成為大學生的人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精英階層。因此,家里出一個大學生對那個家庭來說是非常大的榮耀,同時整個家庭對未來也隨著充滿了巨大的期待?!拔摇弊匀痪捅患挠韬裢?,最理想的自然是大學畢業(yè)走向社會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然而作為當事人的我卻并不認為在社會上工作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因此“先生”在小說中成為了明治時代思想先進的知識分子階層的代表,而“雙親”則是鄉(xiāng)下極為普通的人物,是因循守舊的舊觀念階層的代表。于是,在“我”與“家”之間就出現(xiàn)了一個無法逾越的價值觀上的鴻溝?!拔摇碧与x“雙親”,投奔“先生”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人口少而顯得過于寬大的舊房子里一片寂靜。我打開柳條筐,找出書本翻動。不知何故,總是心神不定。還是在眼花繚亂的東京那座宿舍二樓聽遠處電車的轟隆聲一頁一頁翻動書頁更叫人學得來勁,學得開心。
我時不時靠著桌子打盹。有時候甚至特意拿出枕頭正正規(guī)規(guī)大睡午覺。醒來聽蟬鳴。意識清醒時就頻頻傳來的鳴聲,很快就把耳底攪得喧囂不安。我一動不動地聽著,事兒涌出一股傷感。我提筆給同學甲某、乙某寫信,或?qū)懨餍牌?,或?qū)戦L函。同學中,有的留在東京,有的返回遙遠的故鄉(xiāng),有的回信,有的音信全無。一開始我就沒忘記先生,隨意回想的自己為題,用小字寫了三張原稿紙。
“我”一回到老家就感到人情、風俗的束縛,而求學的東京,自己景仰的“先生”則代表著自由。所以同樣是嘈雜聲,東京宿舍二樓聽到的轟隆聲要遠比老家聽到的蟬鳴聲更讓人覺得悅耳。因此我對東京自由的向往愈甚,提筆給先生寫信也就非常自然了。
四、小說中的“先生與遺書”
《心》分為上、中、下三部,而下部正是“先生與遺書”,可以說這一部最為重要,伏筆盡在本章中展現(xiàn)。遺書是以給我寫信的形式留下的。在上部中,我對“先生”說希望得到他過去的人生的教訓。也是由于這個原因,“先生”以遺書的形式總結(jié)了自己的過去,也將它傳給了我。遺書中也是以第一人稱來展開故事的。然而遺書中的“我”與上部和中部中的“我”不同,遺書中的“我”是在上部和中部中出現(xiàn)的“先生”。在上部中講了先生學生時代的自己的故事,《心》的整個故事的伏筆也盡在這一章中。
我?guī)缀跬粞乘肋@個詞了,平時用不上,大約沉在記憶底部快要朽了,聽得妻的玩笑我才記起。我回應妻說:假如自己殉死,就殉明治的精神。我的回答當然不過是玩笑。但我當時覺得這個已經(jīng)不用的老字眼兒里已有新義裝了進去。
我將我的過去——無論善惡——供人參考,但只有妻除外,這點請你答應我。我什么都不想讓妻指導。讓妻對我過去的記憶盡可能保持清白是我唯一的愿望。
這一章中,如同推理小說中最后的邏輯剖析一樣,把此前從未提及的“先生”的過去以及產(chǎn)生“為明治而殉死”的始末都一一展現(xiàn)開來?!跋壬痹缜笆ジ改福直皇迨迤垓_,在失去親人和一部分財產(chǎn)后倍感孤獨。終于在生活中感受一點愛情陽光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摯友也喜歡上了自己愛慕的“小姐”。為了得到所愛,不惜犧牲友情,用K的名言“精神上沒有上進心的人都是混蛋”批判K以圖讓K罷手。卻不想將K逼上了絕路,使K陷入“自己意志薄弱、前途無望”的絕望而自殺。然而,“先生”自己也陷入了“自己不可信”“別人都不可信”困惑的漩渦中無法自拔。此后雖然如愿與“小姐”結(jié)婚了,但感覺已經(jīng)像死了一半的“先生”自己,并未覺得幸福。其心中的內(nèi)疚愈甚,其尋找死的契機就越近,而其追隨K“不能為道而生則死”這種以高尚的道義來殉死的愿望就越強烈。因此,當其聽到乃木大將為明治時代所殉死之后,就下了決心,他亦不能不受傷害守著秘密死去。于是,讓“我”繼承其精神,也就有了遺書的由來。
五、“先生”與“K"的關(guān)系
“K”是作為“先生”學生時代的友人登場的。他出生在和尚世家,比普通的和尚還更接近和尚的性格。也是思想非常固執(zhí)的一個人。然后被醫(yī)生家庭所收養(yǎng),成為醫(yī)生的養(yǎng)子,并進入了東京的學校。這個人物和“先生”一樣也沒有出現(xiàn)名字。K和“先生”上同一所大學,在同一個專業(yè)讀書。然而在大二的時候,K無論是在經(jīng)濟層面還是在精神層面都出現(xiàn)了問題,于是“先生”就帶K到自己的寄宿處暫住。K原來是精力旺盛的人,曾經(jīng)說過“精神上沒有上進心的人都是混蛋”?!跋壬痹谛r候面對K就一直抱有一種自卑的心理。無論在出身上還是在志向上,在K面前總有一種劣等感。對K來說,“道”是非常重要的。“先生”向“培養(yǎng)意志力,成為強者是我的想法”的K說“我們一起住,想和你一起奮發(fā)向上”,于是將K領回了自己的住處。
關(guān)于K的性格,文中也有提及“而這樣一來,他這人就可怕了,就非同一般了。從結(jié)果來看他的偉大不過表現(xiàn)在親手毀掉自己的成功這一意義上而已。然而這絕非平凡之舉。我深知他這個脾性,所以終歸什么也沒有說出。加之在我眼里——前面也已說過——他似乎多少有點神經(jīng)衰弱??v然我說服了他,他也一定很沖動。我并不怕和他吵架,而是不忍心讓這個好友陷入我一度有過的那種不堪孤獨的境地,更不愿意把他推進比我還孤獨的深淵。”
由此可以看出,“先生”最初把K當做真心朋友,想要幫助K治愈他的孤獨之癥,所以拜托“小姐”與K多親近。然而,隨著K和“小姐”熟識起來,“先生”的心里產(chǎn)生了不安。此時,他的想法是想辦法疏遠“小姐”和想要接近她的K。甚至一度產(chǎn)生更瘋狂、更歹毒的想法?!?/p>
我時常想,假如這么靜靜坐在自己身旁的不是K而是“小姐”,心里保準快活。光是這樣也倒罷了,而有時我倏然心生疑念:莫非K也和我心懷同樣希望坐在這石崖上?而這樣一來,我便沒辦法在這里安心看下去了,突然站起身,肆無忌憚地大嚷大叫。我做不來吟詩弄賦那種悠然自得的事,只是如野蠻人狂吼一通。一次我猛然從后面抓住K的脖子,問他就這么把他推進海去他怎么辦。K不為所動,仍背著身子,答說正好就推下去好了。我馬上放開按他脖子的手?!?/p>
“先生”此時因為“小姐”的事對K的嫉妒心已經(jīng)非常強烈。當K向“先生”表明對“小姐”愛意的時候,“先生”心里都是“糟了,被搶了先了”的想法,已經(jīng)失去了冷靜思考的余地。數(shù)日后,K再次找“先生”聊天,內(nèi)容是“先生如何看待已經(jīng)陷入愛情泥沼的K”,此舉實際上是主動尋求“先生”的批判。此時K的話盡是“自己是懦弱的人,實際上很無恥”“深陷迷茫之中自己已經(jīng)不認識自己了”“是向前一步還是退后一步,很是迷?!薄埃▽δ阋笸艘徊絾??這個問題)非常痛苦”之類。當“先生”以K自己的人生信條“精神上沒有上進心的人都是混蛋”再進行相逼后,K在心里已經(jīng)下了必死決心。其實,“先生”以私利之心將自己認為的學業(yè)以及愛情上的對手閉上了絕路。
六、當時的價值觀與現(xiàn)在價值觀的不同
小說《心》的背景是日本的明治時代,與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有著天壤之別,明治時代的價值觀與 之前的也大相徑庭?!缎摹房梢钥闯墒窃谛屡f時代交替時期人們內(nèi)心在價值觀上的動搖。同時,在友情和愛情之間,無論是“先生”還是K都出現(xiàn)了動搖和矛盾。最終,無論是K的以死明志,還是“先生”的以死殉友都是他們解決矛盾的方式,也成了日本社會的明治之殤。
參考文獻:
[1]夏目漱石,心[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8.
[2]石原千秋,『二二乃』大人}二客札玄加?允先生[M].辦寸守害房,2005.
[3]江藤淳,『心』C二擋C于為光匕罔[M].有斐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