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課已經是中小學的必修課,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都存在著“喜歡玩電腦游戲,而不喜歡學習信息技術”的現象。作為教師,要想因勢利導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發(fā)揮信息技術課的真正作用,在玩中學就成了信息技術教師的首要選擇。本文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進行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習興趣;培養(yǎng)
一、 引言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興趣的培養(yǎng)就成為學習的最大動力??鬃釉浾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起源是人的好奇心,但興趣并不完全等同于好奇心,興趣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得以激發(fā)的。那么,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怎樣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主要的發(fā)展方向。
二、 導學中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習興趣
人們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開課之前的鋪墊是多么的重要。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要盡可能地用精美的界面,生動形象的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注意力方向、思維方式、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年齡特點,來設計采用相匹配的教學手段——聲音、圖形、動畫、視頻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大屏幕、投影儀等電教設備進行復習和新知識的展現是我校校園網絡給教學帶來的便利。例如在教學WPS軟件中《復制和粘貼》一課時,我先請學生來說一段繞口令,然后選一位說得最快的學生來和我比賽,看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他能說幾遍,我在屏幕上又能出現幾遍。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我贏了,而且差距十分明顯。此時學生們異常興奮,積極性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們都在猜想我用了什么方法贏得比賽。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高潮。學生對新知識感到新奇、愿意學、喜歡學,求知欲望也被激發(fā)起來了,作為教師的我馬上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
三、 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課堂教學中,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學到知識而服務的,把握教學難度,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要高度重視。而學習目標的設置應該根據學生年齡、認知水平等實際的情況而定。當然合適的學習目標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獲得肯定和成就感又是學生學習中的一種巨大動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獲得成功的機會,巧妙地把學生的成就感轉化為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建立信心,進而提高學習興趣。
當然學習目標的設定要稍高于學生已有的學習水平,使學生產生適當的心理緊張狀態(tài),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另外作為教師還要學會在學生的學習中及時給予回饋:一陣掌聲、一句“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都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學習成功,一旦學生真正進入主動學習狀態(tài),他們所爆發(fā)出來的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是不可估量的,只有這樣才能持久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強化學習興趣
1. 任務驅動,激發(fā)興趣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獨特的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教學任務,學生自己思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者,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者,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教學任務的設計和編排上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要讓學生易于接受。
比如在講WPS表格制作時,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我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向學生出示各種難度不同的表格要求學生完成,要想完成這幾個表格的制作就要學會插入表格,合并單元格、表格線顏色、粗細以及如何添加等多個操作命令。學生帶著任務看書、分析、操作,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A差的學生能完成一些簡單的操作,能力強的學生能完成一些復雜的操作,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后,再發(fā)動學習好的學生對那些能力差的學生實施幫助,結果一堂課下來,沒用我講多少知識,學生自己就掌握了學習內容,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還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 開展競賽,提高興趣
對于信息技術課學生的熱情很高,每次都早早來到微機室,但是大多數學生只是為了上網、玩游戲。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不適時的布置相關任務,嚴密監(jiān)控他們是否完成練習,而當你稍稍放松便發(fā)現學生各行其是??上攵獙W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只存在于表面現象,而不是真正的興趣。因此,我反復思考要想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就必須想辦法將學生玩游戲、上網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每個學生都有著強烈的好勝心和榮譽感,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就可以充分地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用WPS軟件知識編輯一份電子報刊時,我采用比賽的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要求學生用已學知識對文本的進行編輯排版,插入圖片、圖形、藝術字和表格等多種綜合性的操作,看哪組同學制作得既快又美觀。一下子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每個小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競賽中,彼此交流,分工合作、查找資源,然后我又利用廣播系統(tǒng)展示每個小組的作品,評出最佳,學生在交流中不僅操作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這種不定時組織學生開展競賽的教學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減弱了學生上網的欲望,使他們的注意力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開啟智力發(fā)展的金鑰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最好教師。信息技術學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多方面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質。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成果。
作者簡介:
張秀民,遼寧省營口市,遼寧省營口市站前區(qū)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