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祝羽 劉小華
近年來,筆者指導恒輝水產養(yǎng)殖場進行的魚類代謝物原利用養(yǎng)殖技術探索,于2015年4月開始,2015年12月20日結束。經過實驗對比,通過利用補施重過磷酸鈣分解魚類代謝物降低氨氮促進浮游生物生長取得顯著效果。和2014年及2015年對照池相比較,降低生產成本,在商品魚價格不斷下跌的行情下實現了純利潤比2014年增收1.5萬元。現就試驗技術方法總結如下:
1 試驗原理
配合飼料中約70%的氮(N)排入了水中,由于水體中磷(P)等營養(yǎng)鹽類缺乏,多數氮(N)不能被浮游植物利用,使水體受到了不同程度“富氮”有機物污染。當前對“富氮”有機物污染的治理方式主要有換水、增氧促進有機物分解,添加有益菌改善水質,以及魚池綜合種養(yǎng)等方式。
為進一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增加養(yǎng)殖效益,我們通過人為增加水體中缺乏的營養(yǎng)物質,使主要營養(yǎng)鹽類達到基本平衡,促進浮游植物快速生長;增加“濾食魚”的投放量,將浮游植物轉化為魚產量;使用水底曝氣增氧技術,使有害物質充分分解轉換。
2 試驗條件
2015年1月前完成了對實驗池和原池的清池處理,實驗魚池2 hm 2,對照魚池1.33 hm 2。并一次性投放足魚種苗。實驗池和對照池苗種放養(yǎng)情況見表1。
3 平衡養(yǎng)殖水體營養(yǎng)鹽——水體中氮、磷比調節(jié)
3.1 調節(jié)依據
一是參照檢測結果調節(jié),當氮∶磷大于8∶1時;二是根據水體中浮游植物數量及優(yōu)勢種群進行調節(jié),當水體中出現以喜氮的藍綠藻為優(yōu)勢種群時。
3.2 磷肥種類
主要選用水溶性的重過磷酸鈣(Ca(H 2PO 4) 2·H 2O),P 2O 5含量40%~50%。
3.3 磷肥用量
首次用量根據實測氮、磷比進行計算,其后按實測氮、磷比并結合水色確定。如:如水色達不到標準水色或藍綠藻仍為優(yōu)勢種群時,可適當增加用量。以后少量多次,每次30~45 kg/hm 2進行調節(jié)改善水質。
3.4 增加鰱魚投放量
施用磷肥后,如連續(xù)7 d以上出現透明度低于25 cm且為標準水色的高肥度水時,可考慮臨時增加投放鰱魚種,數量視水體肥度確定。
3.5 施肥時間及其主要事項
晴天中午過后使用,磷肥須溶化使用。
4 日常管理
4.1 巡塘
堅持每天按時巡塘,觀察魚的生長、采食及水質等情況,視情況及時調整投喂量。
4.2 增氧
堅持中午開動涌浪增氧機,打破水分層,清除氧債,且氧化還原池底的各種物質,提高水體營養(yǎng)鹽的利用。夜間使用葉輪式增氧機根據天氣、溶解氧高低,及時使用增氧機。
4.3 控量
堅持池內密度控制在7 500~9 000 kg/hm 2(含鰱、鳙),對可以上市的商品魚及時捕撈出售,留出空間讓較小的魚和及時補充的魚苗快速生長,每條魚的生長周期控制在18個月以內。堅持在湖北、湖南商品魚到來之前抓緊清池,出售庫存成魚,并利用空間修復壩體,11月30日前完成第二年的魚種投放,確保來年豐收。
4.4 飼料投喂
全年采用蛋白質含量32%的沉性顆粒飼料,水溫在25 ℃以下投喂4次、水溫在25 ℃以上投喂6次、每次投喂30~40 min,既滿足魚生長需要又不造成浪費。
4.5 消毒殺菌
全年共使用阿維菌素、氯氰菊酯3次及二氧化氯3次進行魚病的預防,在水溫達到30 ℃時施磷肥按高劑量進行的同時混合原生芽孢乳調節(jié)水質,提高魚的采食量。同樣為了提高對照池魚的采食量每月視天氣使用原生芽孢乳3次調節(jié)水質,由于長期使用調水劑滿足生長需要,使用劑量在不斷增加,由最初的1 kg/hm 2到現在每3 kg/hm 2的使用劑量,增加成本為使用原生芽孢初期的3倍,每月進行定期殺蟲1次和消毒2次。
5 試驗結果
5.1 明顯增產
根據測定結果,試驗池增產增收明顯。試驗池單產14 292 kg/hm 2,比對照池11 690 kg/hm 2,增產2 602 kg/hm 2,增長22.3%;試驗池平利潤為3.9萬元/hm 2, 比對照池為3.15萬元/hm 2高0.75萬元/hm 2,高出23.8%。
其中:試驗池濾食魚單產3 993 kg/hm 2,比對照池2 376 kg/hm 2高1 617 kg/hm 2,高出68.1%。
吃食魚與濾食魚之比,試驗池為72.1∶27.9, 對照池為79.7∶20.3,試驗池濾食魚所占比例比對照池高7.6個百分點。
試驗池與對照池產量對比詳見表2。
5.2 明顯增收
試驗池平均收入16.95萬元/hm 2,比對照池14.25萬元/hm 2增收2.7萬元kg/hm 2,增加18.9%。其中:試驗池濾食魚平均收入3.3萬元/hm 2,比對照池1.95萬元/hm 2高1.35萬元/hm 2,高出69.2%。
試驗池平均利潤為3.9萬元/hm 2, 比對照池為3.15萬元/hm 2高0.75萬元/hm 2,高出23.8%。
試驗池與對照池收支對比詳見表3。
6 討論
6.1 測水施肥
養(yǎng)殖水體的營養(yǎng)鹽,雖然通過補充磷肥,實現簡單平衡,可是浮游植物對于水體營養(yǎng)鹽需求種類和數量還不清楚。
6.2 測水養(yǎng)魚
據薛洋研究 ?[1] ,生產1 kg魚濾食性魚類,可以從水體轉移約25~36 g氮和3~9 g磷,生產1 kg吃食性魚類需要向魚池排放44.9 g左右的氮,8 g左右的磷。
如果科學設計吃食性和濾食性魚類的比例,可以實現對魚池浮游生物最佳利用,實現養(yǎng)殖水體自凈,確保達標排放,提高水產品質量,增加養(yǎng)殖效益。
參考文獻:
[1] ?薛洋.三峽庫區(qū)水域牧場鰱鳙驅動的氮磷循環(huán)研究[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