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建華
(固始縣農業(yè)局,河南 固始 465200)
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水稻易發(fā)生倒伏。水稻倒伏不僅造成減產,還影響稻米的品質,收獲費時費工。水稻倒伏后一般減產10%~30%,重者達到80%以上,甚至絕收。倒伏越早,對產量與品質的影響越大。因此,倒伏已成為制約水稻優(yōu)質、高產的一大障礙。
在水稻生產過程中,經常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倒伏,最常見的類型有基倒伏、莖倒伏,基倒伏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現(xiàn)象。
基倒伏即直立莖稈由根莖的傾斜而產生的歪倒。由于根系發(fā)育不良、發(fā)根較少或直播等因素,造成水稻植株扎根入土較淺,根部支持能力差,稍受風雨侵襲,就易發(fā)生平地倒伏。
莖倒伏即基部莖節(jié)的彎曲或折斷。由于莖稈基部細胞纖維素含量少,細胞壁薄,組織結構松軟,莖稈不壯,負擔不起上部的重量,從而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倒伏。植株高大和莖稈細弱是倒伏的主要原因。
水稻倒伏與品種、栽培措施、田間管理、氣候等諸多因素有密切關系。在不同生長時期,各種因素相互累加,致使水稻倒伏的發(fā)生。
品種本身的抗倒性是影響倒伏的首要因素。不同品種抗倒伏能力差別明顯。實踐表明,植株徒長、節(jié)間過長、葉片彎曲、耐肥性差的品種較易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植株節(jié)間短、莖稈粗壯、葉片直立、劍葉短以及根系發(fā)達的品種不易倒伏;大穗型品種易倒伏,緊穗型、中小穗型品種抗倒性較強。株高與抗倒性成反比,隨株高增加,抗倒性下降,矮稈品種具有抗倒優(yōu)勢。
2.2.1 栽培方式不同的栽培方式之間稻株抗倒性存在較大差異。實踐證明,移栽比拋秧抗倒性強,拋秧比直播抗倒性強。在拋秧與直播田,水稻植株基部莖節(jié)和根部入土過淺,產生浮根較多,支撐稻株能力較弱,極易倒伏。
2.2.2 栽插密度種植密度對水稻的抗倒性影響也較大。據(jù)田間調查,栽插密度過大或穴苗數(shù)過多,植株生長擁擠、田間郁蔽,嚴重影響通風透光性,導致光照不足、莖稈徒長,易造成根系生長不良、莖稈細弱、基部節(jié)間增長。
2.3.1 施肥水稻生長期施肥不科學,或片面重施氮肥,或氮肥施的過多、過晚,致使植株營養(yǎng)生長過旺、葉面積指數(shù)過大、節(jié)間過長,同時無效分蘗增多,封行過早,田間郁閉,群體通風透光條件差,導致基部莖稈細弱,易造成倒伏;或缺鉀缺硅肥,造成植株莖稈結構密實度下降,抗倒能力降低。
2.3.2 管水管水不科學,易造成水稻倒伏。若水稻長期處在淹水、深水、大水條件下,一則引起莖稈基部節(jié)間徒長而柔軟,下部葉片早死,抗倒性能下降;二則造成土壤通氣不良,養(yǎng)分釋放緩慢,導致根系發(fā)育不良,根系的支撐能力減弱,從而增加水稻倒伏的概率。
水稻發(fā)生病蟲草害能造成倒伏現(xiàn)象。常見的病蟲害如紋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等,均會對水稻莖稈組織造成破壞,若防治不及時,極易造成倒伏。稻田雜草多,與水稻爭光爭肥,會影響田間通風與光照,使水稻莖稈徒長細弱,也易倒伏。
水稻灌漿成熟期是抗倒伏能力最弱的時期,若此時遇到大風大雨或長期陰雨等惡劣天氣,極易造成大面積倒伏,導致嚴重減產。倒伏時間越早,減產輻度越大,甚至絕收。
選擇耐肥抗倒品種是預防水稻倒伏的首要措施。應選擇株高偏矮、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根系發(fā)達、葉片上挺、高產優(yōu)質的水稻品種,以提高自身的抗倒伏能力。
3.2.1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不僅可以協(xié)調好個體與群體關系,還有利于通風透光,促使莖葉健壯,增強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提高莖稈的抗倒性。移栽田適宜密度為18.0萬~22.5萬穴/hm2,以每穴2~3苗為宜;直播稻要握好播種量和田間分蘗苗數(shù),播種用種量以22.5~45.0 kg/hm2為宜。播期早播量可適當減少,反之則適當增加。
3.2.2 科學施肥在施肥上,采取“前促中控后補”、“減氮增鉀增硅”的原則,合理分配好基肥、分蘗肥和穗肥的比例,一般要求比例為5∶3∶2。氮磷鉀應合理搭配施用,一般要求比例為5∶2∶3。適當補充硅等中微量元素肥。合理科學施肥,可以促使水稻植株挺拔,莖稈堅硬、莖基粗壯,有效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抵御倒伏。
3.2.3 水漿管理在水稻整個生育期間,要做到寸水促返青、淺水促分蘗。當莖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的80%時要及時曬田,抑制無效分蘗,改善群體透光性,促使根系深扎和節(jié)間變短,以增強植株的吸水吸肥能力,提高防病抗倒性。孕穗至揚花期要保持淺水層,灌漿至成熟期要干干濕濕交替,以濕為主。
3.2.4 適時化控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可適量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來縮短水稻植株莖基部節(jié)間長度,以降低水稻倒伏的發(fā)生率。在秧苗1葉1心時,一般噴施15%多效唑100 mg/L溶液促使秧苗矮壯敦實,促進發(fā)根;在拔節(jié)期,一般用15%多效唑200~300 mg/L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以縮短水稻植株基部節(jié)間距,增強莖稈抗倒性。
要結合病蟲情報,及時抓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預防因莖稈遭受病蟲的侵害而發(fā)生倒伏。
針對水稻田不同的草相,選用對口的除草劑,力爭在雜草3葉期前后進行化除,確保水稻植株健壯生長。
水稻黃熟后要及時趁天收獲入倉。否則,稻谷老熟、稻米品質變差,莖稈衰老干枯,抗倒能力下降,極易發(fā)生倒伏現(xiàn)象。
水稻倒伏后,輕度倒伏的田塊要及時采取拉網攔扶等措施,防止穗部密閉腐爛;嚴重倒伏的田塊要進行倒扶稻扎把處理,及時采取適當?shù)难a救措施,盡量減少產量損失,確保稻米品質。
及時開溝排水輕擱田,以減緩倒伏密閉腐爛,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籽粒繼續(xù)灌漿,防止穗發(fā)芽和莖稈腐爛。同時,保持干干濕濕交替的灌水方法,以恢復水稻自身調節(jié)能力。
水稻倒伏后,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影響灌漿結實,必須及時補充營養(yǎng),進行根外施肥。一般用1.5%~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愛苗”進行葉面噴施,保護好倒一葉、倒二葉,以利繼續(xù)灌漿成熟。
水稻倒伏后,很容易誘發(fā)病蟲害,尤其是紋枯病??刹捎脷⑾x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混合噴施,確保倒伏莖稈繼續(xù)有效地供給營養(yǎng)。