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
【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往往遇到有些學困生一言不發(fā),仿佛置身事外似的。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會越來越下滑。面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語文教師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從課堂主動向他們提問入手,打開學困生學習這扇窗,幫他們越過學語文的難關(guān)。我們的方法是研究提問的技巧,讓學生聽得進去,答得上來。對老師的提問感興趣。下面就是我們的提問技巧。
【關(guān)鍵詞】學困生 興趣 激勵 誘發(fā) 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9-0070-02
一、激發(fā)興趣提問
初中學生的傾聽能力比較強,關(guān)鍵是有的學生傾聽的不是學習內(nèi)容,而是流行歌曲這樣的娛樂節(jié)目。對比之下,我們發(fā)現(xiàn)歌曲有吸引力,我們的課堂教學乏味,故而學生不愛聽,日積月累,學生中自然就分化出了“學優(yōu)生”“學困生”。鑒于此,我們經(jīng)過不斷探索,不斷與“學困生”交流,找到了“興趣激勵法”,把它融入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效果有了明顯的改觀。
在學習《散步》一課時,我搜集了班級一部“學困生”學生和家長傍晚散步的情景,配上樂曲,制成課件,美妙的畫面加上有自己的參與鏡頭,效果真的不出我所料,一打開白板,學生們就目不轉(zhuǎn)睛地搜索著畫面上的信息,在這樣的情境中我導入新課,提出問題:“這樣的散步能看出一家人的什么感情呢?”想不到“學困生”也爭先恐后地回答:“親密”“有愛”然后我導入新課:“我們今天就走進這樣的一家人當中,體會、感受他們的關(guān)愛吧!”這樣的提問,學生們樂于思考,積極回答,印象深刻。
二、由易到難提問
學習是個有易到難的過程,只有由淺入深,才能讓人接受,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更是如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遵循這一客觀規(guī)律來設(shè)計問題。
在《觀滄?!芬辉姷淖宰x問題設(shè)計中,我這樣提出問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在書中還是電視中知道他的?
(2)這首詩分為幾層?每層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
(3)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4)你對他的人有什么看法?
這樣一步步去接近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去領(lǐng)悟詩的豪氣。去欣賞和感受詩人的情懷。同時,采取分組合作學習形式,“學困生”領(lǐng)悟課文的積極性就這樣被調(diào)動起來了。
三、用激勵語提問
對于每個人來講,激勵總能喚起思維的積極性。出于這點,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比較注意使用激勵性語言提問,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給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特別是“學困生”,他們更需要激勵。在提問時,我常用的語言有“你一定答得上”“你放心大膽說”“這個問題難不倒你”“你會說好的”……這些運用提問前激勵,當然也有提問后激勵,例如:“答得好”“你真棒!”“真好!”“你太聰明了!”學生每每聽到老師的這些話,不難看出,她們的臉上會洋溢著燦爛的笑意。這樣的語文課堂,師生教與學的關(guān)系會越來越融洽,學習效率自然會提升的。
四、情景誘發(fā)提問
有些問題的提出,需要情景的誘發(fā)。在設(shè)身處境中,有些問題會自然顯露出來。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經(jīng)常使用自制課件,學生通過視覺感官,形象思維來接觸問題的出現(xiàn),這樣更容易問題的答案。
五、群體參與提問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課改中,我們的課堂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課堂學習風氣日漸濃郁,盡管如此,有一些學困生在課堂上還是有些膽怯,所以他們的學習還需要學優(yōu)生幫助。這樣一來,學習中的問題提綱,就需要提出全員參與的問題內(nèi)容,由學習小組的組長主持,讓組員一一回答問題,這樣表面上看雖然學困生有些被動了,但是實際上是一種督促他們動腦思考的好事,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很有效果。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一條有效之路。
無論運用哪種提問形式,都是為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達到他們的開心為目的。
為贏得學困生的開心,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變得越來越生動活潑了。教育的宗旨也在一步步向前邁進。越來越多的學困生,正在走出語文學習的困境,開始感懷自己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開始敞開心扉接納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古韻情懷,開始用自身的行動傳承中華文明的精髓。不再對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有畏懼感了。這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一個戰(zhàn)勝自身困難的結(jié)果。我們看到這些,心中充滿了榮耀與自豪,只因為,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們都走出了困境,都能主動的、積極地朗讀了、寫作了。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這就是我們的成功與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