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俊
摘要:城市亮化的內(nèi)容,包括道路亮化、地標建筑亮化、風(fēng)光帶亮化等等,江蘇省泰州市梅蘭芳紀念館的亮化工程另辟蹊徑,別有人文特色。
關(guān)鍵詞:園林;照明(亮化);梅紀館
1 概述
追求光明,是人類永遠也不會停止的活動。亮化,美化了城市,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是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時提高的具體表現(xiàn)。
城市亮化的內(nèi)容,包括道路亮化、地標建筑亮化、風(fēng)光帶亮化等等,而風(fēng)光帶亮化里,園林因為內(nèi)涵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其亮化無疑是重中之重。
江蘇省泰州市梅蘭芳紀念館(以下簡稱“梅紀館”),是一座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以明清移建建筑群為主的蘇州園林式紀念館,是泰州主城區(qū)主要風(fēng)景區(qū)之一,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國內(nèi)乃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筆者長期在梅紀館工作,主要從事維建工作,因而對我館的照明亮化有一定的了解,現(xiàn)作一番闡述,以期與同行共同探討并能得到批評指正。
2 梅紀館的照明和亮化
這里把照明和亮化分開來講,不是筆者弄不清概念,其實照明就是亮化,但是照明就是“使一處地方得到光亮”,至于光亮的強弱、光源的色彩不作具體要求(當然,平常用于照明的光色也有分類,但基本上就只有兩種——暖色和冷色,即黃光、白光;光的亮度也有多種,按功率從1瓦到千瓦不等),而亮化則強調(diào)是“比較強的、有特定色彩的光照射物體”。
此為愚見。
2.1 照明
梅紀館的照明,大體分為室內(nèi)照明和室外照明兩部分。
2.1.1 室內(nèi)照明
除辦公區(qū)外,梅紀館有大小展廳6處,分別陳列著梅蘭芳先生生前各個時期的文史材料、演出服飾及家居遺物。另有多功能廳一座,作演出和會議用。
(1)展廳用燈,以13瓦LED筒燈為主(原先為50瓦白熾燈珠,因經(jīng)常燒壞、頻繁維修于2017年全部更換),內(nèi)嵌于天花板,人體感應(yīng)控制,人來燈亮,人去燈滅。燈用冷暖二光,文字圖片、部分實物、硅膠像背景等處皆用暖光,為的是人的視覺適應(yīng),看東西及閱讀文字不至于漲眼;戲服等使用冷光,以充分展現(xiàn)戲服紋理、色彩;硅膠戲劇人物正面部分,則使用冷色射燈追光,營造舞臺氣氛以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2)多功能廳照明,采用36瓦節(jié)能燈燈于天花板上“滿天星”布置,不但較好地滿足了廳堂光亮,同時也使近頂三壁上的戲劇彩繪清晰可見。
舞臺照明則使用了多組舞臺專用燈,這里不再贅述。
2.1.2 室外照明
(1)行道照明。
對主行道,我館使用了仿古鑄鋁高桿掛燈,此燈造型古樸,光為暖色,亮度適中,基本能滿足主道的照明;至于輔道和部分綠地,則采用了一款鏤空鳳凰圖案(因梅紀館建于泰州鳳凰墩上)的草坪燈,白光。
(2)檐下、亭子、回廊照明。
我館對以上地方的照明,均采用宮燈的形式:主屋檐用中型長體宮燈、次屋檐用中小型長體宮燈,皆以門為中心對等懸掛;亭子則使用大中型扁體宮燈,懸或附于亭的中央(著名建筑“梅蘭芳紀念亭”的宮燈為五瓣梅花狀);回廊則使用較小的宮燈均勻懸掛。宮燈內(nèi),皆用10——15瓦節(jié)能燈提供光源。
我館的室外照明,其亮度一般,也以柔和為目的,不求奪目。
2.2 亮化
2.2.1 屋頂、屋面亮化
梅紀館主要建筑近20處,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錯落有致,分布合理。其屋頂多有飛檐翹立,屋面青瓦鱗次節(jié)比。我們用暖色光帶,沿屋(飛)檐固定,圍墻檐面也如是。這樣,當華燈初上時,整個梅紀館建筑的輪廓便金碧輝煌、一覽無遺了。
2.2.2 石刻、雕塑亮化
梅紀館門外廣場旁,有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梅園”石刻,使用了一組兩只250瓦高壓鈉燈,暖色。
對位于梅紀館中軸線上的、由劉開渠先生制作的梅蘭芳漢白玉坐像,我們是將兩只100瓦的冷光LED泛光燈分別固定在兩根照明燈燈桿的頂端,其光散漫開來,不但照亮了梅像,也使梅像廣場亮堂起來。而對于園內(nèi)水池中的、戴廣文先生制作的、梅蘭芳先生在《太真外傳》中楊太真“出浴”扮相之雕塑,我們則用了兩只150瓦的高壓鈉燈進行追光。
2.2.3 道路亮化
為防止節(jié)日或晚間重大接待時道路光線不足,我們在主干道沿線還預(yù)設(shè)了數(shù)盞50——100瓦的LED冷色泛光燈,以增強道路的照明效果。
2.2.4 沿河亮化
我們在梅紀館沿岸布置了幾十只LED射燈,光色有綠、黃、紅等,或照射在高大的楊柳、水杉上,或照射在成片的夾竹桃、梅桃林中,或照射在臨近的建筑上……
水榭廊廳約30平米見方,其照明為一只較大的扁圓形宮、十來只小型宮燈以及外圍南北兩側(cè)懸掛的數(shù)組小紅燈籠。為加強演出效果,我們在廊廳下方石欄處布置了12盞LED暖色泛光燈,這些燈發(fā)出的光,基本覆蓋了水榭臨水一面。
3 總結(jié)
綜上所述,我館在照明亮化實踐中,有以下特點:
(1)能針對古建特點選擇和使用發(fā)光體(燈具),且其布置有一定的科學(xué)性、實用性。
(2)使用的燈具多數(shù)為節(jié)能環(huán)保型,如LED燈、節(jié)能燈等,原用的白熾燈、熒光燈、碘鎢燈等大功率、高能耗、高發(fā)熱的燈具基本已更換。
同時也有以下不足:
(1)館內(nèi)魚池亮化明顯不夠。
(2)有些燈具布置位置不當,晚間發(fā)光時效果尚可,白天卻顯得突兀,甚至有礙觀瞻。
(3)新能源材料、如太陽能光伏材料使用還是空白。
4 規(guī)劃
(1)近期我館將對屋面光帶進行更換,原因是原光帶系幾年前所裝,一是產(chǎn)生了部分老化現(xiàn)象,二是原光帶為燈珠式單光。擬換LED三色或多色光帶。
(2)近、中期我館擬對魚池進行改良,除增設(shè)音樂噴泉外,也有增加水面、假山、瀑布亮化的打算。
(3)中、長期我館擬對河岸進行改造,主要在水榭兩側(cè)河岸增加戲曲元素的景觀小品。
(4)新用照明亮化產(chǎn)品優(yōu)先考慮太陽能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